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红颜薄命与虚幻图腾(2/2)
在座俱惊,文妃赞叹道:“自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是生离死别,苏轼妻妾不枉此生!”
苏轼道:“本是漫漫人生,茫茫苦海,幸亏有诗词不离左右,有红袖添香左右,此生早已无憾也,文妃娘娘不辞辛劳探望老身,我愈是感动莫名,如今,满腹珠玑的文妃妹妹有幸与大家纵谈诗词,满坐风生,使得老身这荆室蓬户顿时蓬荜生辉,老身与朝云感激不尽哪。”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笔能咏之,实乃我大宋王朝的宝中之宝,学士,请勿客套。”文妃笑道。
“还有,就是下厨能烹之。”佛印接着话茬,惹得众人一番肆意狂笑,苏轼也笑得那么欢快。
安全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道:“苏大人,请问演出快要开始了么?”
“哦,你们看我这记性。”苏轼猛地拍了一下脑袋。
“走,看演出去。”
“文妃娘娘,你坐马车还是走路去?”朝云关切地问。
“安步以当车,你家学士有言在先哦。”
“好,不愧是活学活用的娘娘。”
一路上,妃侍们从苏轼口中得知:
麒麟舞是客家传统习俗,它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既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的、宗教的、民俗的、历史的研究价值,这是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一份宝贵财产。广东是麒麟舞流传较广的地区。麒麟舞是客家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具有长江北部地区花会的风格,与广东岭南音乐不同,是客家世代相传的艺术文化。麒麟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仁兽,客家人视之为吉祥物,象征着祥瑞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麒麟舞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表达农民辛勤劳动后丰收的心情。据史料记载,麒麟舞原本是皇宫中的表演艺术,称之为“麒麟圣舞”,为皇家各类庆典中必有的演出。
麒麟像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它身披鳞甲,舞起来威武生动,很有特色。
来到一块空地,大家全神贯注地观赏着表演,只见由一个男青年舞动麒麟头,一个舞动麒麟尾,随着打击乐奏出轻、重、缓、急的各种节奏,表现麒麟活动过程以及喜怒哀乐情绪。
观赏结束后,文妃心情复杂地说:“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生命,要是能让我们看上一眼麒麟的本来面貌,该有多好呀。”
“所以,苏学士才有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经典名句。”佛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