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前世(1/2)
元十六年十月十六日,冷祈宫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皇后陈氏,贵为后,然德行有亏,上未能孝太后,下未能理对妃嫔,善待皇子皇女,犯以七出,故行废后,贬为庶人,朕惜着念旧恩,特以冷宫安置,非令不得出,钦此。”宣旨太监一板一眼地宣读。
陈鸳淑低垂着头看不出神情,“陈氏接旨罢。”宣旨的太监十分傲气。
“废后陈氏接旨。”宣旨太监再次重复。
陈鸳淑抬去头,年到中年依旧靓丽的模样,本以为她应是愤怒至极,然却是面无表情,定眼看了他几秒,突然头磕于地,行大礼,“庶人陈氏接旨,谢圣上隆恩。”声音沙哑,不复往日的亮丽,手举过头顶,接旨。
太监把圣旨放于她手上,冷哼一声,领着宫人走了,这屋子重归于寂静。
陈鸳淑保持着这个姿势,良久,才慢慢直起身,眼神充满了绝望与讥讽,却有些许恍惚。
没有人扶起她,本来伺候着她的宫女全走了,春绘死了,夏竹也走了,秋曲也是,没人来了,连她的明儿也不来了,都没了,什么都没了,突掩面而泣。
绝望与讽刺之意刹时间充满整个房间。
元十六年四月初七,冷祈宫
陈鸳淑坐在窗前读着李安明的来信,今日是司马淑妃的生辰,宫人与妃嫔皆在忙碌,看管者松散,这封信才得以来到她手上,“我与兄长无忧,娘亲且忍,孩儿仍是东宫太子,地位无可撼动,待到父皇大限,便是我母子四人团聚时……”信里情真意不假,陈鸳淑眼里蓄满泪水,总归是她孩子,还是念着她的。
“娘子,用膳了。”门外有人敲敲门,娘子是她被废后,冷宫之人对其统一的称呼。
“来了。”陈鸳淑擦拭眼泪,慌忙应道,那纸张叠了三叠,胡乱地放入破旧的抽屉里,想了想还是不放心,拿起她带入冷宫的书压在上头,再拿些破棉布盖住,本应是销毁的,但这是她孩子好不容易送入的信,她实在不舍得销毁。
元十六年九月十六日,冷祈宫
这日是大厉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元庆节,闻是厉太祖建国之日,此日,宫里宫外皆是张灯结彩,冷宫却闻不到如此隆重节日的气息。
“娘子该用膳了。”屋外走入一小宫女,走至身旁轻声说道,这是陈鸳淑来冷宫后,待她最好的宫女了,与她讲话皆是轻声细语地说。
陈鸳淑放下手中的书籍,点点头。
门外突然走入一打扮素雅的宫女拿着食盒,不报而入,神态傲慢,“谁是废后陈氏?”十分无礼道。
陈鸳淑下意识得皱眉,冷冷道,“我便是,汝为何人?”陈鸳淑虽说此为废后之身,可多年为后,也是不容挑衅的。
那宫女拿着食盒重重地放在摆放着笔墨的桌子上道,“我乃是丽德妃的宫女,奉德妃之命,来给你送膳食。”说的好似在赏赐一般。
陈鸳淑笑了,“如此说来,我还要对德妃感恩戴德不成?”声音缓缓。
那宫女得意极了,应道,“那自然。”摇头晃脑地,好不得意啊。
陈鸳淑笑得更为灿烂,只是话锋一转,“那便拿走罢,吾虽被废,但那德妃不过尔尔,我也不稀罕。”那宫女指着陈鸳淑道,“德妃娘娘不过是看元庆节你在冷宫可怜,才命我拿来的,你莫敬酒不吃吃罚酒。”怒意尽显。
那小宫女连忙借过食盒,笑盈盈道:“姐姐莫气,我家娘子不过是在说些搭不着的话,莫气莫气。”一脸讨好。
那宫女傲慢地点点头,“这才对嘛,你比那废后陈氏会做人多了。”同小宫女拉了几句家常,便满意地甩甩袖子连食盒也不拿地走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