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诸葛归心(1/2)
“务必要把这封信送到永嘉郡丞刘穆之手上!”卢循把一封信封口然后交给自己的亲兵,这封信对于自己在整个建安郡的战略部署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请将军放心!”亲兵向卢循行完礼后,拿着信转身离去。卢循则继续看向建安郡的地图。诸葛建武所带领的一千晋军已经被消灭了,整个建阳城里已经仅仅只剩下了一千多人的守军了。
如果建安郡不继续派兵支援的话,要攻下建阳县似乎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卢循作为整个军队的统帅,要考虑的不仅仅只是军事问题,还有相关的战后处理问题以及他正盘计划中最重要的土地改革问题。若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得好,那他就是占领了整个建安郡都没有多少意义了。
对于那些被俘获的晋军处理也是一个问题,虽然有那些投降的晋军将领可以进行管理,但是卢循还是不怎么放心,虽然有种说法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此刻卢循对于他们就是不大相信,既不相信他们的能力,也不相信是否会真的自己一起走。毕竟一个时刻想着被招安的将领是信不过的。
所以他还必须得到一个有能力而且真心愿意投向自己的晋军降将的支持,这个人自然只能是诸葛建武了。
卢循招来一个亲兵,对他小声说了一些东西,然后这个亲兵领命而去。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人来报:“将军,诸葛将军已经苏醒过来了。”
“我知道了。”说完,卢循带着二楞子等人即刻前往诸葛建武养伤之处。因为诸葛建武伤势非常严重,而且他的地位比较特殊,卢循特意把他安置在自己营帐右边靠后一点的地方,以显示对他的尊重,所以几人不多时就来到了那个营帐中。
进入营帐中,一股药气铺面而来,诸葛建武半躺在一张行军床上面,诸葛文正在一旁给他喂药。卢循进来时,诸葛文也已经喂完药了。看到卢循进来,他赶紧放下手中的碗,来到了卢循的身边低声对卢循说道:“将军,我叔父他~~~”说着还悄悄回头看了诸葛建武一眼。
“我知道,没关系的,你先出去吧,我有些事想和你叔父谈一谈。”卢循知道诸葛文要说什么,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自己说到。
“是!”诸葛文向卢循点了点头,然后又看了诸葛建武一眼,退出了帐外。
他的前脚刚踏出了营帐,诸葛建武就说到:“看来文儿已经彻底被你收服了?他难道忘了我们诸葛家世代忠良的传统了吗?”。说着,诸葛建武剧烈咳嗽起来,看来是被诸葛文给气成了这样。
“诸葛将军,你的伤刚好,不要考虑太多了,对你的身体恢复不好的。”卢循走近诸葛建武,在他的身旁坐下(现代的坐具一般是在唐朝才出现的,所以在本书中基本上所有的坐都是跪坐。)。
“我想请问将军,何为忠义?”卢循问。
“所谓忠义就是上对得起天地父母,下对得起朝廷百姓,像文儿投降于你就不是忠义。”诸葛建武虽然不知道卢循跟他说这些干嘛,但是还是把自己心中认为的忠义讲了出来。他是受儒家思想影响长大的,所以所说的也是儒家的那一套。
“呵呵,诸葛将军不愧是武乡侯之后,对于忠义二字理解如此通透。只是在下有一点想不通,您所说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道将军是如何理解的?”。
“这是先圣孟子的观点,对于他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只要君王能够把百姓和社稷放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地方,那么整个国家就是融为一体的,上下团结一心,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完成的。”
“将军所说的是理想的状态吧?除了上古的三皇五帝,后世又哪有视百姓比自己更加重要的君主?就算有,那也不过只是一个表象,那些明君又有几个不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能够稳定而作出的一副关心民众疾苦的样子?一旦那些民众有了一点不满之心,他们难道不会举起自己手中锋利的尖刀?”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谓明君也是被那些历史学家所吹捧出来的,就是后世的一代明君李世民,所做的这些根本目的不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吗?
“这?”卢循这么激进的说法明显已经扰乱了诸葛建武心中道德体系,他想反驳卢循,却又发现自己从史册中所学到的这些和卢循所说的确实非常想象。
“我承认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管怎么说,也不管这些君主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他能够以民众和社稷为重,也就是符合先圣所说的那一切的。”儒家不是不懂得变通,他们求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理想,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这个理想,所以在某些方面稍微有点变化也是可以理解的。诸葛建武就是这个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