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殿试(一)(1/2)
张信理直气壮的接受朱厚的赞誉自己向朱厚传授的道理可是经过几百年来后人精心研究才得出的精粹肯定比前人强朱厚也是随意表一下感叹并没有准备深究什么见到张信一脸得意洋洋之色好笑之余连忙让张信退下自己还要忙着批阅奏折也没有多大时间耽误了。
朱厚从来没有怀疑张信在王府悄悄给自己讲解古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反而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张信身为兴王府里的教授当然要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虽然张信所言有些离经判道但越让朱厚认为张信的知识渊博与众不同。
张信退下之后看看时辰想到再回翰林院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干脆打道回府回到家中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吩咐仆役准备好一份薄礼最好是风雅别致的文人用品。
“子诚看你喜气洋洋的模样可见心情不错这是准备给谁送礼啊。”孙进好奇询问起来。
在张信府上住久了袁方、孙进他们也觉得十分不好意思有时见张信要到翰林院工作没有时间打理府上的事务干脆把这方面的琐事包揽过来管理钱库采购之类的事情这直让张信叹息大材小用。
“内阁大学士梁储致仕回家经过廷议大臣们推荐吏部左侍郎袁宗皋以礼部尚书之职进文渊阁为内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张信微笑解释道:“怎么说也是同僚袁先生高升我怎么也要表示点心意吧。”
“如此大事你怎么能这样草率。应该备一份厚礼啊。”内阁对孙进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但也知道什么叫锦上添花。
“礼轻情意重以我对袁先生的了解知道他的性子如果我真送一份厚礼过去。肯定被拒之门外还不如送点小物件略表心意即可。”张信展颜一笑上前从仆役精心准备的礼物中仔细挑选起来。礼物都是现成的刚从库房中拿出来。
“既然如此你觉得这件镇纸怎么样。”孙进也没有继续劝说相处这么久了张信肯定了解袁宗皋地性格选什么样的礼物张信心中有数索性帮张信挑选起来拿起一件玉质的表面雕琢有葫芦纹饰镇纸说道。
张信接过镇纸在手中把玩起来。玉质用料不是最高级的但这葫芦纹理清晰流畅可见这雕工不错寓意好而且价格不贵。正好给袁宗皋当礼物。
“子云眼光就是厉害就这镇纸了。”张信微笑吩咐道:“来人拿个礼盒装起来然后连同我的名帖一起送到袁侍郎府上。”
虽然皇帝与内阁都已经明确袁宗皋进升为大学士但怎么说还是要经过朝议之后才可以公布天下地。现在袁宗皋还是吏部的侍郎称呼可不能越礼。
“子云怎么没见子直他们。”处理完这事张信心情舒畅的拉着孙进到客房中品味着清茶来受文人风气影响现在张信没事也喜欢饮起茶来。
“朝廷下令后天殿试他们也不甘寂寞出门访友去了。”谈起殿试。孙进脸上露出异样之色。带着几分羡慕、伤感、不愤……
“这次殿试主要由礼部与翰林院负责到那天我也要负责监考。”张信叹气说道:“子云。你们几个真是可惜了不然……。”
不然怎么样张信没说但孙进很明白心里暗暗叹息也露出苦涩的笑容幸好孙进地心胸还算豁达几个呼吸之后心情也逐渐恢复正常起来。
张信明目张胆的说起科举舞弊的事情而性格正直的孙进却理所当然的模样并不是孙进堕落了这是官场默认的一条潜规则当年杨廷和的儿子杨慎考上状元其实就是潜规则的产物当时主持殿试地大学士李东阳在殿试的前一天拜访过杨府对杨慎予以指导当然并不是说杨慎的才学不行而是说明连名士文人大臣都这样做可见这种潜规则多么的深入人心而且没有引起众人地反感。
在以人治天下的制度下想断绝这样的规则恐怕非常的困难连皇帝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默认这种事情的存在就是在这种规则地影响下官场上才有门生、朋党的产生官官相互的陋习也随之而来。
“子云上次我和你们说的事情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如果有意的话你就点个头其他事情你们不用操心等我的消息即可。”张信语气平淡却露出一股自信之意对他来说向皇帝求个情份给几个闲散官职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有官职在身以后再谋个实差外放做个县官历练几年张信有把握提升他们成为知府级别的朝廷大员当然进京城在各部当个主事郎中之类的也没有问题。
听到张信描绘地前景孙进当然动心不已寒窗苦读十数年求地不就是飞黄腾达、封妻荫子现在一条步入官途的平坦大道已经摆在自己面前孙进真是难以拒绝但却总是过不了心里地那一丝执念。
参加会试、殿试然后金榜提名考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十几二十年后再入内阁辅助皇帝治理朝政这是天下学子士人的梦想科举才是正途的思想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孙进的心中根深蒂固无可动摇。
“当然最后想怎么样还是要看你们的意思你们的人生应该由自己做主别为自己留下遗憾就行。”张信微笑说道并不认为自己就可以随意替好友决定他们以后的生活反正时间有的是不用着急可以慢慢考虑。
“子诚谢谢。”孙进感激说道。随后想起自己当年就是在强迫张信与他们一起进京赴考那岂不是在为张信决定自己的道路?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心里泛起了愧疚之意。
“你我之间岂用言谢。”张信笑道。不再谈及此事与孙进说起翰林院的事情来院里地构造装饰房间书籍还有翰林院的同僚之间的秘闻逸事。
殿试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状元”。学子成为贡士后才可以进入殿试在会试榜后一个月左右举行按理说在正德十五年就应该举行完殿试了但由于当时会试结束之后正德皇帝还在南京享乐没有时间回京城举行殿试所以只有延期举行。等正德皇帝回京之后又由于病情原因还是没能照常举行最后正德驾崩。朱厚即位登基前后基本上可以说是没空所以只能让贡生们继续等着。
当一切事情步入正轨之后终于有人记得还有一帮贡生在京城里眼巴巴的等着举行殿试不由向皇帝劝谏起来。朱厚一听也很有兴趣毕竟以前从来没有主持过殿试现在有个现成地机会当然兴致勃勃的下令开始举行殿试让诸考生做好准备。
殿试在皇宫太各殿内举行而且皇帝和各位大臣还要亲临现场所以对考生与监考官员的检查非常严格试前一天。由鸿胪寺官员负责设置御座、黄案。由光禄寺官员安放试桌排定考生座位。第二天参加殿试的贡士须于黎明时分到殿后地丹陛下排队等候然后接受严格的搜检务必保证其安全无危害最后领取宫饼一包进殿内寻找自己的位置落坐等待着百官与皇帝的到来。
张信身为翰林院官员而且还要负责监考殿试诸生自然也避免不了要给宫廷侍卫严格搜检连现他一起接受检查的还有礼部的官员与翰林院的其他同僚。
待贡生全部在太和殿内落坐完毕满朝的文武百官这才纷纷出现在殿上分立两旁迎接最重要地人物来临随后在一片管弦丝竹声中内阁的大学士们纷纷上殿百安肃然起敬纷纷施礼虽然袁宗皋还未正式入阁但也在其中。
内阁大学士张信虽然经常在宫里混但除了迎驾之时见过梁储之外从来没有见过其他几位大学士走在中间眉目清奇的老者不用说就是辅杨廷和而那一脸正经严肃表情的肯定是毛纪还有蒋冕、袁宗皋……
张信悄悄地仔细打量起来与自己得到的消息一一对上号猜测着到底谁是谁反正殿试还没有开始打闲暇无聊的时间不愧是国之重臣这风度与修养还真是无人能比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风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