第六十四章 造星计划(1/2)
意大利球员之间这次配合的华丽程度从赛后意大利媒体的态度上就可以略窥一二。
米兰体育报的特约记者苏比亚雷斯给之予这样的评价。
“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支意大利队现在什么队都不怕,他们现在踢的是正宗的桑巴足球。华丽的短传几乎让现场的观众闪花了眼。以前的那支在比赛中庸庸碌碌,依靠个别球星闪光而进球的意大利队不见了,在马里亚诺.阿里尼、吉拉迪诺、帕兹尼前场三座灯塔的照耀下,意大利队并不惧怕任何对手,即便是五星巴西也只能仰视意大利队的存在——如果他们能在奥运会预选赛里顺利出线的话……”
……这样的说法并不过分,事实上,意大利前场三座灯塔的亮光确实照亮了意大利队的进攻。他们在十一月十二日晚上的进攻像绚丽无比的冬之花,在菲乌吉球场的草皮上处处绽放。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粒进球的全过程吧。
梅斯托中场控球,雷吉纳青年面对加纳步兵的剑与盾,把球分给右翼的加斯巴罗尼,后者带球跑了两步,又把球传回给梅斯托,后者与其说是后腰,倒不如说是典型的中场球员(tv-5图标的摄像机。抗着摄像机的摄影记者是一位相当清秀的小姑娘。
嗯,还真是久违了呢。
v-5的记者显然没料到自己的采访对象居然会从天而降,她用不流利的意大利语,结结巴巴的问。
“马里亚诺先生,能否问您几个问题?”
——不知道在国内有多少球迷会关注这场比赛,可以肯定的是,接下去的两分钟时间里,他们将会感受到真正的惊奇。
“当然可以。”刘文点了点头,用的是标准的,字正腔圆的中国话,“我们可以约个时间,做个专访,这是我的联系电话。”
可以想象,萦绕在两位中国记者心里的惊奇简直不亚于在秦始皇陵墓里发掘出笔记本电脑,一个意大利球星居然会说这么流利的中国话!
这固然是一个超级无厘头的比喻,但是这对于两位中国记者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小姑娘接过刘文手里的纸条,嘴巴一张一合的说不出话来。
……
刘文冲着她微笑了一下,做了个再见的手势,匆匆忙忙的挤出人群,朝更衣室跑去。
*******************************
姑且不论刘文的立场为何,在第二天的各大报纸上登出了大批量的专题报道。
在中国的平面媒体上,刘文的国语天赋被大肆渲染了一通。类似于天赋异禀、仰慕中华、中国迷,万事通的种种猜测充斥于报端。
嗯,当然,刘文在两场比赛六粒进球的杰出表现也在报道中时有提及。
刘文在中国国内的人气数值犹如美联储调降利率之后的纳斯达克指数,持续狂涨。
‘仰慕中国文化的意大利天才前锋’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国内家喻户晓的人物。
而意大利媒体的造星运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米兰体育报》把头版变成了马里亚诺.阿里尼的专版,他们用三个横幅的篇幅长篇叙述了刘文从孩提时代开始,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门将,直至进入那不勒斯一线队,出任前锋的位置,并创造了连续十五场比赛进球的奇迹。
本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还想让老阿里尼和大阿里尼来罗马做电视台的节目,可惜在切塞纳的乡下,阿里尼父子俩在半个月前再次登上了长途车,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法国里昂。
……
《米兰体育报》把刘文称为意大利80年代末期出产的最宝贵的财富,他的价值甚至可以比得上伊丽莎白王冠上的珍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