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1——22)(1/2)
() 第二十一回
大肚皮容纳丑事小和尚横遭灾祸
契此吃了闭门羹后,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看到和听到的丑事,守口如瓶,埋在肚里,藏在心中,对谁都不透露,大肚包容常人无法包容的一切。对风云和尚的罪孽,知道对方迟早会受到报应的。他觉得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凡事不必过于计较,善恶总有善恶报。他要自己宁静,不愿纠缠在口角、斗殴和是是非非之中。他遭受到风云和尚拳脚后,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一事的态度。一不告诉任何人;二不埋藏在心里,不必恩恩怨怨伺机报复。这样,心里什么也想开了,脸上露出笑纹。他满以为,自己如此大度,如此宽大无边,风云和尚或许不会怪罪于他,说不定感激他的大恩大德。善良的契此想错了。他不清楚,世间的邪恶与善良是势不两立的,善良者即使把邪恶看成比自己还善良,但邪恶永远是邪恶。这个心怀叵测的风云和尚,他不仅要以身试佛法,还要以身试王法。他自知劣迹累累,这些见不得人的丑事,契此知道,如果他告发方丈,寺院是不会轻饶的。他不仅要逐出佛门,还有可能交县大堂审理。为了蒙混过关,就联络几个同伙,寻找机会,来个杀人灭口,企图先将契此逐出天华寺。
大肚能容天下事的契此白天不停干杂活,晚上经常代人坐班。他大慈大悲,大度为怀和乐于助人的本xìng及笑口常开的天xìng驱使他胸襟坦荡。但他万万没想到,天地沧桑本无常,佛门也有反佛人。风云和尚等人绞尽脑汁,想着毒计,准备对他丢刀子,开杀机。但契此的举止坐得正,立得直,站得稳,无懈可击。他进天华寺时间不长,但全寺上下几百号僧人都说他诚实能干,修练心切,吃苦耐劳。除了风云和尚等几个少数人外,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然而,无心人碰到有心人,想脱身也难脱身。这个风云和尚不死心,他绕着寺院走动,每走一步,都想着如何给契此设下圈套,挖掘陷井,置他于死地。风云和尚低着头,在大殿里走着。
突然,风云和尚抬头看见佛祖金像前的三足香炉,他的贼眼盯着香炉出神,他走过去,双手轻轻抚摸着,终于想出了一条诡计。吐出了一句真言:“契此小儿,休怪我心狠手毒了。”
三足香炉的来历不凡,它的出现有段绝妙的插曲。天华寺地处沿海,初建时并不怎么引人注目,因为它与内地交通不便。然而,佛家弟子传教情切,他们云游四方,到处化缘,聚积钱财,建造殿宇,渐渐使山门显赫,远近香客接踵而至,佛光照耀四方。到了唐明皇时期,朝野上下,京城内外,都知道奉化有个天华寺。那个自称弥勒转世的皇帝武则天得知消息,信步在御花园书房,亲自手书下旨,赐予天华寺一只三足香炉,以显示她对天华寺的器重与偏爱。从此,天华寺身价倍增。天下僧人闻声而来,都想瞻仰、赏识三足香炉。那时,天华寺方丈又大兴土木,把殿宇构建得更加整然,佛殿高筑,佛像巍峨。这只三足香炉无疑给寺院增颜添sè,成了天华寺地位与名声的像征。寺里方丈决定将它放在大殿内,让所有香客饱览眼福,还专门交代僧人严加看管,一则感激皇恩;二则使天华寺永不衰落。三足香炉,自然而然成了天华寺的命根。天华寺离不开它,而它也需要天华寺衬托。犹如唐明皇与杨贵妃,李治与武则天彼此偎依,谁也离不开谁。
那天,契此干了一天重活,累得倒下便睡,有个影子出现在床头,他全然不知。这个影子不是别人,就是风云和尚。他把三足香炉从大殿里偷偷搬出,又悄悄地放在契此床底下。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出去,正在打呼噜做美梦的契此,怎么也想不到大祸将要来临?第二天,值班和尚走进大殿,检查佛寺里珍贵东西,什么都没少。却发现少了三足香炉,他当即找到当班和尚,告发香沪失窃事件。事正不凑巧,方丈出门在外,当班和尚是方丈未来接班人,方丈不在寺里出了这么大的事,那不了得,岂不坏了他的前程?这几天,他正为寺里出现各种怪事伤透脑筋。裘村有个村民状告天华寺,说寺里和尚偷走他家一只狗;杨村有人反映,说天华寺和尚偷吃他家两只鸡;莼湖有家男人告状,说天华寺野和尚动诱骗他妻子。昨天,刚离开寺院的一群施主说寺里有个和尚不是个东西,偷偷把女香客jiān污了。这些坏事,万一让方丈知道,他这个当班和尚怎么交代呢?有可能丢失接班的机会。要是这样,几年的心血不是白费了?所以,他暴跳如雷,要在方丈回寺前破案子,给作坏事的人颜sè瞧瞧。他向值班和尚吩咐道:
“马上查清,从查三足香炉入手。查清后,告诉方丈,整肃寺院,将违犯佛法之人逐出山门。”他边说边往大殿走来。
正在大殿坐班的契此听说夜里失窃三足香炉,也觉得事有蹊跷。心里不觉一愣。但想到“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的古话,心里很快平静下来。他见当班和尚走进大殿的样子,便主动迎上去,喊道:
“大师兄,听说三足香炉失窃了。”
当班和尚双眼瞪着契此,想起寺里出事,都出在契此来后这段时间。以前,从没发生这类怪事。他对契此开始三分怀疑,只因一时还没抓住证据,不好出口而已。他冷笑几声,嗡声嗡声道:“嘿嘿,这些事,早不出晚不出,偏偏你来寺院后出,阿弥陀佛,出家人不能妄生贪财,贪财作孽的啊!”说毕,坐在大殿方丈坐的高椅上,俨然以方丈的姿态出现在契此面前。
当班和尚坐了一会,立即召集几十名僧人,分成几个组,到各僧房查看。风云和尚与风空还有一个同伙作为一个组,他们查的房间,包括契此住地。没多久,几班和尚回来,说查遍了所有地方,没有发现三足香炉。当班和尚将手一挥道:
“再查,难道香炉飞走不成?”
当班和尚闷闷不乐,坐在椅子上不吱声。风云和尚狗颠似的朝大殿跑来。他手捧着三足香炉,身后跟着风空和尚和另一名同伙,边走边大声喊道:“大师兄,找到了,三足香炉找到了!快来看看,是不是这只香炉?”其它和尚听说香炉找到,蜂涌般涌向大殿。
当班和尚更是喜出望外,从椅上跳起,朝门外大声喝问:“师弟,香炉从哪找回来的?”
风云和尚走上前来,毕恭毕敬地朝当班和尚深深一鞠躬。然后,朝着契此打量一眼道:“师兄,‘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啊。你知道,香炉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从契此师弟床底下找到的,藏得隐蔽哪,若不仔细寻找,未必能找到。你们看,香炉上尽是烂泥,被他糟蹋成这副样子。”
当班和尚踱到契此跟前,双眼喷着怒火,伸出右手,抓住他的前襟,使劲摇动了几下,一把将契此推倒地上。
边上和尚朝当班和尚大声喊道:“大师兄,别生气!”有几个帮工将当班和尚拉开。
厨僧和尚连忙从地上扶起契此。
当班和尚仍不解恨,转回身,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出家人不杀生,不贪财的呀。契此,你来寺院我就说了,你心不善。方丈出于慈悲收留你,你还俗去吧,赶紧离开天华寺!”
契此不慌不忙地向当班和尚叩下头道:“大师兄,我,我没偷香炉。我愿对佛祖起誓。大师兄,待方丈回来,我再走吧。”
风云和尚当即跳将起来,当着众和尚的面手舞足蹈,手指头点着契此的鼻子道:“人证物证俱在,还想抵赖。岂有此理!”他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逼视着契此,接着道:
“贼骨头!你不是来修行,你是想搅乱天华寺的。告诉你,佛门净土,污染不得。你还不知罪,你要向菩萨悔罪!”
风云和尚的两个同伙气势汹汹,跟着喊道:“契此,你来寺院后,干了多少丑事!,你好大的胆呀,还想偷香炉,你有脸面对神佛吗?天华寺里不驱逐你这颗丧门星能太平吗?”
不明真相的和尚以为契此真的干了丑事,挥舞拳头,要对契此动手。契此心里清楚,这件事,完全出于风云邪恶之心,自己被他们作弄了,被他们逼得走投无路了,他忍气吞声地向众僧人哀求道:
“诸位师兄,相信我,我没做亏心事,待方丈回来处置我吧。”
众和尚齐声喊道:“滚,快滚!”有几个和尚上去使劲拖拉契此,要将他逐出山门。
契此坐在地上,脸朝着众和尚大笑,然后,双手合十,默念起来: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因果报应,善恶皆知,
阿弥陀佛,我佛当知。”
几个力大无比的和尚不顾契此如何恳求,气势汹汹地走过去,再次拖着他。他们怎么拖,也拖不起契此,他坐在地上,如铁块铸着。当班和尚见契此才进佛门,能说出此等高深莫测的偈语,料知自己非他对手。他揣摸,一旦方丈圆寂,与他竞争的对手一定是这个小弥陀。若论起进寺早晚,自己到天华寺有数十年,称得上“老油子”了。平rì里,他巴不得方丈劫难,由他接替位置。别小看方丈这么个位置,僧人数百,寺产田地数百亩,山林百来亩,走到各寺院挺风光的。出家人虽不贪财,不要什么名利,但活着还是要讲利害,讲荣耀,讲对佛家贡献的。没料到中间杀出个程咬金,与他匹敌。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嫉妒之心驱使着他,他要借这次天赐良机,趁方丈不在家,将该死的对头人赶走,免得后患无穷。他下了狠心,要把契此当作一枚钉子拔去。大声喊道:
“契此,你别赖着不走,你识想点,免受此肉之苦,走吧!”
“几个僧人又出手拖契此,仍然拖他不动他。当班和尚见众僧人拖不动契此,便装起笑脸,走到契此身边劝说道:“契此,你有心修行,自然是好。不过佛门有规矩,我不说你也知道,我劝你自己走掉好,何必要人家动手动脚呢?弄得大家都不高兴,你若离开,我马上给你盘钱路费,你看如何?”
契此不吃他那一套,仍然央求众和尚道:“诸位师兄,我契此来天华寺,没有干过对不起你们的地方。我求求你们,不要再逼我好不好?”
几个和尚拿竹杠,插在契此屁股下,用力往上撬,但契此双手合十,双腿伽坐,双目微闭,真是:“任凭风浪起,隐坐钓鱼台”,一动不动坐着。
这时,门外几个与契此较好的僧人喊道:“嗬,有救了,契此有救了,”
契此听见喊声,不清楚谁来了。他垂着脑袋,伽坐在那里,不管外面怎么呼喊,他雷打不动地坐着。当班和尚气得脸sè铁青,他抓过一把棍子,“啪”的一声朝契此打去,契此大声喊道:“师兄,你好狠心呀……”
第二十二回
搞yīn谋拨弄是非耍手腕挑拨离间
僧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殿门外,风云野和尚趁此机会,举起一根木棍朝着契此头顶砸下。契此察觉后,脑袋一歪,棍子落在他的右手臂上。风云又举棍砸下,契此一把抓住棍子。飞起一脚,将对方踢翻在地。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那风云和尚倒在地上,怎么也不起来,高喊着:“救命,契此打人喽!“几个僧人听见喊声,跑来将他扶起,指责契此蛮横无理。
这时,方丈云清禅师手拿佛珠,从门外进来,看见风云和尚倒在地上,示意当班和尚将他扶起。他朝身边那些僧人观察,发现各人情sè不一,有的专横跋扈,有的趾高气扬,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担惊受怕,有的愁眉苦脸。契此露着嘴巴,对着方丈发笑。
云清禅师手捻佛珠,走到高椅子旁边坐下,看了当班和尚一眼,“嘿嘿”两声后,问道:“几天不在,寺院没事吧?”
当班和尚吱唔了一声,干愣着没往下说。契此的双眼紧盯着他,发现他刚才的威风荡然无存,以为他良心发现,突然变得胸怀大度,宽以待人了。其实,当班和尚不好出口,方丈几天不在寺院,出了这么多事情,要是全部抖出来,不是给自己脸上抹黑吗?如实点开丑事,只能说明他不会管理。所以,他不愿张扬,想捂紧盖子。但是,风云和尚不这么想,他当着方丈的面跳出来,大声喊道:
“师父,寺里出了不少事,这样下去,施主不敢来烧香点烛了,天华寺名声要丢尽哪。师父,三足香炉差点被盗。刚才,我还被人打翻在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