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爹翻脸(1/2)
杨承道:“没什么意思啊,他做的菜合我的胃口而已。”
杨家家境殷实,光厨子就有三个,摘菜洗菜的小厮若干。他踏进厨房,别人都停下手里的活或向他行礼,或向他行注目礼,只有这个叫清泉的厨子埋头炒菜。所以杨承点了他。
吴氏道:“府里的规矩你不懂吗?谁让你指定厨子了?你爹都没这么做。”
杨承笑得无辜,道:“那我问我爹去,要是我爹答应了,就可以是不?”
吴氏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杨承拔腿去了前院。
杨扬和几个帐房在盘帐,见杨承风风火火闯进来,忙放下手里的帐册,过来扶住他,道:“你还没大好,不要乱跑。”
从那么高的桃树上摔下来啊,杨扬只要想想就心痛得直抽抽。
“爹,”杨承道:“我现在还没好利索,过些日子又要去上学,是不是得多吃些好吃的,才能恢复得快?要不然什么时候才能上学。”
“那是自然。”杨扬豪气干云道:“家里再怎么着,也不会短了你的吃食。我这就跟你娘说,让厨房给你加小灶,一天四餐,不,一天六餐,把你喂得白白肥肥的。”
杨承拉住往外冲的老爹,道:“儿子是这么想的,娘要忙的事那么多,哪能天天顾得上儿子一天吃几餐饭?不如挑一个厨艺好的厨子,我想吃什么让他做什么,这样娘不是省事多了么?”
杨扬老怀大慰,儿子懂事了,晓得为父母着想啦。他连连点头,道:“你想得周到,爹陪你去厨房挑一个,只要你看顺眼,要谁都行,要没有看顺眼的,我们外面雇去。”
“那倒不用。那个叫清泉的就挺好。”杨承道。去外面雇一个,总得多花些时间,他这一日三餐,哪里等得了?
宋朝中期以前,国人是一日两餐的,中午饭不吃,要是饿了,半晌午吃些点心垫垫肚。宋朝后期,开始有人家吃三餐。到明朝,一日三餐的人家多了起来。杨家家境好,自然是一日三餐管够,点心想吃就吃。
杨扬见儿子挑好了,自然不会反对,道:“你喜欢就好。”
“娘不放心清泉的厨艺,想亲自打理儿子的吃食,还请爹跟娘说一声。”吴氏一直在杨扬面前扮慈母,杨承只好就势夸她,继续维持她的“慈后娘”形象。
杨扬点头答应:“我等会儿就跟她说。”
杨承回到院里,把那个叫清泉的厨子叫来,道:“你可愿意专门给我做饭?”
清泉低头拿手指去绞衣角,五大三粗的汉子像个小姑娘似的,憋了半天,憋出一句:“小的愿意。”
三胖已经打听清楚清泉的情况向杨承汇报了。清泉原在金陵城内一家酒楼当厨子,不知怎么得罪了酒楼的掌柜,不仅活儿没了,还被掌柜诬蔑偷了酒楼的东西。金陵城内没人肯雇他,只好托亲戚介绍,来杨家当厨子。
现在,他只怕没了活计,一家老小没了生路。
杨承吩咐三胖:“收拾一间耳房,明天让泥瓦匠砌一个灶。你以后就在我这里干活。”
最后一句话是对清泉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