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氏古行(1/2)
蓝新颜不问世事,专心画画。
袁秋华上班之余,伺候蓝新颜的日常起居。
翁师傅带来个老先生。老先生姓骆,名泰恩,祖上就是古玩起家,在华林寺后街开着“博古斋”古玩店,民国时期在业内名气不错。改朝换代,“骆氏古行”无奈歇业,隐于市井勉力生活。世道不太平,他一直是码头扛包工,也没胆魄重操祖业,但父亲传给他的镇店之宝,一直秘藏至今。古玩,他略懂些许,儿女不懂,他想流传下去,儿女也不要,他说值钱,儿女也不信,他说以后更值钱,儿女更不信。他寻思,哪天自己走了,宝贝就当破烂处理了,不如找行家卖了,用现金再买套房,毕竟在儿女眼里,房子还能住,瓶盘却吃不得。
翁师傅和骆先生是街坊,听闻此意,推荐袁秋华,便各提一个编织袋,携物上门。翁师傅坐下,闲聊几句,喝杯茶,就先行告退。
骆先生看袁秋华的工作台,把玩文房四宝,摩挲珠宝玉石,打量螺钿首饰盒,拨动珐琅六格盘,又看大青花卷筒,还将明清书画展开看,不像卖货的,似乎做客来了,且自来熟,一点不拘泥。
袁秋华也不急于求成,慢悠悠陪他欣赏,瞧见他眼神,脸色,作派,即知对瓷器、玉件、字画也谙八九。
骆先生气定神闲,只品鉴,不言语,袁秋华也不说话。
逛完,再次落座,喝茶。
袁秋华问:依您老看,我这些,哪个最值钱?
骆先生说:二姑娘,您!
袁秋华再问:其次呢?
骆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汉代的和田玉凤钮方印,放茶几上:它!
袁秋华微微一笑:何以见得?
骆先生提一条件,看货之前,先要看件信物:老夫只有看见凤戒,才能确认,你是袁雪庵的后人。否则,免谈!
袁秋华说:一枚戒指,难道不能仿制?
骆先生指着玉印:凤戒就脱胎于此,没人能仿得真。一般戒指,都是圆形,凤戒是方形,取像于印嘛。不仅戒面是四方,戒身都是四方。它不是首饰,是印鉴,是戒符,可以号令江湖!
袁秋华感觉背脊发凉,脸色变得阴郁,皮肉僵硬,露出了虎牙。她进卧室,端来一对清乾隆青花五福捧寿围棋罐,放茶几上。五福捧寿,顾名思义就是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含有福寿双全的寓意。
骆先生说:清代,乾隆青花。在民国的时候,只有三百年以上的御窑瓷器,才被称之为古玩。青花瓷是薄白瓷,以钴蓝在表面作画,并涂上完全透明的釉。最上等的瓷器,薄到对着光看的时候,可以看到另一面拿着瓷器的手影。元青花的生产期相当短,从14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只维持了三四十年的光景。
袁秋华转身去搬喜鹊登梅红木棋盘:好意头!
骆先生拿起罐盖,问:对弈?手谈?我提一条件,验证,你也要提一条件,挑战,来而不往非礼也,好!
袁秋华摆正棋盘,摸一黑子,占右上角:我年幼,我黑,我先,走!
骆先生摸一白子落左下角:这是保山“永子”,南红玛瑙。
永子是保山市出产的围棋子,用当地特有的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和琥珀等为原料,用秘方制成。甘南“永昌之碁(棋),甲于天下”,白子“白如蛋清”,黑子“黑如鸦青”,白子像蛋清一样光滑透明,黑子像鸦羽一样黑中带紫;黑子深邃,为长夜苍茫莫测;白子耀眼,若恒星亘古不变”。
袁秋华又占左上角。
骆先生又落右下角。
双方一替一手的应战。先占角,后走边,中间是个草包肚。袁秋华布局先争一步,星三三。被骆先生点三三破。白棋把黑棋包围起来,但是黑棋有两个真眼。这两个点都是禁入点,白棋不能进入这两个点,也不能一次下两手,所以白棋不能吃掉黑棋。白棋取得了下方和右方的外势,上方又将黑棋压低到了三路。黑棋实地很多,但是白棋的潜力似乎更有价值。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袁秋华局势一度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崩盘的可能。她之前在左边靠入,已是凄绝的招法,透露出形势的绝望。骆先生弈出缓手,被黑棋脱先攻击白棋唯一薄弱之处,袁秋华觅得了一线生机。然而,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袁秋华随时都有可能被骆先生一剑封喉。
面对骆先生疯狂的拼抢实地,袁秋华选择默默积蓄力量。终于,袁秋华出手了,将全部的能量打在109这一点上,乾坤一掷,猛攻白棋整块。骆先生前一手的打吃,成为了痛悔的一招。袁秋华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131手犀利动出,先手搜刮白棋中腹大龙。骆先生无从反击,只得让袁秋华先手完封,再眼睁睁看着对手淡定的回补。在生死关头,骆先生几乎等同自停一手,袁秋华起死回生。
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骆先生仍然要发动攻击,白棋在这里对黑棋展开了狂风暴雨一般的打击,强行缠绕两块看起来并不薄弱的黑棋。擅长治孤的袁秋华,此时洞若观火,敏锐的察觉到了白棋三块棋的缺陷,93一子八面威风,三块白棋面临搜刮,(黑)八面威风,中盘胜。
期间,袁秋华不时爽朗大笑,气势,状态,像男人一样豪迈,奔放。
再下一盘,骆先生执黑,先行。袁秋华68手扳出酷烈,在棋盘上是拔地倚天般的气势。(白)拔地倚天,中盘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