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南京北京中京,三都城(2/2)
作为中枢根据,金陵地形险要,北有长江天堑,自古为形胜之地。金陵龙盘虎踞
帝王之都,三国东昊、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的南唐都曾以此地为
都城。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取合防后,改称应天府。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在
应天称帝,在即位诏书中称应天为京师,不过仅仅是暂时之都!
然而,此时朱元璋并不满意京师应天,所以没有正式将应天确立为国都,其原
因有三:一是历史上以应天为国都的朝代都气数很短,天子之气被秦始皇断掉龙
脉,出了问题:二是应天偏于东南,不便于控制中土全部区域,比如关西,西北
关东:三是应天位于长江之左,其城防有隐患,作为国都不是十分理想。
后来朱元璋派兵攻取中原重镇注梁后,有人建议定都注梁,四百年前注梁乃是
当年北宋京师,第一紧华都城!朱元璋非常重视,亲自前往注梁进行实地考察,然
而,最后他认为注梁虽然位置适中,但是无险可守,四面受敌,黄河也是不能保证
安全,地形显然还不如应天京师。不过,朱元璋也考虑到注梁是宋朝的旧都,当时
西北未定,需要将注梁作为运送粮草和补充兵力的基地,于是借鉴古代南北二京制
度,以应天为南京,注梁为北京,从那时起,南京的名称便从这个时候开始使用
如此京师名,所用应天倒是少,用南京却是多一些!
初九,林茗儿等人未曾在京师中长大,偏远山区,反而知道大明京师乃是南京
为多!
洪武二年八月,朱元璋平定陕西,定都之议再起。各大文臣武将商议一番之
后,主要的候选城市集中在长安、洛阳、应天、沛梁、燕京几地,大臣们的意见不
一,各自引古论今,提出各种讨论。
“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西周,汉,唐数百年国柞第霖,乃是第一建都之
所!”
“洛阳天地之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东周,东汉数百年,武则天周也乃都
城,还有注梁亦宋之旧都,民心所望一”
“燕京乃是当年元蒙之宫室,一切宫殿完备,就之可省民力一”
众大臣喋喋不休,朱元璋见众臣意见难以统一,谁也说服不了谁,竟然异想天
开地提出以老家临缘凤阳为中都的想法。朱元璋称在临缘凤阳建都,是“取中天下
而立,定四海之民之义也”,临缘凤阳是朱元璋的家乡,在此建中都,显然含有朱
元璋想要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的私心,但群臣不敢反对,于是,朱元璋下令仿照南
京规制在临缘营建中都。这样,在明朝建国之初就形成了南京在应天府、北京为注
梁,和中都在临缘凤阳并存的情况。
“哈哈,洪武圣上依旧还是农民想法啊!”林茗儿听到这里,不由暗笑道:
若富贵,不还乡,有如锦衣夜行一哎,果真是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之后十年,朱元璋一直有将中都凤阳正式作为大明国都的想法,一般权臣如徐
达,李善长,宋谦等人都是恭贺,重臣中只有刘基坚决反对,他认为凤阳根本不适
合作为国都,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朱元璋心中生气,但是知道虽然徐达天下第
一勇,李善长天下第一后勤综合,宋谦第人在别的方向开国功勋建树第一
不过若论建都看风水,整个大明王朝都是要听青田侯刘基所言,若是他认为对大明
国柞有损,就得停止,因此朱元璋也是不敢贸然直接强行下令以凤阳为京师!
洪武三年时,朱元璋采用了汉高祖刘邦徙天下富豪于关中的办法,下令迁江南
民十数万户于凤阳。江南一带的富豪全部被迁往凤阳,并且不许私自离开。因为一
来东南地区之前为朱元璋的大对头张士诚所占据,这里的涨多人都曾为张士诚出过
力,朱元璋此举实际上是要打击东南地区的文人和地主阶级,二来将最富有的富豪
迁到凤阳,建设帝乡!这些江南富人被迫背井离乡,虽然不敢公开回到原籍,却伪
装成乞丐,以逃荒为名,成群结队地跑回江南老家探亲扫墓,第二年再回到凤阳。
日子久了,就成为一种习惯。凤阳花鼓在东南一带是妇孺皆知的民间歌舞,其中一
最为有名:”,
“家住庐州并凤卜比
凤阳原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其实,这名歌反映的并不是风阳年年饥荒,而是指江南
富豪年年伪装成乞丐逃荒的奇景。
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巡视凤阳的中都修建情况后,突然改变了主意,下令停
建。此时修建中都已经有:六年,宫殿颇具规模。众人对此都大惑不解。朱元璋解
释停建的理由是**。但这其中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朱元璋身边的功臣许多都
是他的同乡,江淮人在高官中占了很大比重。江淮功臣居功自傲,常有违法乱纪之
事,且在朝中结党谋私。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不久,便开始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对臣
下结党之事十分警惕。他担心建都凤阳后,会助长江摧集团的势力。实际上,大明
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都在为如何加强皇权煞费苦心,其手下大臣大多不得善
终,这其中也包括刘基,李善长,徐达等最为显赫的开国功臣。
终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正式下诏,以南京为京师,多年悬而未决的定都问
题才算正式告一段落。历史经常会因为偶然的因素而改变走向,而城市的命运也是
如此,汁梁和风阳就这样与历史的机遇擦肩而过。
“咦一原来有这么多的曲折一这样说来一京师已经定为南京,不是很稳
固了吗?这是洪武十一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年来啊一”林茗儿惊道:“二十
年已定!怎么刚才皇太孙殿下与公主姐姐还在说洪武老圣上依旧在为建都之事耿耿
于怀?”
皇太孙朱允坟叹息道:“后面二十年皇爷爷并未死心,一直也在折腾……原因
这要从皇爷爷将燕雀湖填平,建我们脚下的南京皇宫说起……”
填平燕雀湖,大明开国皇帝,果真好大的气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