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海贼(1/2)
对于夷洲来说,现在不断从陆地上面运送人口过来是当前最关键的事情,要想开发土地就需要青壮年劳动力。张士道除了从临海以及永嘉不断接收新的移民外,还想到了另外两条增加人口的办法。
一条是与夷洲的山林土著接触,用比较和平的方式与他们的首领谈判,当然要是他们自己主动愿意融入当地的移民之中是最好的,若是不愿意的话,那就怪不得张士道对他们用强了。夷洲有多少土著居民张士道并不知道,但是从与移民进行各种物品交易的人数以及数量上看,这些土著的数量不在少数。
另外一条则是往晋安甚至是广州交州沿海的城镇进行人口掠夺。在攻击侯官的时间没有达到之前,张士道是不会动用大规模主力攻打侯官的。但是对侯官的晋军进行sāo扰,或是在晋安其他地区进行抢掠是完全可以的。
本身就是海贼出身的张士道对于怎么样加强对新临海的沿海防御以及水师的训练非常用心。海上作战与陆地作战不同,因为经常发生非接触xìng战争,所以水师对船只的质量以及数量非常看重。
张士道曾经多次想要把现有船只进行改造,但奈何他的这些改造水平有限,想不出对战船有用的东西来。因为在防守战中投石机的能力非常突出,所以他想把这些投石机搬到战船上,但是实际效果非常差。因为海浪的摇曳导致战船上下飘动,很难设准对面的船只。
虽然把投石机用于战船上没有成功,但是张士道却成功地把它们应用在了地面防御上。他在新临海城沿海的地区每隔那么一段距离就布置了一台投石机,特别是在水师基地临海岛上,更是设置了许多。
由于在新临海一带找不到大石块,所以这些用来做投石的石块还是跟那些夷洲土著换来的,因为张士道给的价格合理,因此经常可以看见许多土著用各种家畜驮着石头来与移民换取粮食。
对于张士道的行为,移民都非常支持,毕竟只有在防御做好的情下,才能安心的发展生产。所以这些移mín zhǔ动承担了看守与维护这些投石机的任务,这倒使得张士道省去了看守投石机的兵力。另外,他还专门组织这些移民进行投石机使用的训练,务必使得住在投石机附近的移民能够学会使用投石机,以便战时不备之用。
临海河是一条比较大的河流,当然它是不能和长江黄河相比了。但是进出一些比较大型的船只还是可以的,随着夷洲开发的进行,有越来越多的商人从永嘉郡赶到了这里,临海河两岸顿时聚满了各种船只,新临海城也慢慢发展繁荣了起来。
就是在这个地方,张士道的一支水师编队启航了。因为商人的增多,张士道把临海河航道分成了两边,临海岛以东为民用航道,而新临海城也位于这条航道的边上。临海岛以西为军用航道,作为夷洲水师的出海航道。
下午时分启航,等到这一支足有两千人的战船编队到达晋安郡沿海之时,时间已经是到了深夜,到处漆黑一片,只有淡淡的月光照耀着水面。现在的海面非常平静,月光倒影在其中,显得如此美丽。只是今晚铁定不会是一个美丽的晚上。
“战船在此处抛锚。你带着五百人留守在战舰上,其他人跟着我登上沙船登陆上岸。”张士道所坐的战船是是水军统帅的座舰。体形宽大,首尾高耸,一般可载将士千余人。舰上设塔楼,供哨卒了望,观察敌情或信号卒摇旗,传达统帅号令。由于体型大,所以并不适合驶入水浅的沿海滩地,只能由沙船担当此职责。
“是!将军。”张士道的水师副将回答道。古代水师是隶属于地面部队的,但是卢循改变了这一个惯例,他把水师从地面部队中脱离了出来,让它成为了一支dú lì的部队,张士道在水师中的地位就和徐道覆在地面部队中的地位一样。
“出发!”张士道一声令下,数十艘沙船如飞梭般驶离母船,借着月光朝着陆地上飞驰而去。这一次张士道带来了五艘大型战舰,他是铁了心要把这当“海贼”的第一仗大好了。
张士道这一次偷袭的是晋安县,这里离侯官足有几百千米。晋安郡的水师大都驻扎在侯官一带,现在更是由于与建安郡的对峙,而被调到了延平县城周围。也就是说在晋安郡沿海的所有地带根本就没有任何晋军水师存在,除了少量的地面部队的威胁,张士道已经把制海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沙船底部平缓,水上结构少,吃水较浅,能够顺利的登上沿海的沙滩,而且能够逆水行驶。这本来是行驶在长江之上的船只,却被张士道稍加改进之后应用在了这海战上面,用来抢滩登陆倒是挺合适的。
当沙船一靠岸,除了留守船只的水师战士外,其他的人都从船上跳了下来,按照张士道平常给他训练的内容向着岸上冲了上去。虽然他们是水师,但是在地面上面的战斗力并不见得比陆地部队差。
晋安县城位于晋江入海口稍微以上的地方,而张士道的沙船也是沿着晋江航道来到了晋安县城以外。登陆上岸后,水师战士借着夜sè来到了晋安县城之下。这晋安城墙也是非常的低矮,不过仅仅只有一丈来高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