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我们搞飞机好不好?(1/2)
跟加入黑社会错了是跟加入国家安全部的老爸详谈一番之后唐欢总感觉浑身不自在于是干脆再也不继续在老家呆着而是借口香港公司那边还有事情等着自己去处理匆忙或者说有些狼狈的逃回了香港。
在回香港的慢慢路途中唐欢也把一系列的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个大概尽管他明白这一切的生似乎是理所当然毕竟自己的迹过于传奇但他还是有些苦恼苦恼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多想想苦恼自己当初为什么贸贸然行动。毕竟这个年代可还是冷战岁月啊正是情报机构征战最激烈的时代。
这一次算是唐欢第一次开始接触国家级别的特务调查机关尽管有些温情并没有多么激烈但总算让他了解到后世几乎察觉不到的那种国家级调查机关的恐怖。
然后再推而广之既然受限于国力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上还不算很强的国内调查机关都有注意自己那么在一系列事件中深受打击的英国情报机关呢?甚至全世界号称无孔不入的美国情报机关呢?他们是不是也曾经注意过自己?
“看来自己还是得把那个传奇的老爷爷继续编下去了。”唐欢忽然自嘲的摇摇头“回去主动偷偷放出点风声咬定一切都是听神秘老爷爷的话让他们查去吧反正我现在就一小孩儿。”
“嗯?阿欢你刚在说什么?”看到唐欢在那里小声的自言自语陪同的林美玉立刻关心的问了起来。
“哦没什么。”唐欢连忙反应过来轻轻摇了摇头“可能是做车时间长了有点累吧……唉国内到香港到现在也没有飞机专线还真是不方便啊。”
“是啊。”听到唐欢这么说。林美玉也跟着点了点头“从香港到大6总是来回坐车或者坐船真的很累大6真的应该开辟空中航线了。”
“是啊空中……嗯。空中?”随口一应的唐欢说到这里忽然愣了下“飞机航线?”
“对啊。”林美玉觉唐欢听到这里又在愣知道这是他的老习惯。于是就小心的道“我刚才说大6跟香港真地应该开辟空中航线了毕竟他们不是说要搞开放。要搞经济么要展经济自然要展交通。6上交通不用说了更快捷的空中交通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啊。其实照我看像大6这么地缘辽阔又地形多变的国家真的非常需要空中交通线了。”
“空中空中……”唐欢又喃喃自语了两下又隔着车窗看了看上方的天空终于想起了一件事。而就是因为这件事。让他彻底把因为被安全部门盯上的烦闷抛诸脑后。
没错他想起地就是中国飞机史上的痛大飞机项目或者说是中国的运十计划。
后世由于互联网的达以及后来国家重启大飞机项目地事情。大多数人基本对运十的事情都多少懂那么一点两点。不管是因为什么这个运十项目没有在当时继续下去但这毕竟是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巨大的遗憾。
其实中国的大飞机。最早地定位是中国的“空军一号”由**跟周总理亲自敲定的“7o8工程”。这个项目的工程目标当时是为国家领导人研制出国访问的专机为了在国际外交场所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以及从中国直飞欧洲地拉那的远航能力因此1oo人客座和83oo公里的长航程是主要特点。
也就是说一开始这大飞机根本是个政治项目并没有考虑经济方面的原因自然也就不是以客机为定义就跟当年的红旗轿车一样。就是因为这样哪怕是文革期间大飞机项目也一直没有停下来甚至是文革期间难得地几个重点关注项目之一。
不过改革开放之后一切开始看效益都开始看投资回报所以这政治意义浓厚地大飞机也就面临了诸多的磨难跟同样问题的红旗一样在所谓一系列要求效益的经济专家的责难下面临下岗的风险。而跟红旗轿车不一样的是红旗轿车毕竟技术方面简单还可以通过所谓引进外国技术“起死回生”可这大飞机国外可没有几个有兴趣投入地相反外国地飞机厂家只对中国的空中市场感兴趣而对扶持中国客机来跟自己抢生意地事情毫无兴致。
运十的第一次下马是因为没钱买油试飞。1985年2月运1o研制的财政经费被有关部门卡掉原本由上海市和财政部共同承担的资金没有着落结果正在试飞当中的运1o飞机由于没有3ooo万元人民币的油料费用项目被迫停止。而耐人寻味的是从始至终都没有正式的停工文件下达因此后来一直有人说“运1o没有下马”就是因为没有具体而清楚的文件和上级命令。
当然三千万人民币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毕竟85年的时候人民币跟美元也就一比三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千万美金再加上通货膨胀那三千万人民币基本等同后世的一亿人民币了。而根据资料当时有关部门之所以停掉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停掉这个不经济的政治专机项目以便节省经费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去——鼠目寸光到这种地步现在想来虽然可笑跟气愤但想想当时刚从文革走出来的这些监管人员也只能感叹应该会如此。
总之运1o的这次下马国内一些专家立刻就开始群起上书要求继续研究要求展自己的大型飞机制造工业。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所谓运十从国家领导人的政治专机转变为客机的意图正式在公众上出现。
其实早在1984年6月4日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219名研究人员在吴苕溪、赵国强的带领下就开始联名向中央写信。表示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md-82建议在运1o基础上展我国民航工业。甚至当时国务院也对这个给与了重视要求有关部门立刻研究可行性。
只不过在上有国务院下有专家上书的情况下国家航空以及财政的有关部门却开始普遍自信心缺乏认为这个劳民伤财的东西。未必能适应现在地展形势还不如直接拿外国的东西进来然后再自己慢慢模仿改造岂不是更省钱。也更少走一些弯路他们甚至还拿上海轿车变桑塔纳的事情说事——他们还以为造飞机跟造汽车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就这样在有关部门怀疑的眼光以及不自信之下运十就在1985年停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