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要求还挺多(1/2)
很快王慧琴出了门把站在门外的高霞跟殷音两人请进家然后她自己乐呵呵的跨这包出去买菜了。而两人刚进屋不久屁股还没找地方坐下呢高霞就迫不及待的对唐欢问了起来:“怎么样给我写的歌弄好了么?”
“嗯好了。”看到她这个样子唐欢也没心思给上什么茶只是点了点头接着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这是他回屋刚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而那本作业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他剽窃的各种歌曲。
“这个就是?”高霞接过写着歌曲的纸张一边看一边皱眉似乎还有点不太确定感觉来的太快了点。
“这就是。”唐欢点点头“这歌的名字叫《爱在深秋》正好适合这个节气上面有词有谱自己回去看不懂的问你姐……好了没事我走了啊。”
“哎等等!”看见唐欢要离开高霞立刻叫住了他接着扬了扬手中的纸片“能不能换一个?”
“换一个?”唐欢奇怪的看了看她“要求还挺多为什么要换?”
“这个谱子还不知道但但歌词太太露骨了不是爱啊就是情。”高霞摇摇头“我是要参加比赛这种歌词恐怕恐怕不行。”
“……哦我明白了。”听她这么一说唐欢也有点恍然大悟因为现在是秋天所以他刚才只是随便找了个应景的歌曲没想到现在的年代问题。
没错现在是八三年虽然流行歌曲这会儿已经解禁大家可以光明正大随便听不用像以前那样还得藏着掖着偷偷听但流行歌曲在这时候还不是主流音乐。
其实所谓流行音乐简单说就是通俗易懂大众都能明白甚至能琅琅上口的音乐就这个意义来说除了那些专业要求比较高的美声等唱法外其他容易被广大老百姓接受的音乐都可以归类为流行音乐。就比如说那七十年代就在校园里广泛传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实际上也是流行歌曲但这种歌在当时却不称为通俗歌曲反而算儿歌。
此时还没有流行歌曲这一说这个类型的歌曲此时在大6上的称呼是通俗歌曲换句话说是上不得台面的歌曲。或者可以这么说吧此时的所谓通俗歌曲有个很简单的划分那就是看歌词只要歌词里有情啊爱啊之类小资小调的东西那就是通俗歌曲是**之音就是上不得大台面以前是禁止现在不禁止了你可以听但却不能作为大赛的参赛曲目。
远的不说就说8o年苏小明唱的那个很流行的歌曲《军港之夜》就是因为歌词有那么一点点的不硬朗结果当时就被批判的一无是处只有到了后来才成了我国海军的必备曲目之一
也正因为这样八三年通俗歌曲解禁以前一些最早进来的港台流行歌曲大都是比如《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蜗牛与黄鹂鸟》等没有多少你情我爱的歌曲并且这些歌也是打着校园歌曲或者儿歌的幌子四处流传这也是为啥最早的流行歌曲大多是校园歌曲的原因因为这些歌曲的歌词没啥犯忌讳的可以避开审查。
不过流行音乐虽然在1983年开始解禁但由于文革结束不久改革开放刚开始大家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不可能一下子放开所以在这个时期人们还都普遍认为通俗歌曲只能表达你情我爱的那种小资小调无法有大的内涵也没法弘扬主旋律。不仅如此国家的文化部门还曾有硬性规定三个流行歌手不许同台演出总之是有很多不利于流行歌去的措施。
所以说那时候的通俗歌手都是相当郁闷跟不受人待见的。
通俗歌的真正抬头开始正式步入大6主流音乐之中是在1986年之后而契机却是一场俗称百人同唱的音乐会。
1986年5月郭风跟陈者等年轻的流行音乐人一起在北京策划举办了一场百人歌手共同参加的旨在为世界和平年献礼的演出而那场演出的主题歌就是《让世界充满爱》。
当然了那场演出表面上是要通过一场演出来祈求世界和平为世界和平年献礼但那不过是张虎皮其实他们演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他们那些通俗歌手想要通过这样一场演出改变当时社会上普遍轻视流行歌曲的风气让世人了解到通俗歌曲也能很大气。
演出相当成功过一百名歌手都参加了基本上后来9o年代比较出名的歌手当时都有登台早已经打破了三个通俗歌手不能同时登台演唱的限制。
正是因为这次百人同唱的成功特别是歌曲里面主题思想的成功最终让大6文化部门全面认可流行歌曲解除了一系列针对流行歌以及通俗歌手的限制放下最后一个枷锁让中国的通俗歌曲真正走上台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