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玉音(1/2)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川蜀之地山水多奇,风光旖旎,崇山峻岭间,层峦叠嶂,气象万千,自然吸引无数游人前来游山玩景,再加上西蜀神权最胜,山上的庙宇寺观不下数百,每年朝山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不远千里而来。
蜀山之名早见于古籍中,先秦史籍记载黄帝嫘祖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太平寰宇记》载:“蜀山,《史记》黄帝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盖此山也”。南朝《益州记》:“岷山宇庙西有姜维城,又有蜀山氏女居,昌意妃也。”
《路史·前纪四》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其始蚕丛,柏灌、鱼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益作于蜀。”
众多古史记载表明,当黄帝为子昌意娶于蜀山氏之时,嫘祖亦曾亲临蜀山之地。而嫘祖之临,使蜀山氏驯养桑蚕向饲养家蚕的转变。
嫘祖本为西陵氏之女,西陵之地在今四川盐亭,古代蜀人亦称蜀山为“西山”,乃历代蜀王的“归隐之地”,“归隐”其实是指归葬于所从来之地,即发祥兴起的地区,历代蜀王既归隐于西山,显然意味着蜀之西山即蜀山是其发祥地。
泱泱岷江,峨峨蜀山,蜀山就是今岷江上游所在地的岷山,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主体位于四川境内,有摩天岭、雪宝顶、九顶山、青城山、峨眉山等著名山峰。
时值六月,草木葳蕤,一片郁郁葱葱,苍松翠柏,桃红柳绿,竹影扶疏,吸一口清凉的空气,直透肺腑,令人心旷神怡,雾霭缭绕,烟锁玉黛,阳光透过树枝,温柔而闲散地倾泄了下来,洒落一地光影斑驳。
登临山巅,极目远眺,到处都是弥漫着白色的云翳,充塞天地的山岚正在不住的蒸腾翻涌便似是那汪洋一般辽无际涯,在这飞动变幻的廓潦云海之中千峰万屿傲然耸立,任凭排空而来的云潮奔涌冲刷,恍如人间仙境。
正是:海观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忽有清音悠远,似是冷泉相激,又似是空山鸟鸣,缥缈轻逸,似存若无,仿佛从天外飞来,却又层次分明,有条不絮。
空气中泛起透明的涟漪,云雾翻卷激荡,宛若怒海飞涛,又见虚空扭曲重叠,光线絮乱倒错,恍兮惚兮,光怪陆离,不可思议。
红光绚丽,妍映流真,自高天而来,如同那开天辟地的利刃,将浩浩亿万里混域剖为两半,后现出一女子身形,青丝飞扬,红衣似火。
肌肤胜雪,白玉无瑕,眉宇间是挥之不去的英武之气,远胜须眉,漆黑的眼眸如星辰般清亮明澈,不染一丝尘埃。
神仙之说由来已久,世间多有流传,川蜀之地更是风靡,剑仙一类的故事不胜枚举,广为流传,只因是古代道教兴盛之地,真人羽士隐居于此,服气炼丹,谈玄论道,如今盛况不再,只留下许多令后人神往的神话传说。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以济世救人为宗旨,因此常有仙人辗转红尘,历劫度人。
始有先天尊神,悉天地造化,掌无穷妙法,传授秘道,教化众生,后有无数修行者得道成仙,神通恢弘,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开辟度人。
盖因世人多是肉眼凡胎,故“无人知我是真仙”尔。
远方有魔气浩瀚,宝光宏大,跳跃而来,当空一卷,化作漩涡流转,三百六十条银色光带折叠交错,彼此穿行盘绕,如龙蛇纵横翻腾。
但见人影晃动,从漩涡深处走了出来,是一黑发男子,剑眉星目,俊美非凡,一身现代装扮,白色的衬衫,蓝色的牛仔裤,简单素净。
男子普一出现,便腾身而前,更不打话,一掌向红衣女子胸前拍来,掌心空间向内凹陷,有无数青光凝聚,如皎皎琉璃珠,缠绕紫电千缕,迸射雷火万重,冲上百万里,然后倒卷垂下,破开絮乱扭曲的虚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