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退敌之策(1/2)
当刘裕派遣使者准备来与卢循结盟的时候,卢循还在思考着退敌之策,此时在他心中除了退敌之外还有更深一层地考虑,那就是如何进一步向外面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
因为有刘穆之的到来,卢循把所有的工作都扔给了他,至于军队的训练则交给了徐道覆。现在卢循掌控下的四郡一洲名义上有八万人,实际上能够有战斗力的只有那么不到三万人罢了,其他的不过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罢了。
若不是现在大军压境,卢循还有可能把这些释放回家,让他们去做他们的农民去了。
这天一大早,卢循把孙国珍单独叫到了建安太守府。这太守府修建得坚固异常,所以徐道覆把这里做了卢循的府衙。
“孙将军,将军已经在里面等你很久了。”拉起卷帘,二楞子对孙国珍道。在原来的永嘉和临海二郡的变民军将士都称孙国珍为少将军,但是随着卢循地盘的扩大,以及手下的增多和庞杂。这些新加入的人根本就不能习惯把孙国珍称为少将军。
一来卢循正年少,二来孙国珍虽然是孙恩的儿子,也是卢循的侄子,但是卢循的妻子孙恩的妹妹不是已经死了吗?他和卢循又怎么会有很密切的关系呢?
“国珍拜见姑父!不知道姑父叫侄儿过来有什么事情?”孙国珍对卢循恭敬道,在外人面前,孙国珍称卢循为将军,但是没有外人的时候,孙国珍就按照辈分称卢循为姑父。顺带称曦儿为姑母。卢循倒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那个前任老婆,也算是认可了他这种称谓。
“你先坐下”卢循指着右手下的一个位子道:“隆安二年王恭之乱之前,你的祖父先大将军孙泰被司马道子贬斥到了岭南一带,但是先大将军把五斗米教的教义带到了那里,广泛进行传道,深得人心,以至于现在广州交州一带仍然有不少信奉五斗米道之人,可有此事?”
“确实有其事,祖父虽然被贬斥到了岭南偏远不开化地带,但是他的教义和恩德顺应人心,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戴。现在仍然有很多人每天供奉着天师像。”孙国珍不知道卢循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是他还是坦然地道。
听了孙国珍的回答,卢循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转而道:“你对现在的晋庭对我们实行的三路夹击怎么看?我们该怎么打破这个包围圈?”
虽然不明白卢循为什么话音突转,孙国珍地话语里略带迟疑道:“北边的江州郭旭之部不用过多的担心,江州兵少,就是勉强把部队组织起来也是一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不足为惧,尤其我们能够以武夷山作为阻拦,完全可以把北面的晋军给阻拦下来。”
“我军现在要考虑的仅仅只有西面广州的吴隐之和东面的刘裕部的问题,尤其是刘裕部,作为北府军将领,他虽然只带领了五千北府军,但是北府军擅长于远途奔袭,这五千人可能对于我军来说是致命的。至于广州~~~姑父的意思莫非是?”孙国珍忽然想到了什么,打住自己的话语看着卢循疑惑道。
“我想利用先大将军留在广州的威望,让你去广州联系那些五斗米教众,发动武装起义阻拦吴隐之地步伐,扰乱晋军的视线,为我军下一步行动做准备。你可愿意接受这一任命?”卢循道。
“谢谢将军对我的器重,末将一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重任!”孙国珍语气激动,连称呼都变了,他在临海郡呆了不少rì子,一直没有地方发挥他自己的能力,现在终于能够在某一个方面发挥自己的能力了。
“嗯,我也相信你的能力。你需要什么东西可以现在想一下等下跟道和去要。另外,你对民政事物懂得不多,我派一个人去协助你。文若。”卢循朝门外喊了一声,一个青年文士走了进来,向卢循拱手道:“将军叫我?”
“这个就是我以前跟你说了的孙国珍将军,这一次你将要和他一起前往广州,你可要好好协助他。国珍,这个是李慈恩字文若。他可是道和的高徒之一啊!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好好合作啊!”卢循笑道向二人互相作介绍道。
“久仰孙将军大名,今rì一见果如传闻中说的不同凡响。在下学识疏漏,到了广州还希望孙将军能够指教于在下。”李慈恩向孙国珍微微笑道。
“不敢当,不敢当,”孙国珍对李慈恩的好感大增,道:“先生是道和先生的高徒。我还要向先生学习呢!”
“呵呵,你们到了广州以后,一切就靠你们自己了。你们二人可要jīng诚合作,团结一心啊!你们现在先退下吧,我还有点事情”卢循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