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1/2)
着实令本姑娘爱不释怀哦,是啊,人生了解得越多,做得越多,烦恼、愁苦也就越多,正如老子说言:‘圣人无为’,不着一调不干一事的才是圣人呢!”
“自从您苦修道学之后,姑娘的见解越发不凡了!”苏轼赞扬道。
“哪里,我也仅仅会些皮毛功夫罢了,不像先生,写起诗来,那是一套一套的,我又忆起您的那首最趣的诗《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对了,您这首诗可曾受过吕蒙正大人所写《寒窑赋》的启迪?”
“姑娘实在是才高凌人哪!好像还被它所侵染过呢!‘尧舜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对的,试想:如果父母失明,作为晚辈的,岂能坐视不管,任由父母听凭疾患的折磨吗?自然比寻常人家的儿女更为孝顺才是呀,也有圣贤之家不乏贤孝的,比如您家,苏辙大人就自愿孝顺久病的父亲,让学士大人安心在外做官,是么?”
“是的,所以老夫一生都会铭记辙弟在齐家方面的奉献。”苏轼擦拭了一下泪眼,感怀道。
“先生定是吃苦吃出水平来了,吃出意境来了,你们看,‘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恰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中的人生苦苦甜甜忙忙闲闲暗中轮转的况味已经在此佳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兄长一生以‘吃’为乐事,为雅事,为自豪事,比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子试春盘。’‘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辙道。
“你们二人到底是损我还是赞扬我呀?”苏轼乐呵呵道。
“九分是赞,一分是损,哈哈!”鸿姑娘道。
“我也认为一个成熟的人,不必烦恼忧伤,活上一天,定然要活出精气神来,活出快慰来,人人看不破红尘?其实都已经看透,唯有学士大人悟得透彻,因为‘光景百年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要是我来写,一定会写成‘人生几度秋凉。’我家兄长处处令人眼前一亮,他诗词的每一个词每一字更是别处机杼,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地振奋欣悦,姑娘,您觉得呢?”
“苏辙大人与我想的毫无二致,在热爱生活者的心目中,每一天每一个季,甚至每一年,都绝对是新的,崭新的,或通过矢志不渝的奋斗,或通过酸甜苦辣的历练,或通过闲闲逸逸的潇洒度日,日子、岁月、本来无情,无味,就像是初生的婴儿令人既欣喜又无策,他要让枯燥无趣的日子成长起来,长成心里渴望的模样,而学士大人,这三种打发时光的方式兼而有之,所以,他才能写出千古流芳的火热诗篇,人生几度‘新凉’,人生几度‘新欢’。”
“是的,姑娘,除了‘清欢’,还有‘新欢’。”苏轼抚摸着花白胡须,朗声道。
“只是,先生,您有句诗对我打击很大呢,也许您是受了朝云大姐的影响,才写出‘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其实鸿姑娘并未上心,只是想看看苏轼大人如何辩驳呢!
“啊!姑娘,对不起,老夫何曾想到这句破诗能伤害到内心强大的鸿姑娘呢?姑娘,请放心,您是仙道,人间的这些俗里俗气的诗词并不能伤害您半根毫毛,自古红颜佳人,不一定就是歹命凶命恶命,具有才华的,也具有好命的如花美人,也多如繁星呢!大宋文妃,我们可亲可敬的鸿姑娘,一定会遇难呈祥而位居‘红颜胜人皆好命’的榜首呢!”苏轼力挽狂澜地解释道。
“多谢先生以吉言相赠,在下感动莫名!”鸿姑娘施礼谢道。
“您知道么?您的这句话‘也无风雨也无晴’太令人拍案叫绝了呢!惹得煦帝一度差点龙颜大怒,他有一天对我说:‘爱妃,苏爱卿很奇怪,他横遭如此贬谪,竟然未曾令之屈服,难道他身上具有魔力不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