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宋人遗物(1/2)
() 杨一凡抬头向远处看去,丹景山的样貌清晰入眼。那一棵见证了世间千年沧海桑田的黄果树,依然挺着被雷劈剩的半截身躯,昂首向天。那一座承载了万千佛子梦想的庙宇,在经历了那个疯狂的年代后,依然梵唱声声,包容众生。据说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就曾在山上读书,并留下“此山永不长黄荆”的笑典……
快十一点了,八月的太阳斜挂长空,炎热的天气对杨一凡并没什么影响。开玩笑,按照杨一凡现在的修为,基本上达到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地步,以身体的适应xìng和抵抗力来讲,早已是寒暑不侵的高人了,那会在乎这点热度。
感怀了张飞的猛人气概,杨一凡缓步向山下走去。心中缅怀着古人风貌,不知不觉间,偏了正路,向山崖一边越来越近。突然脚下一绊,一个趔趄就向山崖下摔去,眼看就要发生史上最大的笑话:通了大周天的绝代高人,居然会被藤蔓绊倒,摔个重伤。却只见杨一凡猛地伸出双手,对着脚下凌空就是一撑,一股狂风自双掌中喷涌而出,直击地面,待得这一缓,左脚迅速迈出,还没等着地,右脚又迅速迈出。可他却忘了右脚上还缠着藤蔓呢,随着藤蔓的二次发难,杨一凡早已失去平衡的身子一头栽下了山崖。
这山崖其实也就十六七丈高的样子,以杨一凡的一身修为,如果方法得当,纵身跃下也会毫发无伤。可惜杨一凡空有一身修为,却对运用技巧一无所知,更别说飞檐走壁如平地、摘叶飞花可伤人的高明武技了。
头上脚下,身在空中,快速下坠,四周无物可依,疾风扑打中,入眼只是陡峭的山崖。危急关头,杨一凡强自镇静,双手先是不断往山崖凸出的地方凌空发掌,借着掌风缓解下坠速度,同时双眼四顾,以图发现可供落脚的地方。幸好天无绝人之路,距离杨一凡十来米的下方正好有一个立身之处。杨一凡也来不及细看,立即抬头提肩弯腰收脚,强自一个拧身,还不及反应,双脚已是险险地立于了那个落脚之处。这些动作,说来话长,行来却短,若不是杨一凡一身修为摆在那里,一般的人要想做到不易于天方夜谭。
双脚落地就是一个巨震,还没有来得及站稳的身子赶快向后倒,本以为立马就能靠在山崖上,谁知,眼看就失去平衡了,却还没靠到山崖。万不得已,右脚迅速地向后退了一小步,还是没靠到,左脚又迅速地向后退一小步,还是没靠到。杨一凡迅速一个转身,右脚甩了一个半圆“啪”的一声踩在地上,终于站稳了!杨一凡强自镇定的脸上不禁冒出虚汗来。
抬眼看了看面前,怪不得没有靠到山崖,这面前就是一个一米宽两米高的洞口,或许是眼睛还没有适应,只觉得里面黑漆漆的,也看不清什么东西。杨一凡闭上眼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慢慢地平复了一阵刚才历险的紧张心情,这才缓缓地张开眼睛。
这是一个类似于通道的长方形山洞,深有三米的样子,地上很干燥,也没长什么东西,空荡荡的,一目了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