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请来一见(1/2)
一艘华丽的画舫停在玄武湖湖心,一群文士在画艘上高谈阔论,话题自然不可避免地谈到杨爵,说起那天的盛状,最后气愤愤地道:“没想到被一个乡下少年出了风头,杨御史离去时,还对他再三赞扬。”
杨爵自是离开金陵,赴京上任去了。
主位上那位长相俊朗,衣着华丽的男子,就是给杨承送请贴那位杜铭了。杜铭字清之,先曾是长安大族,朱重八出身贫苦,得帝位后打压世家豪门,以科举扶持寒门子弟。到现在,世家大族已日见湮没,杜清之随父辈迁居金陵,之后一直居住在金陵。
他有千年世家的底蕴,举止投足间如行云流水般优雅,诗做得好,字也写得不错,虽然无意于科举,却是金陵士林的头面人物。为杨爵践行时,他刚好访友未回,没能参加诗会。后来一再听人说起在诗会上大出风头的杨承,有心想见一见。
众人夸杨承,也有请杜铭出头的意思。大家都知他诗文了起,不过是不愿受拘束,才没有走科举之路,若是他肯出手,杨承算得了什么?
这些文人一个个要在杨爵面前出风头,却被杨承抢尽风光,气极之下出此下策,却没有想到,杨承一个乡下少年,能被杜铭这样的世家子弟看在眼里,本身就是抬举了。
杜铭这些天听他们天天提起杨承,听得耳朵起了茧子,不过是叫来试一下,可是送出去的贴子被退回来了,这么抹他面子的事,叫他如何接受?本是好奇心起,想见一见这个乡下少年,现在变成有仇,想找回场子了。
这时听又有人提起杨承,杜铭冷笑道:“诸位太抬举这小子了,听说邀请他参加诗会,吓得连贴子都不敢接的人,能有什么本事?”
坐在末座的伍秉谦勾了勾唇角,拱手道:“清之兄不知,杨承自得杨御史夸奖之后,目中无人,倒不是不敢参加今日游湖诗会,只怕没听说过清之兄手大名,没有贸然赴会。”
这是说杜清之的名头不响,杨承没瞧在眼里么?在场众文人都在心中暗赞一声:“高,确实是高。”
杜铭一向自负甚高,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刺激?只怕非要见到杨承不可了。
以前,伍秉谦一向混得如鱼得水,虽说没有大富大贵,但三天两头总能流连醉仙楼等高档场所,还有人会钞,不用他花半毛钱。可自杨承出尽风头之后,大家一打听,原来杨承这小子是他带来的,有些人自然对他有意见,机会只有一个,杨承出了风头,其他人成了陪衬,不找他麻烦,找谁?
所以,这些天,他酒也没得喝,醉卧美人榻的好事更是不用想了。杨承又明确拒绝拜他为师,他好事没落下半点,倒受了不少气,哪能轻易放过杨承?
果然,杜铭叫伍秉谦这么说,气极反笑,叫过一个家奴,道:“你明天再送一次请贴过去,就说三天之后,还是在这玄武湖举办诗会,请他务必参加。记得,把某的来历细细告诉他。”
伍秉谦笑了,道:“清之兄英明。”
家奴接过请贴,下湖驱马赶去和尚庄送信了。
到了和尚庄,老张不敢怠慢,陪他到私垫找杨承。
今天上学,杨承把昨天买的书拿给朱老秀才看,朱老秀才只翻了一页,就再也移不开眼睛了。这才是好文章啊,他就是重新投胎,也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
看了半天,才依依不舍问杨承:“此书可否借为师为观?”
杨承道:“先生说中哪里话,此书自是诸位同窗共阅。不如由先生开始,每人借阅五天,抄写下来也行,背诵下来也行,悉听尊便。先生以为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