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抄的?买的?(1/2)
一夜鱼龙舞之后,青云榜的热潮还未消散,街面上关于昨夜王家呆傻二少爷挑战青云榜、连闯三关的话题刚刚热起。
街头巷尾热议的自然是那不可思议的三首词。
一个时辰之间,做出那样的三首词,力压大德文坛的标杆,折服一向被人尊为江南文坛执宰的凌云阁主,王皓之名一夜之间在江南州众人皆知。
文人慕其名,女子羡其情。而华桐紫自然也成为一众青楼姐妹艳羡的对象。
居然有一个才气纵横的士子可以为了她不惜以身犯险,冒着与人为奴三年的风险挑战青云榜,只为了赎其脱籍。这应该是何等的魅力啊!
而文人士子们所羡慕的则是王皓,那艳遇自然是自己所不及的,一个头牌花魁居然就此收入囊中,特别是这头牌花魁已经拒绝了一个知府公子一年多的时间。
王家二少爷那诗词自然是自己所不及的,但在功利之下,诗词与权利孰轻孰重一眼就可以看穿的。士子十年寒窗苦读,作得一手锦绣文章最后是为了什么?自然是名与利的。一个青楼红倌在名利上的权衡当然也是如此的。这便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了。
只是,这羡慕过了头!
特别是当发现这种羡慕是自己所无法企及之时,那羡慕自然就转化为嫉妒了,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恨了!
所以后世有云,羡慕、嫉妒、恨!
王家二少爷那诗词真是自己的吗?
似乎,文人们更希望自己的猜测的是对的:那不过是王家拿钱买来的!因为,一个十八岁的年青人即便有如此才情,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个时辰内接二连三地作出惊天之词,那让这些已经在诗坛浸淫数十年,熬得两鬓斑白的士子们情何已堪?岂不说明自己什么都不是?
虽然许多士子都亲眼目睹了王皓闯关,但潜意识之中,他们还是选择了不相信。文人圈中的流言自然就多了起来。更有一些王家内部的对话也流了出来。
“哦,原来是一些和尚道人留下来的诗词,这就难怪了……”
“就是嘛,一个呆傻的二少爷怎么可能在一个时辰之内连做三首那样的词……”
“听说那呆子挑战之时一直问有什么好处,这商人家的少爷可真是铜臭极重的,想来那高雅之词也不是他能作出的了。”
一传十,十传百,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几日之间,无论江南文坛还街头巷尾,几乎都认定了王皓的词要么是抄来的,要么是买来的,但只有一个是不可能的,便是王皓自己作的!
“二少爷真的要去赎了华桐紫?”走在街上,颖儿隐隐有些担心,总是觉得将一个青楼红牌赎回家中有点不妥。至于不妥在哪里,她还没来得及细想,也许是因为年龄太小,还没经历男女之事罢了。
“应人之请自然是要忠人之事的。”王皓微微一晒,从颖儿的双眼中,他已然看出了那一丝丝担忧,空气中隐约泛起微微的酸意……
老鲁一言不发地走在前头,他对这男女之事从来没有关注的。在九皇子身边这么久,他所关注的就是周围的安全,一丝一毫的动静都是逃不过他的眼睛的。
刘真让老鲁跟着的时候,只交待了一句话:保护二少爷的安全。
王皓看着前面这个五十来岁的男人的身影,稳健、敦实、不苟言笑,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王皓心里有一丝疑惑,自己这便宜老爹似乎能量不小,平淡的生活下面隐藏着极为巨大的力量。这是他与生俱来的特工的直觉。
自从那夜被人掳了之后,受了一点轻伤,刘真与王博就不让他单独出去了。今天,刘真一听说王皓要去为华桐紫赎身,便派老鲁一起去了,他的身份是一丝意外也承受不起的。虽然王皓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份,他总觉得爹娘过于小心了。但赎身是正大光明的事情,多个人去也好吧。
拐了几个街口,终于到了潇湘院。
这是王皓第一次在白天到青楼来,而且还是江南第一的官营青楼。给他的第一个印象便是与后世那些皇家赌场之类的相比也不遑多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