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率军来(1/2)
看到秦牧如此生气,这读书人倒真还不怵,他似乎根本就不担心秦牧有胆量把自己杀于这个,即便自己死去,也没有半个人会替自己收尸的地方。听到秦牧问起,他倒把腰杆一挺,朗声道:“学生姓苏,单名一个洵字,字明允,还有一号老泉,怎么你认识我?”
很明显,这个苏洵把自己的情况交待这么清楚,竟然便是,你一个大老粗,知道什么,你还真知道我这个人物?
不过,若这个苏洵不讲自己的名,而是讲自己的字,就如同范仲淹一般,只出现字的话,兴许他真的不知道的。可是这名和号一出,他怎么会不知道?他怎么会不知道一门三父子,均是八大家?苏洵这个名号又怎么会不知道?
至于苏老泉这个名号,读过《三字经》的,又有多少人是不知道的?即便没有读过三字经的,谁不知道这个苏老头子,二十五六了,才发愤读书?
那可是老师们拿来做典范的,说什么,你看看这个苏老泉二十好几了,开始读书一样,一样可以成功,你们才多少岁,便说自己底子差,已经学不成了?
对于这一段经历,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又怎么会不知道?只是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也就十几岁,难道苏洵在仁宗朝也是这么小的不成?但转念想想应该是的,这老家伙,待儿子都出世了,才认真读书来着。
而且秦牧也知道这个苏老泉可没少走地方的,大宋朝的全国各地,有哪个地方,他是没有去过的?不但自己走,到了后面,竟然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走,愣是让苏轼、苏辙两个人走了万里路。
想不到,这个爱走的苏洵竟然会走到这个西北苦寒之地,而且竟然还碰上了战事,要不是自己这阴差阳错的,这苏洵都去边关为奴为隶了,兴许也就没后面苏轼、苏辙什么事了。
如此一想,秦牧瞬间觉是自己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呀。如此说来,这个年轻人,自己得好好保护,不然让他死于此处,而产不下那两个厉害的儿子。想到此处,秦牧故意恶狠狠道:“苏洵,你不在眉州眉山待着,你跑到这安保监来干什么?莫非,你是西夏的细作不成?”
听到这个秦牧竟然知道他是眉州眉山人氏,不由得一惊,自己虽说走南闯北的,确实到过很多地方,但是自己少于结伴,认识自己的人应该很少。怎么,眼前这个看着斯文,实则粗鲁的少年,不但认识自己,而且还知道自己是眉州眉山人氏,这太奇怪了?
哦,不对,他如果认识自己的话,为何一开始没有认出来?还得自己说出名号来,他才知道?这似乎又说不过去了。苏洵彻底陷入了想像之中,这时听到秦牧在后边加了一句,“难道你是西夏的细作不成?”
听到这句话,苏洵的魂彻底给吓没了,其他还好,他们不敢动自己,若是通敌,不但可能被这个“粗鲁”的汉子,立斩于刀下,而且还会牵连到家人。
想到这里,苏洵那不可一世的气焰立马消了下去,哀求道:“大人,学生怎么可能会是是西夏的细作呢,还请大人明查,还请大人为学生做主呀。”
秦牧笑了笑,要的就是你低头,即便你不求自己,秦牧也不会真把这个苏洵怎么样呀,他可不想,因为自己,让大宋朝廷少了这些厉害人物。是以,又笑了笑道:“你是天子门生,哪可以当着本监的面前,如此下跪,赶紧起来。”
苏洵这时一看,自己还真是跪了下去,连忙站了起来,一作揖。
未来的文豪同自己作揖,秦牧可不敢拿架子,连忙也还礼。看到秦牧二人如此,那刚刚抽调上来,临时的禁军们,就有些搞不懂了,莫非他们两个真的认识?可是看着也不像呀,看来是这个秦大人是个神人吧,不然怎么一看人,便知道他是何方人氏?想到这里,这些禁军看秦牧的眼神也确实不太一样了。
“既是游历四方,又是眉州眉山人氏,且有功名在身,本监也不好把你留在这安保监里,待会,我便遣几名禁军送你出城。
不过,你要记住,本监为爱惜人才才放你出去,可不能大肆宣扬,否则,本监可是会找到你家来。到那时,按你一个通敌之罪,只怕你全家都得跟着你遭殃,明白吗?”很明显,秦牧这是在吓苏洵了。
可是苏洵却并不知道这个秦牧是在吓自己的,凭着秦牧知道自己是哪方人氏,想找到自己家里,也是很容易的。至于说通敌,那还不是这些当官的一句话?算了,自己平安出来,自己没有必要到处乱讲,这也不符合自己的性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