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点评(2/2)
半个时辰下来,看看将佐们说得差不多了,冯虞方才起身说道,“诸位,打仗么,有胜有负,哪怕是常胜将军,也有失蹄之时。故而,咱们每打一仗,每做一事,只要得空,便要立即点评检讨。胜,要知道自己胜在何处;败,更要吃一堑长一智,这才能有所长进,越战越强。方才诸位畅所欲言,讲得极好,纵有攻讦,也是对事不对人。这便是功力,便是长进了。本帅听着心里头痒痒,也来说上几句。”
喝了一口水,冯虞说道:“今日一战,能得大胜,一是将士用命,二是调度得宜,三是战机把握得当。这个咱们不用自谦。此外,这一战下来遭逢强手,一番较力,双方高下短长一览无余,这个需得用心琢磨才是。咱们侍卫亲军,汇集四方精锐,若说单兵战力,不逊于鞑子精兵。又有火器之利,只要指挥得当,取胜当在情理之中。不过,鞑子也不是一无是处,相反,此战对手不愧鞑靼主力,将兵用命,悍不畏死,马上功夫精熟。方才范将军所说,我军以步军乘马与敌骑兵接战,确是不当之举。当时若是下马整队,以步制骑,敌军骑兵陷于缠战,马速起不来,反而更易击破敌阵。”
“此外,首战敌军抵抗之坚强也出乎我军意料,相较而言,我军外线发动略迟,骑一团扛得吃力。再有当时若不是四面围攻,而是围三阙一,将敌赶往我军伏击区再一举尽歼,或许伤亡要小许多。不过话说回来,当时若是恰逢敌军援兵到来,伏击军便要两面受敌,或许又有麻烦。总之,战场上情势瞬息万变,临机处置从无万全,须随机应变。”
“再说次战,完全是狮子搏兔,又占全了天时地利,完胜在情理之中。为将者,识天时,识地理,方能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借天地之力而补人力。至于谷口那几百残敌,倒不是吃不下,却是要放他去报丧,如此敌军主力方能早日回转。”
“这一战,敌我两军战力比较。敌军骑兵与我军骑军战力相近,步军若是调度得法、阵型坚强、临阵不乱,与敌骑兵野战也颇有一战之力。此外,这一战,我军火器犀利、可靠,阵战时威力极大,首战本帅率队破围几全靠火器之功。若是全军备装,我军战力必将更盛。此外,我军所佩铠甲精良,敌军飞矢难透,我军所用之倭刀极锋锐,常有劈断对手兵刃情形。只是略长了些,混战时有些不便。不过,长亦有长地好处,与鞑靼对冲时,长刃便占了不少便宜。只是我军战马不如鞑子野性,总是不大得劲。此外,鞑子强弓确是厉害,幸好铁箭头少。”
“至于此战总结,战后由军谘府撰写。方才只是择其大要。眼前迫切之事,还是如何对付鞑子东进主力。眼下咱们兵力损失不大,一般粮草辎重,营州城有得是。只是火器损耗不小,手榴弹已近告罄。虽说本帅已令人赶往后方发运,不过此番原本只是拉练,就没带多少备量,中屯卫也没剩多少。指望老营发运,远水难解近渴。诸位有何良策,只管畅所欲言。”
这一句问话出口,整个议事厅顿时安静下来。虽说两仗吃掉一万多鞑靼精锐令侍卫亲军上下信心陡然大涨,不过此番东进鞑靼大军毕竟是数万之众,又有小王子直辖精锐部众,战力断不敢小觑,若是全军回返,侍卫亲军这两万多人还真要有**烦了。
等了一阵,冯虞看看无人吱声,众将面色严峻,还是点将得了。
“李锦,你说。”在冯虞眼中,李锦这位中级将领会诗书,好动脑,确属可造之材。
李锦应声而起,敬了个礼,略略思索一番,方才说道:“以末将看来,鞑子后路遭我逼迫,必定是全军后撤一途可走。毕竟鞑子志在劫掠,非为攻城掠地。按说我军应出兵拦击,不过肆虐辽东多日,战况不明,所谓料敌从宽,只当他主力未损才是。所谓归师勿遏,正面阻击,恐怕我军要损失惨重了。末将以为,以我军现况,难以全歼鞑子,只能旁敲侧击。毕竟鞑子此番掳掠,带了大堆虏获,又是归心似箭,必定无心死战。咱们打个巧仗,损失少,多捡便宜,何乐不为?”
话音未落,只见郝超挺身而起。“不可。我等食国家俸禄,为百姓生养,如今鞑子犯境,若让他愿来则来愿去则去,吾辈军人颜面何存?如何面对辽东父老?郝超请命,愿帅职部誓死堵击,大帅可领大军侧击,必能予敌以重创。超这一把老骨头,如今正是舍身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