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2/2)
为了加快赴京速度,西漠提督蔡同派人送来了几百匹骏马,三百多归顺番军,尽皆打马行军。另外,原天狼边塞南门千总何平,作为卫护将领,率两千轩辕骑兵随行护送。一路上,提前联络当地官府和驻军、领路打尖、安排宿营、保卫周护等,都由何平负责,无须瓦西里等人操心。
不过狄锋,却没有皇帝或者提督们那么性急,在他的建议下,这支部队往往行军半日就被瓦西里和何平下令扎营。
在驻扎歇宿的时候,狄锋除了继续学习辣丁语,教瓦西里讲轩辕语之外,也经常与第一军团的其他将士们交流学习。
他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圣廷帝国第一军团残部和轩辕护送骑队都召集到练兵场上,按各自的习惯方法进行军事操演。当某方操演的时候,另一方坐下观看。操演完毕后,原来操演方下场来休息观摩,原先的观看方则走上练兵场,进行训练。
如此依次轮替。
这么做,除了劳逸结合,除了增进两军友好之外,更是狄锋绕有兴趣地了解圣廷帝国的步骑战法,并与轩辕帝国战法比较的绝好途径。
圣廷帝国的步兵,经历千余年悠长的历史洗礼,作战方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以适应新的国内经济环境和条件,以迎接外部蛮族的挑战。不过,圣廷帝国的第一军团依然秉承最古老的传统,坚持以重步兵为作战主力。
战士们配备传统的巨盾和短剑,另外,为了抵抗日益凶狂的蛮族骑兵冲击,又加上了一支奇长钢矛。作战时,士兵们竖盾于地,并排而立,构筑成一道坚固的盾墙。对抗敌方的铁骑冲锋时,出长矛挺刺,枪如苇列。一旦与敌方的步兵对抗时,他们在短兵相接之前,一般会把钢矛当作标枪投出去,然后拔出腰间短剑作战。其作战方式极其骇人,以巨盾裹身,连人带盾撞向敌阵,推开长兵刃的阻挡,然后用短剑猛刺,进行极度凶险的近身肉搏。由于周边国家的步兵大多使用长兵刃,故而一旦敌人被第一军团的将士们近身后,因长兵刃的攻击圈大,无法收回,往往手忙脚乱。这种贴身近战方法,虽然看似很悬心、很可怕,实则为短刃破长兵之正解。
当然,这种步战方式非常危险,光是想想那血肉横飞的贴身肉搏场面,就足以让人心惊肉跳了,故而对士兵的素质和勇气有很高的要求,必须由勇于为国牺牲、具有大无畏的精神的将士们充当。随着圣廷帝国的发展,早期的公民体制瓦解,昔日那些富于献身精神的公民战士,数量锐减,几近消失,故而已无法再组建这样的重步兵队伍。惟有第一军团,属于该国的超级精锐,有很多军事世家子弟和愿意报效祖国的勇武青年贵族参加,因此依旧保持着昔日帝国最辉煌时期的传统作战方法。
圣廷帝国的骑兵,在与西部尼曼体系诸国的超级重甲骑兵和来自东方、北方的草原或沙漠游牧轻骑兵的不断较量中,发展出一种独具特色的骑兵体系——甲胄骑兵。
甲胄骑兵既非重骑,又非轻骑,而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中型骑兵,按瓦西里的讲法就是,多功效骑兵。很有特色的是,甲胄骑兵们披两层护甲,内层为锁子甲,外层为棉甲,在精湛的帝国冶炼、纺织技术支持下,外层防弓箭,内层防刀砍,可有效地同时抵御箭射和刀砍,非常实用。一位全副武装的甲胄骑兵,一手持长刺枪,一手携短圆护盾,腰挂战刀和箭囊,背负铁弓,可谓近战、远战,捅刺、劈砍、射箭,多项全能。
这种甲胄骑兵,曾与蛮族时代的尼曼族部落、现今属农耕文明的尼曼族各国骑士、北方野蛮半野蛮部落、新月半岛的沙漠骑兵、新近崛起的屠勒游牧骑兵等,各式各样的敌人交手,军功彪炳,战绩辉煌,显示出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只是最近几十年来,因为统治层的腐朽无能,产马地被西屠勒夺占,声名显赫、强悍无匹的甲胄骑兵越来越难以组建,只有像第一军团这等超级精锐部队,方才保留着骑兵编制。
一般而言,一支军团中,大约两成甲胄骑兵,八成重甲步兵。例如满员的第一军团,六千战士中,骑兵一千二百名,步兵四千八百名。
瓦西里不仅详细地给狄锋介绍本军的装备和战法,还带着三百多将士,亲自演练各种攻击、防御阵法。有时候,练得兴起的瓦西里,还邀请坐在场外的何平率领轩辕战士一起参加演习,共同研讨,为枯燥的行军过程添加一些调剂。
在共同演习和单独训练中,轩辕部队也反映出自身的独特战法。
轩辕军队中,亦分密阵和疏阵两种,但一般而言,往往越是乌合之众,越使用密阵,越是精锐之师,越使用疏阵,恰与圣廷帝国相反。第一军团这种超级精锐使用密阵,其他步兵使用疏阵。
对于临时组成或者强征民夫就拉上战场的部队,组建密阵,一则占地范围小,指挥方便,容易控制;二则人挤人,后排的武器顶着前排人的后背,故而无法逃跑,无法后退,逼迫前面战士只有向前杀开一条血路。既然是拉壮丁打仗,必然就是蚁多挤死象的人海淹没战术,拿人命堆出胜利来,主帅并不顾及战场上的自伤和自相践踏。
对于像何平所带领的精锐之师,因将士们的忠勇奋战之心无须顾虑,且轩辕步兵多喜枪矛、长戟、大砍刀等长兵刃,故而需要较大的挥舞武器的空间,充分释放肉搏效能。布疏阵是精锐部队的选择。
两相比较,这种疏阵韧性和弹性较大,但比之第一军团的密集阵,坚硬度则嫌不够,可说各有千秋。
轩辕帝国步兵还有一个特点,就在于对步射的重视和步射能力极其出众。轩辕步兵中,弓箭手zhan有相当大的比例,高于圣廷帝国。而且,轩辕部队的远程射击武器非常发达,尤其是那些各式各样的强弓劲弩、连发弩、蹶张弩、床弩等,往往形成蝗群一般密集的箭雨。
轩辕骑兵,配马刀和骑弓,着轻型甲胄,总体上属于轻骑兵范畴。面对游牧骑兵的骑射优势,轩辕骑兵遵循天元王朝的传统,发挥文明社会的炼钢、锻造技术优势,实施精骑战术。
所谓精骑战术就是指,从住在边境的轩辕子民中选出精骑术、善格杀的壮丁组成,每战必先出动,死死咬住敌军主将。主将危险,周遭游牧蛮兵不能再采取边走边射的游战策略,而必须赶来救助,这样就形成了游牧骑兵与轩辕骑兵之间的硬扛死打。因轩辕帝国的兵刃锻造技术远优于周边未开化蛮族,战士身上虽为轻甲但比之披羊袄兽皮之类的游牧骑兵战士,防御力亦远远超出对手。一旦能咬住敌军主将,形成马上肉搏局面,轩辕骑兵就能够发挥近战优势痛歼敌军!
轩辕军官和圣廷军官不仅都大开眼界,而且都有相见恨晚之意。
第一军团的盾墙战法、乌龟阵战法、贴身肉搏战法、标枪战法、铁玷加铁锤战法等,给了轩辕军官颇大的震撼,而轩辕部队的步射战术、可怕的远程射击武器、因敌制宜的精骑战术,亦让圣廷军官们叹为观止。
两方要交流,就不可能离开狄锋这个翻译官,而狄锋亦借此机会提出一个课题:
两军都已经观察、学习和共同演练了多日,渐渐熟识对方的战术特点。那么,今后应该如何最有效率地把这些战术运用出来,用以对付两者共同的大敌——游牧蛮族?
两方的军官们,各自独立思考三天,提出自己的见解。三天后,由狄锋主持召开会议,比较东西方军事特点和作战艺术,讨论步骑战术问题,探索击败游牧蛮族的最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