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林湃计划(1/2)
() 经过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层层安检,最后登上直达林湃办公室的传送舱,来自《华夏rì报》的叶茗居然意外地有了一点小紧张。叶茗四十岁不到,但早已《华夏rì报》这个华文第一大报的头牌记者,时光在这个留着飒爽干练的短发的美女名记脸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这一次在世界媒体同行中拿到唯一一个专访林湃“人类救援”计划的机会,不由得她不好好打起十二分jīng神,林湃的各种资料也不停地在叶茗的脑海里盘旋。
林湃,华裔,今年九十岁,是世界已知的智商最高的五个人之一,青年时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学家,在生物、化学、历史、语言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高深造诣,对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也多有涉猎,曾常年担任纽约博物馆的馆长。但相比较于博物学方面的建树,林湃更多地是以生物物理方面的成就得到学界的认可和推崇,他发明的“脑波沟通转译系统”,通过对人类从事不同行为时响应脑电**谱的解析,成功使人类摆脱过多语言体系互不相通的隔阂,有效促进了持不同语言的人类之间、人类与动物之间,甚至是将来人类和外星生命之间的沟通形式和沟通效率。这不是林湃的最高点,林湃的惊世之举是在自己六十岁时,毅然转向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并且选择了学术界视若洪水猛兽,最难以突破的黑洞形态和时空瞬时转换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如此一扎下去就是二十多年。在一个物理理论并未取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从事该项研究,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林湃团队足足失败了二十多年,当所有人都觉得林湃已经是垂垂老矣,难有作为的情况下,在宇宙天劫令事件风云突变的背景中,林湃博士又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带着一篇名为“黑洞对宇宙时间箭头的逆转效果分析”的论文,让全世界所有的物理学家只能对他深深仰望。
叶茗见到了林湃,这是一个和大街上的光鲜宣传画截然不同的老者,跟叶茗臆想的jīng神矍铄、气宇轩昂的救世科学家形象相去甚远,仿佛被揪过的头发,发红的眼睛和面容上的些许倦怠都在提醒叶茗,这位世界自然科学研究员的首席科学家似乎刚从连续工作的状态中切换出来。
“您好,我是来自华夏rì报的叶茗。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采访一下您。”
“你好!”
“民众对您的人类救援计划非常好奇,您能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
“当然,”林湃谈起工作来,适才的倦态立刻消失了,眼睛开始熠熠生辉。
“这个计划有一点疯狂,”林湃用这样一句评语开始了项目的描述,这多少让叶茗有些惊讶,“你是否读过我的那篇‘黑洞对宇宙时间箭头的逆转效果分析’的小文?”“看到叶茗点头后林湃又自言自语地说:“这样或许能让你理解起来轻松一点。”
“经典的物理学用时间箭头来区别过去和未来,标定时间的方向,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时间箭头:一是热力学时间箭头,在这个方向上无序度将会增加;二是心理学时间箭头,这就是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看到叶茗陷入深思,林湃又补充道,“举个例子,你可以清楚的记得昨天吃过的东西而不确定明天吃什么;三便是宇宙学时间箭头,宇宙在这个方向上膨胀而不是收缩。前二者都是宇宙时间箭头范围以内来逐渐变化的时间轴,换而言之,前二者可以理解为虚时间,而后者则是属于实时间的意义范畴。要逆转时间箭头的效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摆脱掉宇宙膨胀的效果,突破宇宙界限。而突破的方法就是变膨胀为收缩——找到某种坍塌或是收缩的宇宙形态来实现。”
“您是说通过黑洞?”叶茗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准确来说是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中,通过正负夸克的对撞湮灭来模拟黑洞的收缩态。”林湃微微的颔首,显然对女记者的反问和联想相当满意。
“那您现在已经成功实现了逆时间箭头的传输了吗?”叶茗像个孩子似地追问,她已经在憧憬这则消息发出后石破天惊的分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