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克隆人(2/2)
研究完罗盘就可以制造全风帆战舰,在面对现在的桨帆船时,应该会有技术优势,虽然暂时没办法制造火炮,弄出个一级战列舰什么的,但是若能把床弩弄到船上是否可以制造出弹射战列舰?
这个想法一出现在袁耀脑子里就再也挥之不去,只是他很奇怪,历史上为何没有出现弹射战列舰这种战船,难道不合实际?
袁耀决定亲自试试。
所以最后袁耀狠下决心把诸葛连弩放一边,先研究罗盘科技来增强水军建设。
寿春东南有一湖名叫瓦埠湖,全长两万余丈,水面最宽两千六百丈,最窄处只有百余丈,有支流可直通淮水。
袁耀在此处买了一座现成的船坞招了些船匠,准备试造弹射战列舰收集数据,系统生产出的克隆人用来制造床弩和弩炮,造船他们帮不上忙只能用雇佣船匠来造,因为克隆人无法制造科技树里没有的东西,教也不行,他们没有学习能力,就如机器人一样只能按系统赋予的程序工作。
但同样他们工作起来也如机器人一样精准稳定,造出的床弩等军械性能比自然人造的要好一点。
汉朝建造战舰的理念就是想办法把城池搬到水上去,把水战打成攻城战,所以战船上的楼层越高越好。单层的战舰叫艨艟;双层的叫斗舰;三层以上的就叫楼船了。
攻城器是没法放到这些楼层里面的,除非把楼层再加长加宽,但那样船只就会过于头重脚轻,容易翻覆,就算不翻也会因为过度摇晃无法瞄准射击。
按袁耀的设计要求,船匠们给出一个方案就是把现成船体上的上层建筑取消,下层不变依然是船桨室,然后把攻城器左右两排安装在甲板上,风帆置船头,船尾置指挥舱和尾舵等必要建筑,最终设计出一款单桅桨帆上甲板弹射战列舰。这个设计比较保守变动不大,但成功率最高。
而袁耀最想实验的是风帆战列舰,所以他给出的设计是把下层甲板的浆室改成战斗甲板放攻城器,上层建筑除了必须存在的功能建筑外也全部取消,前中后各放根桅杆挂帆。这种设计完全就是照搬后世的三桅风帆单甲板火炮战列舰,设计理论是经过历史验证的完全没有问题,但袁耀担心的是东汉的技术能否和未来理论混搭成功,所以还需要看结果。
袁耀决定两种设计各造一艘,桨帆战列舰的武器安置为弩炮,风帆战列舰安置床弩,投石机个头太大准头又差,现在实验船太小暂不考虑。
床弩是加大版的弩,中国春秋时期就已经应用了,靠弓弦弹力发射的是粗重的矛箭,穿透力强,射程最远能达近千步,不过这个射程是打城池或军阵这种大目标的,在水上射船只必须测试出一个精准的有效射程才行。
弩炮是加大版的弹弓,历史上是希腊人在公元前4世纪发明的,系统中有收录,但在汉朝却没有,所以只有克隆人会做。
弩炮是靠扭力发射十汉斤到一百汉斤不等的石弹丸。所谓的扭力就是将两束马鬃、皮绳或动物肌腱使劲扭转,松开后产生的还原弹力即为扭力。射程比床弩近了很多,只有两百步远,但由于使用的是石弹,所以破坏力却大的多,就如后世火炮的实心弹一样。
两种攻城武器的大小也不同,床弩较宽,在试验船上一侧只能并排放四张,两侧共八张;弩炮窄长,在同样的船体上可以如拉链一样左右错开放十张,也就是说单弦可放五张弩炮,比床弩多一个量级输出。
床弩和弩炮各有优劣,因为是实验,所以袁耀决定把两者分别放在两种船型上,用事实来说话。熟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这就是自从上次晨议之后,袁耀这一个月主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