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九玄 > 第三十二章 主角红颜 第六版九玄风云传

第三十二章 主角红颜 第六版九玄风云传(2/2)

目录
好书推荐: 潇洒江湖行 钢铁男是怎样炼成的 留香曲 摩合罗传 我上司的野蛮未婚妻 现代真实灵异事件薄 俺不是庸医 重生之绝代商娇 异界之剑道极尊 小团圆

这一番你推我让的表演看在大臣们的眼里,自然人人心照。更何况如今是皇帝和皇后都提出要立庶长子,那还有谁敢说不立?

于是,群臣联名上表,也请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接下来,当然是宣宗“从善如流”,答应皇后和群臣的“强烈要求”喽。

宣德三年(公元1428)正月,宣宗大祀天地,随之而来的二月初六,他下诏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这位皇太子是明朝最小的皇储,入居东宫时虽然号称是“两岁”并且确实过了一个新年,实际上仅有两个月零二十五天的“年纪”。因为他实在太小了,所以就连太子册宝都是由他人代领的。

在册立了这位皇太子之后,宣宗废胡皇后的心情越迫切。于是他召来亲近重臣,商量废后之事。杨荣等人认为但废无妨,并举出宋仁宗降郭皇后为仙妃的旧例;然而杨士奇等人认为仁宗废后是一生污点,更何况以宗法制度而言,嫡后无子根本就不成其为被废的理由。这一场讨论两方意见针锋相对,毫无进展。

争辩结束之后,看见宣宗废后决心已下的杨荣(妈妈的,杨士奇,杨荣,杨浦三杨贤相,也有分歧,汗死!)决定拍马屁就要拍大力一些。回到家里,他立即挖空心思写了一份奏折,洋洋洒洒地列出了皇后非废不可的二十条“罪状”,呈交给了宣宗。

没想到这个马屁拍到了马脚上。宣宗虽然对胡皇后薄情,但是绝对还不曾到绝情的地步,奏章还没看到一半,他就已经怒火中烧了:“皇后也是可以污蔑的吗?她绝不可能做出这些事情来!”杨荣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吱声了。杨士奇随即进谏道:“废后乃非常之事,非国家之福。宋仁宗因一时急性废后,以至终身追悔。请皇上三思。”宣宗悻悻地盯着帮倒忙的杨荣和不帮忙的杨士奇,只得又再次中止辩论。

然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使是同情胡善祥的杨士奇也知道,废后之事已经无可挽回,自己再坚持也没有用。当宣宗再一次单独向他询问废后事宜的时候,他提出了要求,希望“无过而废”的胡后仍然能够在宫中享有不亚于从前的待遇。她与其它失宠妃嫔不同,皇帝和新皇后应该对她加以礼遇。

宣宗答应了杨士奇,于是他再次向胡善祥提出了主动请辞后位的要求。

胡善祥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让再让,最终将自己逼到了悬崖边上。然而身为万乘之尊的丈夫一定要偏心,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她只得公开上表,请求逊位。也就是主动提出离婚啦。宣宗当然立即同意,签字离婚。

在册立皇太子一个月之后,宣宗布诏书,废胡皇后,册孙皇后。在诏书中,他表示自己其实是不想离婚的,但是老婆非要离,自己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她。为了表明心迹,自己的赡养费给得高高的,离婚后胡氏称“静慈仙师”,服饰侍从等一切待遇照旧。

胡氏从此退出了宣宗的生活,而孙贵妃,经过十几年的折腾,终于等到了自己自幼年时就在等待的皇后凤冠。

胡氏成婚十年,为后两载,处处礼让谦恭,从没有做过任何有违规矩的事情,何况她的多病不育也完全是宣宗的冷淡造成的,因此她的被废实在是冤枉得很。这一点即使是宣宗的亲生母亲、一手将孙贵妃抚养长大的张太后也忍不住要为胡氏抱屈。

哈哈,这是,如若已经是张太后了,国事繁忙,但是皇宫后院是她的后花园,她说了算的!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

胡氏被废后,张太后经常将她从别院召回,将她安排在自己的清宁宫居住。除了国家典礼以外的朝宴仪礼,张太后都将胡氏的位置安排在孙皇后之上。孙皇后没想到把自己养大的婆母在这件事上却一定要帮胡氏出头,自己做了皇后却仍然象当初做姬妾时那样处于胡氏之下。孙皇后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彼此相见时她仍然执礼甚恭,不曾违拗张太后的意旨。

其实,孙皇后能算坏人吗?谁知道?

换一个角度来看,张太后对孙氏生下皇长子的内情也多少是有些明白的。只是她知道儿子与胡善祥之间冰冷的夫妻关系,也对自己一手养大的孙氏有母女之情,因此她并不反对孙氏抚宫人之子,也不反对早早册立庶长子为储君。她只是没有料到儿子最后竟然会借机废后。胡氏毕竟是得到了自己丈夫(仁宗啊,离别公子凌离非啊)确定的儿媳妇,就这样废掉,张太后难以接受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总之,在张太后的主持下,胡善祥总算是没有陷入其它废后所经历过的那种难堪境地。

胡废后和孙皇后的生活,就在张太后实际控制的后宫中,平淡地过下去。

如若,辛苦了!

秘一样的女子,和平却又威严!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被公认的一位明君,他理平藩乱,整顿吏治,继续了父亲仁宗施政宽仁的方针。在宣宗为帝的时间里,大明王朝民生逐渐富庶,百姓安居乐业,使得国势持续向上。从个人角度来看,他雅擅丹青,文采武略俱佳,虽然在废后一事上有过失,但是并不隐晦,而且他对待离异之妻的态度,也就算是历代帝王中数一数二的了。史家将仁宗与宣宗父子为帝的时间,称为“仁宣之治”。

可惜的是,仁宣之治的时间太短了。

宣德九年的冬天,宣宗朱瞻基染病卧床,一个多月之后终于不治,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离开人世,享年仅37岁。

宣宗一生,只有两子两女,除了太子朱祁镇,还有吴贤妃为他生下的次子朱祁钰。此外就是孙皇后所生的常德公主和生母不明的顺德公主。

宣宗去世之时,太子年仅七周岁(称九岁),皇次子仅六岁。因此他留下了遗言,国事家事均交由母亲张太后决策。

如若终于是亲自上阵了!

幸好不是武则天,呵呵,如若可是一心为大明的!

然而宣宗去世几天了,张太后却还没有传下让小太子继位的懿旨。

一时间朝臣纷纷议论,都认为张太后不愿让太子继位,而是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宣宗的同母弟弟襄王朱瞻?登基。

唉,儿子好还是孙子好呢?

杨士奇和杨荣逐率群臣上奏,表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

张太后接到奏章之后不久便传下旨意,召内外大臣百官齐至乾清宫,当众唤出小太子朱祁镇,一面用手指着他一面流着眼泪说:“这就是新天子了。”

正月初十辰时,宣宗去世整整六天后,朱祁镇终于登基为帝,即明英宗。二月,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皇后为皇太后,弟弟朱祁钰为?王。

可以看出,她最后选择了孙子,还是顾全大局的,要知道,她明知道皇太子是血统不行,果然是个明英宗,明朝初期的世界第一的走向败亡的皇帝!

宣宗去世了,在张太皇太后的一手操办下,宣宗生前的妃嫔侍姬几乎尽数殉葬,只有胡废后、孙皇后以及?王之母吴贤妃(这个就是土木之变后代宗亲身母亲)幸免。

伤心啊,我们如若能有什么办法?其实她也是有阴暗面的,《九玄》中讲!不差明版《金枝欲孽》!

后宫殉葬这个场景对孙太后来说已经不陌生了,成祖和仁宗的妃嫔殉葬她都经历过。然而这一次给她内心带来的惊恐只会比前两次更强烈。假如不是“儿子”朱祁镇的降临,假如不是宣宗坚定不移地要将她册为皇后,那么无论丈夫活着时对自己有多宠多爱,自己恐怕都只有一条死路可走。

孙氏怎么也不会想到,丈夫居然会死得这么早。她虽然是成为了王朝的皇太后,但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三十刚出头的可怜寡妇。话说回来,孙氏多年都生活在丈夫的庇护之下,她也没有栽培自己外戚的想法或曰机会,在朝廷和宫廷的斗争中,她并不是一个强者。现在丈夫没有了,她事事都必须听从婆母的安排。

与宣宗青梅竹马、受到他万千宠爱的孙太后所体会到的丧夫之痛,比早已离异心如古井的胡氏,毫无疑问要强烈得多。然而丧夫之外,她还不得不接受另一个事实:英宗即位时年纪太小,所有的权力都事实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的手里。张氏一如从前,对“静慈仙师”胡氏礼遇有加。她虽然不能给胡氏上太后的尊号,却能给予她不亚于太后的生活条件。孙太后仍然不得不坐在胡氏的位次之下。儿子险些不能即位的现实使她接受了婆母的安排,宫苑中的生活就这样在平静中日复一日地继续下去。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她在五年间先后操办了庶出女儿顺德公主、亲生女儿常德公主的婚事。

张太皇太后,唉,如若已经是太皇太后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英宗登基的第七个年头。正统七年(公元1442),张太皇太后为十五岁的皇帝孙子选定了都督同知钱贵十六岁的女儿为皇后。这对小夫妻在五月十九日完成了他们的终身大事(这也是一对凄婉的故事,情比金坚!不过,与《九玄》无关!)。

英宗成婚不到半年,十月来到的时候,历经五朝(实际六代)的太皇太后张氏终于离开了人世。

就这是如若的一生!《九玄》中主角红颜张如若的一生!传奇红颜的一生!

再补完这个故事:张氏的离世,对孙太后来说是有悲有喜,悲的是毕竟多年母女婆媳,喜的是从此真正成为王朝第一贵妇人。但是对于胡善祥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虽然孙太后遵照张氏生前的意愿,仍然维持她的物质生活,但是她仍然为婆婆的去世而日夜痛哭不止。

唉,婆媳情深,现代的人多学学吧!

张太皇太后去世一年后,正统八年冬十一月,胡善祥也随之而逝。

孙太后倒并没有因为丈夫和婆婆都不在了,就将胡善祥随便打,她传令大臣公议胡氏的治丧规格。

重臣杨士奇提出,应当按皇后的礼节,将胡氏入葬于宣宗的景陵。

不过杨士奇的主张却没有其它人敢于附议。每个人都知道孙太后的心思是什么:别说她是太后,换了任何其它人,都不会打心眼里愿意让别的女人和自己的丈夫合葬一**、生死相依的。

最终讨论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胡氏以妃礼下葬于金山。

现在,孙氏终于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贵妇人,她终于可以随心所愿地过日子了。孙太后是一个没有太多权力**,也没有什么军政天份的人,因此她也没有管儿子的政务,只是在后宫中过自己好不容易盼来的舒心日子而已。但是她没有想到,老天偏偏不让她安静,就连这样无聊的日子都不曾让她享受几天。

问题出在英宗自幼跟随身边的一个太监身上。

这个太监名叫王振,英宗从小就由他侍奉起居。英宗叫他做“先生”,对他言听计从。即位不久就让他当上了司礼太监,有为天子代笔的权力。王振也因此浑身轻,一心一意要借着小皇帝抖擞威风。

早在英宗刚即位的时候,王振就曾经怂恿不到十岁的英宗主持卫戍部队大阅武――说是皇帝阅武,实际上都是王振在吆三喝四;说是“代传旨意”,其实小皇帝能有什么主见,还不是王振说啥他说啥!

事情被张太皇太后听说之后,她勃然大怒,小皇帝越是为王振求情,她就越是要当即将这个得志小人处死。但是在场的五大臣却鬼使神差,想要卖小皇帝的人情,居然也加入了求情的队伍之中。太皇太后可以管教孙子,却不好让五大臣扫了面子,只得饶了王振的性命。张太皇太后万万没有料到,十年后大明王朝和孙儿的前途,果然就坏在了这个阉人的手里。

如若啊如若,若是杀了王振,该是多好?

后面不说了,因为第一大家熟悉,是“土木之变”――明朝从强到弱的转折点!

可是《九玄》会结束于张如若这一绝代传奇红颜之死,不再后写,因此不讲下去了!

《九玄》后面继续更新!

张如若马上会出场,看看离别公子逆天该命的后果?

什么天谴?玄天神镜,太湖?

目录
新书推荐: 洪荒基建狂魔 遮天:火麟飞模板,打崩生命禁区 垂钓诸天:从九龙拉棺钓穿万界 横推末世:武道从呼吸吐纳开始 仙子,一日得道了解一下 我真不是改命师 天网科技剑仙 修仙:从催熟宝药开始 冥界双生妃:太子别无礼 七色绯夏:魔法学院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