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卷乱世浮沉192(一)(1/2)
() 小胡后来弄明白了海螺号是一艘什么样的飞船:星际级远航飞船,没有AI,还需要过渡舱……这种蹩脚的组合,即使他从没搭过长途交通工具(他目前还是这么认为)也知道是很老货sè,竟然索赔要价2500万!还加四倍多的利息。更不可思议的是,久坐不语的明珰突然走回来,笑语盈盈说“我赔,不过有个条件,如果答应,今天就可以把赔偿金全额转给你们。”
眼镜男一手托肘,一手摸着下巴,有点狐疑道“什么条件?”
“我要先到你们总公司参观一下。”
“这个应该不难,不过我还是要先作请示。”当然不难,简直是太好了!他只是向总公司报告:目标主动愿意回到自己大本营,请所有上级和同仁作好狠狠收拾这伙人的准备。这是自公司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诈骗案件,不光是前期的发展资金产生了困难,后期的面上无光更让人恼火——这事在业界中早就传为笑谈。
九人加上四人一共十三人,分成三架登陆艇开往谷象星。十分之一个天文单位约等于1500万公里。这个距离如果放在千年前宇航萌芽阶段的古代,以一艘这么小体积的飞行器,要求它跑完这段路程,实在是个相当令人绝望并且没有出路的幻想。即使古代的小舢板能达到第三宇宙速度(16.7KmS。恒星级飞船的速度)回到仿佛在眼前触手可及的地面世界。也要花掉10天左右的时间。
好在这个时代对距离的共识,并非“距离等于时间乘以速度”这种初级理解,一味增加速度以求得在短时间内经过更长的距离,那是古人的思维。即使现在的技术手段,在小型飞行器上早就能轻松达到更快的速度,但那是完全吃力不讨好的方案。
为了解决星球之间,以及星球周边繁忙的交通问题,每颗星球周围的都安置了空间曲率转换装置,这些装置在五百年前就已经布点完毕。具体来说,这些遍布在近地空间中的发生器。能感应并接受来往飞行器的数据和目的送达申请,然后在飞行器起飞或经过的瞬间,在它们周遭空间产生不同的曲率——将飞行器前后的空间密度改变,以达到瞬间加速的效果。这个概念来源古代的某部科幻影视作品。从更根本上来说,是源于观察水的表面张力,以及在大气环境下,飞行器机翼上下不同的压力差产生的抬升作用,所进行的进一步思考和设想。
研究“曲率引擎”曾误导不少代人,浪费掉不少时间,当时的母星“地球”连一座最小型号的曲率引擎所需的基本“燃料”都无法足量生产。这种基本燃料(反物质)在当时的地球想大量取得简直是个奢望,因为在那个时代并没有环地面轨道加速器、环恒星加速器,甚至大型的泛星域加速器,也无法在宇宙航行中经常xìng地大量吸收积累。只能在地面的小型加速器中(当时号称世界三大加速器)获得一点点可怜的量。
真正第一座曲率引擎在九百年前的半人马座诞生(而且仅有一座,目前收藏在龙象星900层楼高的“走出海洋”纪念碑底层的博物馆里)帕姆人在帮助人类了结掉“曲率引擎情节”之后,无偿提供了更简单的引擎架构模式——反物质引擎——利用正反物质湮灭时,不停在引擎口产生的短暂空间扭曲,到达到加速和变向效果。
总之,利用人为的空间翘曲产生的加速,从本质上说并不是飞船在跑,而且变化的空间在夹着飞船移动。以上简单介绍了近地环境中“假跳跃”的飞行器加速方式,至于如何清理那些事后遗留的曲率碎,只是无关紧要的细节。不再赘述(曲率空间里光速异变会导致时间流速变化,万一不小心陷入这种“假黑洞”会引起种种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