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音乐天赋的三个境界(1/2)
《致爱丽丝》既然是世界名曲自然是很好听而且谱子相对简单按照杨爱玲现在的水平弹奏这个曲子也没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曲子虽然简单但也不是照着谱子弹奏一下就能完全表现出来的否则也不可能成为经典名曲。
实际上这曲子的关键是要有很多延伸特别是要有感情的延伸但杨爱玲目前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她还无法把感情融入乐曲中毕竟她还不到那个级别。
其实弹钢琴或者说玩音乐就跟计算机编程差不多在前期大都是枯燥而无聊的技术性东西根本谈不上什么感情啊创造啊什么的。
音乐是由一个个音符组成最后通过不同声器表现出来比如乐器或者人声都算。不过世界上的音符很多也很杂乱所以人类选出了系统而简单的七个常用的音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循环变化逐渐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声音。
计算机语言或者说是机器语言则是1、o数码组成也就是电路的开跟关当然1、o这种数码语言人类很难直接运用所以就通过复杂的程序重新编了一套编程语言这编程语言类似人类跟机器中间的翻译人员可以把人类的构想翻译成机器的1、o语言然后通过不同的电路也就是计算机外设表现出来。
学习音乐先是要熟悉音符音阶等音乐的基本知识而编程也差不多先要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两者虽然是不同领域但说起来的根本都差不多都是只有把基本技巧都搞明白搞透了才能弹得上创作。
就因为如此所以在音乐领域以及计算机编程领域里能笑到最后的都是天才。为啥?因为前面的基本知识大家都能学会最关键的就是后期也就是熟练掌握基本技巧之后的创造力而这种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就是天才跟庸才的最根本区别。
一个天才的音乐人可能听到风声、雨声甚至偶尔的一个汽车喇叭声他都能得到灵感创作出一惊世的歌曲。因为在他的脑海里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变成音符。这在外行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内行都明白这里面的道道。
其实这就跟计算机天才一样。比如那些天才黑客外人只是听说谁谁谁破了某某系统觉得深不可测。但他们却不知道在那些天才编程人员来说所有的程序就等于音乐家眼中的音符区别只在怎么排列组合成最好的乐曲罢了。我们觉得难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不过就是很简单的事情罢了。术业有专攻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以前不应该是现在的教科书有句爱迪生的名言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话是没错不过这句话其实没有说完教育部门刻意把后半句省略了而这句话其实后半句才是点睛之笔而那半句话就是:“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
看看这后半句话才是最主要的话啊前面那半句不过是铺垫而已实际上爱迪生说这句话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强调灵感的重要性并且做事情要坚持但不盲目。
其实也不能盲目埋怨教育部门擅自更改去断章取义。如果只看这句话前半句自然是教育大家要多努力要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后天胜先天。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或者在当时的环境下实际上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要知道在8o年代改革开放刚起步大家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大多停留在以前那种战天斗地排除万难一切皆有可能的阶段且教育也比较僵化还是填鸭式教育而当时全国的识字率普遍不高很多女青年还叫做“识字班”人们对一些有歧义句子的理解力往往不高。教育部门之所以不把后半句一起宣传出来就是怕很多人误解认为主观能动力不是主要的。
说句实话单纯就学习来说在大多数人智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后天的努力的确是最主要的毕竟所谓的天才必须是要到一定高度才能显现出来的如果你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也就是如果你有天赋但却不努力也是白搭《伤仲永》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
但不管如何有天赋就是有天赋特别在音乐领域里天赋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一个人有没有音乐天赋往往在一开始就能看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