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理想生活(1/2)
接下来几天,朱珠没有再派人送点心,自己也没到私垫找杨承。杨承处之泰然,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倒是有不少同窗上课时常往窗外张望,又时不时问杨承:“怎么朱家小姐不来了?”
每次杨承都不理。
朱老秀才宣布休学三天,他要去访友,又让杨承陪他一起去。
翌日一早,朱老秀才带着杨承,步行半天,进了金陵城。
这是嘉靖朝的金陵,街道上人来人往,店铺鳞次栉比,繁华又热闹。
杨承边走边看,跟随朱老秀才穿街走巷,来到一座宅子门前。宅子位于巷内,很普通。
门扉虚掩,朱老秀才示意杨承上前拍门。
不一会儿,门打开,一个尚在总角(七八岁)的小丫鬟探出脑袋,问:“你找谁?”
杨承道:“请问,伍老先生在家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他是朱老秀才的学生,问路敲门之类的事,自是由他代劳。伍老先生大名伍秉谦,是金陵城有名的儒生,朱老秀才三十年前的同窗。朱老秀才与他多年未见,此番进城,就是找他叙话。
小丫鬟看了杨承一眼,道:“等着。”
门“啪”的一声关上。
杨承退到朱老秀才身后,垂手而立。朱老秀才对他如此懂礼很是满意,眼中便露出一抹笑意,道:“你虽进学未久,但进步神速,为师今天带你来天天眼界,见一见高人。”
杨承应了一声“是”。
在他记忆中,嘉靖朝并没有一个叫“伍秉谦”的人,想来不是此人淡泊名利,便是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以至于湮没无闻。
很快,门再次开了,一个头顶微秃,身形微胖的老者哈哈大笑迎出来,道:“稀客,真是稀客啊。”
朱老秀才上前见礼。
两人把手而入。
院子很小,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而已。
朱老秀才和伍秉谦分宾主坐下,杨承垂手立于朱老秀才身后。
伍秉谦道:“大业兄来得正好,杨御史即将离开金陵赴京就任监察御史,我等择于明天办诗会与杨御史践行。你既来,且与我同去。”
朱老秀才名鸿志,字大业。
杨御史便是监察御史杨爵了。杨爵字伯修,号斛山,为人耿直,素有才名。此次进京,于他可不是什么好事。杨承前世是听说过这个人的,因为反对嘉靖帝日夕建斋醮,极谏,被下诏狱。
朱老秀才想了想,答应了。他久居朱庄,以往的老相识都不怎么来往了。一个小小秀才在杨爵这等两榜进士面前,着实不够看,本想不去,又想到此次进城的目的,只好勉为其难答应了。
伍秉谦沉浸在即将在杨爵面前露脸的兴奋中,并没有注意到朱老秀才踌躇了一下,飞快起身取了两张纸,递给朱老秀才看:“这是我写的两首诗,请大业兄指教。”
说是指教,却全是一副志得意满之态。
杨承就朱老秀才的手看了两首诗,都是吟菊花的诗,在杨承看来,写得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