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逆天之路(1/2)
看到太史慈已有投靠之意,曹煜顿感轻松,接下来的话题也同样轻松了许多。根据太史慈的介绍,他带来的这一百骑士果然是他用辽东突骑的方式训练的,可惜江东马匹太少,直到现在能让他还算满意的也不过就这一百人。
曹煜问太史慈为什么不在泾县偏偏跑到了这个小小的村庄,太史慈说泾县人口太少,自从刘繇败退之后他就一直在募兵,可惜已经快一个月了也不过才聚集了两千人左右。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没受过正规训练,战力差得可怜,这才逼着他开始打那些盗贼的主意。前两天有消息说一伙盗贼在此处盘踞,大概也有四五百人,于是太史慈就带人前来剿匪了。
曹煜心想真是天助我也,如果不是这些盗贼他们也遇不到太史慈,更没机会劝说他效命。其实曹煜对于这些武将的渴求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他必须要最大限度地打击未来敌对势力的实力。如果他毫无进取之心,也可以一直顺着历史的轨迹走下去,安心做他的曹家大公子,等到将来曹操归天殒命再接过曹家事业,要是看汉献帝不爽就把他废了自己做皇帝。这虽然也是一条康庄大道,但他并不是那样的人。
既然天意让他来到这个年代,又成为曹操的长子,那他就要利用这个机会做出一番事业。在现代社会他几乎没有机会逐鹿天下,更不用说过上金戈铁马快意江湖的生活。但在这个年代不同,他的起步已经比别人高出许多,那就更应该比别人有更多的成就。他在现代社会无法完成的梦想,无法实现的满足感和虚荣心,在这个年代都有机会实现,那又何必乖乖再顺着历史的脚步?他既然已把自己的枪法改为“逆天七式”,不就是想看看自己有没有机会逆天而为?
因此,他既然已下定了这个决心,那就要利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或者说是预见未来的能力尽可能地从其他人那里挖角。三国时期将星闪耀,有太多的人等待着他去发掘。就像眼前的太史慈,历史上是孙家的,可现在就归了他。直接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角本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想想看,如果诸葛亮、庞统、赵云、马超、黄忠、甘宁等人都来帮助曹家,那对刘备和孙权将会是多大的打击?想要逆天,就必须要在刘备、孙权都还在世的时候击败他们,用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时间统一天下,这才是曹煜真正想要的成就和人生!
于是,他和太史慈约定一路同行。有太史慈和他的人马照应,他的安全问题已经完全不用担心。而且太史慈答应如果刘繇在他到达曲阿之前已经投降,那他就已没有什么牵挂,将会就此投入曹煜麾下。
对此曹煜并不担心,别说到曲阿还要十来天时间,也许现在刘繇已经支持不住了。他自然满口答应,和太史慈一起带着那些盗贼往曲阿进发。
路上郝昭和太史慈也因为对骑兵的训练而找到了共同话题。太史慈听说曹煜自己也在训练一支精锐重骑兵的时候,跟着曹煜走的兴趣也就更大。从他和郝昭的交流中曹煜已知道太史慈的训练方式是不适合虎豹骑的,让那些身着重甲的重骑兵变成来去如风的突骑的确也不现实。重骑兵是以强大的冲击取胜,就像是现代的坦克,不管前方有什么只管一路碾过去,所向自然披靡。不过突骑更像是现代的飞机,机动力强,在高速运行中打击目标,一击不中立刻远遁再组织第二轮进攻。
两者之间巨大的差别让曹煜有了组织一支突骑的想法,可曹操那里战马也不宽裕,夏侯渊的骑兵也同样需要战马,兖州豫州离产马的雍凉或幽州又太远,因此这个念头只能暂时搁置,等到未来打通与这些产马之地的联系后再做打算。
想到这里,曹煜对袁绍手中的资源真是羡慕嫉妒恨。等到他战胜公孙瓒后,就能控制幽州,如果他真有能力,就能和胡人搞好关系,到那时战马还不是源源不断?想想看一味对胡人采取打压政策的公孙瓒都能搞到这么多白马组织起“白马义从”,那袁绍的骑兵资源岂不更强?听说颜良和文丑二人的部曲都是骑兵,而且每人的军团都有五万人之众。那是十万匹战马啊,如果自己也有十万匹战马,那还不爽到天上去?
未来和袁绍这一战不好打啊,曹煜有些感慨。历史上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失败,究其原因不过是许攸和张郃的倒戈,乌巢粮仓的被毁以及袁绍阵营内部的分裂,可现在他的出现扭曲了历史,曹操还能依靠这些取得胜利么?换句话说,原本颜良和文丑都是被关羽所杀,那是因为关羽当时正好在曹军中效力。可如今自己来到曹操身边,自然会给曹操不同的建议,对关羽或杀或囚,如果曹操听取了,那杀颜良文丑的又会是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