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公之才远高于在下也!(1/2)
万仞军首战告捷,攻下了建安城,若不是因为怕引起恒玄的注意,永嘉军完全可以派兵占领建安。卢循暂时还不会如此做,因为时机还没有成熟,在这一阶段他还只能带着万仞军在山中打游击。
卢循以武夷山深处一处隐蔽的地方为基地,装作山贼不断向建安,豫章,庐陵等郡发起小规模的袭击,打了就跑,城中守军屡次想追击,反而经常中了万仞军的埋伏,到以后干脆龟缩在城中,加强防备不再出来。
而卢循的原则也是只抢士族不抢普通的老百姓,因为各处城池防备森严,士族们也纷纷搬到了郡府之中,卢循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只好就这么干耗下去。
而在此时,数百里之外的永嘉郡府所在地永宁城内,郭澄之已经被永嘉郡内的大小事务忙的焦头烂额。做这事要天分,郭澄之是出谋划策的人,但绝对不是处理这些行政琐细大小事务的人。
“我实在受不了了。”郭澄之把手上的案卷仍在桌子上面,大吼道。要知道卢循任命他为永嘉郡丞后,他就没有吃过一顿好饭,睡过一天好觉,当然这一点跟现在呆在武夷山中采野果的卢循很相似。
“大人。”与郭澄之一起办公的一个小吏轻声道:“大人可是烦恼于这些事物?”
“又怎么不是?”郭澄之恼火道,“东家丢了一只鸡,西家死了一头牛,这些都要我管,我又不是诸葛孔明,我怎么管得过来?”郭澄之正是年轻人,怎么受得了这天天看着案卷的工作呢?
“我倒是可以给大人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小吏向郭澄之道。
“说,你赶紧说,只要你的这个办法管用,等将军回来我一定向他大力推荐你。”一听有解决的办法,郭澄之大喜,立马道。
“也不是一个什么方法,而是我想向大人推荐我的一个朋友,我这个朋友曾任琅邪府主簿,时孙恩叛乱”小吏小心的看了郭澄之一眼,毕竟卢循可是孙恩的接班人,看见郭澄之没有任何表示之后,安下心来,继续道:
“府内官员纷纷逃走,整个琅琊郡乱作一堪,但是等我这个朋友到任后,迅速处理好了府内大小事务,把积压在府内数年的公文都给分门别类的处理完毕了,为此他还深受当时的琅琊郡丞的赏识呢。”
“哦?永嘉郡内竟然有如此人才?”郭澄之顿时来了兴趣,要知道卢循现在手上最缺的莫过于人才,这也严重制约了卢循军的发展,自己身为永嘉郡丞,自然有替主公寻找人才的职责。
“你这个朋友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现在在哪里?”
“我这个朋友叫刘穆之字道和东莞莒人,世居京口。他现在正寄住在我家中。”小吏一五一十地回答道。
“既然他如此有才能,况且还是琅琊府主簿,不好好呆在自己的任上,怎么又会出现在这永宁城中呢?”郭澄之奇道。
“唉!这是说来话长了。”小吏叹了口气道:“道和是寒门出身,早年家贫的时候只能窘迫到只能在岳父家中混饭吃,被当时的人看不起。后来终于有个机会在琅琊府中找了一个小吏的职务,并且凭借自己出sè的政务才能,升到了主簿位置,本来是前途无量的,但奈何因为一件事情与当时的琅琊郡太守高雅之发生了冲突被赶了回来。又因为生计的问题想到永嘉来投靠我,所以现在一直呆在我家中。”
“那他是因为什么事情得罪了高雅之呢?”郭澄之也是寒门子弟,自然深知作为一个寒门子弟要在政治上出人头地是多么地困难,他若不是卢循的赏识,估计现在也在四处混饭吃了。
“是关于开私塾允许寒门子弟上学的事情,高雅之是士族大家出身,自然不允许寒门子弟有机会去私塾了,但是道和却在这件事一再坚持,他认为这个教育是关乎整个民族发展的大事,不能仅仅只是允许一部分人读书而大部分却不能读书,若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都能读书,那么北伐收复故土的事情是指rì可待了。”小吏道。
“竟然有如此见识?”郭澄之已经等不及想见见这个奇人了,“你快回去请刘先生过来,我要当面和他聊聊。”
“是,我这就动身回家。”小吏把手中的事情放下,从蒲团上站起来向郭澄之告辞后向着自己家而去。
永宁城西一座非常普通的房子里,一个中年文士正在收拾着自己的东西,他见一切都已经收拾好了之后,走到桌边,从自己的衣袖中抽出一封信放在了桌子上,大开门正想朝外面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