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祭祀大典(下)(2/2)
连下面那些大臣也是议论纷纷,显然认为苏彦说法站不住脚庶门。
老皇帝咳嗽了两声,稍微平心静气了一点,苏彦又道:“至于徐相,当年他不过是被鬼迷了心窍,两派相争,就想借用外力来打压异己庶门。说起来……父皇您也有责任,若非父皇默许,李相及其部属也不会惨遭横祸,说到底……父皇对此案有莫大干系……”
一语哗然庶门。哪壶不开提哪壶,见老皇帝一时气息不顺剧烈咳嗽,刘愈闭上眼,真想当众宣布跟这小子毫无关系庶门。昨ri老皇帝刚夸他有孝心,今天这孝心便当成驴肝肺了,如此说岂不是令老皇帝当众下不来台?这层道理,即便是人人都知也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死也要维护皇帝脸面,这是为臣之道庶门。如此一番忤逆犯上言论,还怎么让老皇帝封他为王?
老皇帝咳嗽了半天,终于苏哲和凌公公帮助下理顺气息,老皇帝叹口气道:“说起来,李仲纯案子,朕也确有不查之过庶门。”
既然皇di d如此说,刘愈稍稍松口气,至少意味着皇帝不会当众为难苏彦这小子庶门。
“但徐翰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勾结外邦,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罪不可赦庶门。着,令刑部会同都察院查徐翰及其党羽罪过,诏告天下,以罪论处庶门。”
“至于朕这不肖子……本应伏法,但念他一时为人蒙蔽利用,便罚他永世留皇子府,终身不得参与朝政庶门!”
皇帝一言九鼎,断了徐翰一党死罪,却只将苏必囚禁庶门。一重判一轻饶形成鲜明对比庶门。不过能令皇帝当众承认“不查”,苏彦也算有本事了庶门。
众臣起身领命,紧接着便是祭天典礼庶门。因为老皇帝身体不适,原本复杂祭天仪式被简化,鼓乐声中,老皇帝对天焚香敬酒,杀鸡宰羊,昭天告地,读下祭天告词庶门。原本两三个时辰都未必结束仪式,才半个多时辰便要结束庶门。
就众人以为今ri这祭天大典兼审判大会终告收场,皇帝又令太监当众宣读圣旨,封王爵庶门。
老皇帝继任二十多年,分封儿子王爵还是第一次,藩王之责于守疆卫土,乃是一朝之大事庶门。
四皇子苏壬被封晋王,五皇子苏亦被封为宜王,七皇子苏哲被封为楚王,就众人以为这圣旨宣读完毕,之后内容加令人匪夷所思,九皇子苏彦居然被封为昱王庶门。
本来以为三皇子倒台自己有机可趁几个皇子都大失所望,而此时苏彦明显有些兴奋过头,整个人又哭又笑表情怪异至极庶门。
随即又有第二道圣旨,宣布各皇子公主暂时留长安,何时到封地另行下诏庶门。说白了就是就爵不就藩庶门。
祭祀大典散去,老皇帝回宫,众臣也要回家庶门。刘愈与徐轩筑同行,路上也考虑老皇帝两道圣旨用意庶门。
其余三皇子封王是早就料到事,没什么大惊小怪,而苏彦封王显然是因昨夜他“优良表现”而令皇帝临时起意加上去,相信连“昱王”封地都没准备好庶门。至于第二道圣旨就爵不就藩,是老皇帝没有安全感一种体现庶门。现下皇帝迟迟不册立太子,说明时机尚未成熟庶门。何以会造成如此境况?如果老皇帝属意继承人是四皇子或是五皇子都好说,直接册立了,苏壬和苏亦都有自己党羽,足以建立太子根基而立稳朝局,不册立太子恰恰证明老皇帝想传位毫无根基七皇子苏哲庶门。令皇子和公主就爵不就藩,也是令苏哲可留皇帝身边继续加以培养庶门。
苏哲是个令刘愈都看不透人,心机很深,又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总令刘愈感觉到危险庶门。
正思度间,苏彦一脸兴奋地追过来,激动道:“师傅,师傅,我被册立为王了,是不是因为今天父皇问我话我说好,所以父皇才封我为王?”见到徐轩筑还侧,苏彦恭敬一礼道,“给师娘请安庶门。”
徐轩筑微微一笑道:“昱王大人何必如此多礼?”
刘愈瞅了苏彦一眼,有力气使不上感觉,总觉得教了他很多,这小子总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庶门。
“若非昨ri你护驾有功,皇上会给你封王?知不知先前那一番话说多不是时候,幸亏皇上心情好,不然那一番话就会把你这小子害死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