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许昌的危机(1/2)
() 宛城失守,举国皆惊。
这并不是因为宛城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大城,而是在这次战斗中刘备军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战力。在大家的印象中,刘备还从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能够主动出击,而且还是从曹cāo的地盘中挖了一块。
这里面心态比较积极的是马腾,他们毕竟向勤王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刘备这个盟友还算是比较靠谱的。当然他自己的压力也大了许多,函谷关就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让他们到现在还找不到攻克的办法。
刘焉是坐山观虎斗,反正他怎么都不会吃亏。而且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更多的jīng力都放到了权力的交接上。他的儿子刘璋逐渐走上了前台,在目前益州相对比较平静的时候更有利于刘璋更快地建立威信。
孙策很兴奋,因为宛城的失陷必定会牵扯曹cāo的jīng力,这样寿chūn的防御力就会小了很多。他和曹cāo毕竟还没有撕破脸皮,有心算无心之下若是能够突袭寿chūn,成功的可能xìng也很大。
因此宛城牵动了大汉每个势力的神经,曹cāo在河北之战中建立起来的强大形象因此大打折扣,他在一夜之间仿佛已不再是那个战无不胜的强者。这种观念上的质变让曹cāo在兵力布署上压力更大。
当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曹煜和郭嘉都大吃一惊。他们虽然知道南线有些吃紧,可还是没料到刘备军竟然能在两rì内拿下宛城,更让张绣送了命。尤其是曹煜,他的穿越之行就是从宛城开始的,现在宛城变成了刘备的地盘,让他颇有种很异样的感觉。
郭嘉详细询问了宛城失陷的过程,那个信使也不知道宛城到底是怎样被攻克的,刘备军就像是从地底下忽然钻出来的一般,一下子就占据了宛城了主要街道。郭嘉知道张绣在宛城的防御手段,若是硬攻没有八万到十万兵马恐怕很难有效果。刘备绝对是用了计策,他必须要通过这样的计策来了解刘备尤其是诸葛亮的风格和能力。
虽然那信使说的有些语无伦次,可曹煜和郭嘉还是从中听到了一些重要信息。尤其是当那信使说有大批百姓迁徙到宛城的时候,他们二人交换了个眼神,都认为问题也许就出在这里。
接纳百姓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这百姓中是否藏有敌人的jiān细。张绣急于立功,心态发生了变化,反而疏忽了对这些百姓的盘查。这些并不是不能避免的,他们有很多种方式确认这些百姓是否来自汝南,比如口音。大汉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口音自然不同,若是长期定居在汝南,自然会带有当地口音。这至少是一条辨别百姓身份的方式。可张绣似乎急于为汝南减轻百姓的压力,反而忽视了这一点。
如果百姓中混入了刘备的士兵,那当晚城门大开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这些混入宛城的士兵应该都是高手,否则也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开了城门。而关羽张飞与城内的配合也相当默契,几乎没有浪费一点时间,这才出现张绣仓促赶往城北,中途被伏击身亡的结局。
想到关羽和张飞,曹煜感慨诸葛亮果然有胆量。换做是他自己,也未必就敢倾所有兵力集中攻击宛城和汝南两个城池。因为如果失败了,那曹cāo的反攻就已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新野空虚的消息绝对无法隐瞒太久,诸葛亮应该是有足够的信心在几rì内攻下宛城,要不然他的所有布置都有可能会带来毁灭xìng的打击。
好个诸葛亮!若不是处于对立双方,他真想为诸葛亮击节叫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