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谢河畈 > 瓷器鉴定培训

瓷器鉴定培训(1/2)

目录
好书推荐: 古寨有鬼 刀剑神域之古代人 三国紫金劫 豪门嗜宠:千金不好惹 我们曾经遇见过 柯南之三生三世与你相恋 抱枕疗法:总裁不绝望 网游之我是大BOSS 最佳影后攻略 那段暧昧的小时光

在银行诞生之前,典当是民间主要的融资渠道。与银行比较,当铺无须进行信用审查,不用第三者担保,只要有价值的东西便可典当。

古有“坐贾行商”之说。摊贩聚集的地摊市场,是古董商进货的上游源头之一,有些“仓储”的味道。顾客群多为行里人,来逛店多是为了“串货”(即买走他店里的东西,放在我店里加价再卖)。这种买主,自然对东西的价格和质量格外挑剔,所以一般卖不上大价位。掮客,也有很多精英,不少都是资深的老“玩家”,他们之所以委屈在这里,多半是资金不厚,销路不广,没有几个“好下家”,而绝非眼力、智力不够。

市场摊贩,大多是“行商”。多年前去乡村“铲地皮”,还能“找点老货到城里换俩零钱”。现在一般都是“固定摊”和“固定时间”,零租(按天租)古玩市场这块“风水宝地”把自个店里,或别人店里滞销的东西拿过来甩一甩,碰运气。他们像候鸟一样穿梭于各地古玩集市。他们算半个行家,有着异常敏锐的嗅觉和眼力,是古董生意的第一关,他们从没有收藏常识的住家户里抠出好货,再转手卖给开店的古董商。有时碰到真古董,地摊老板自己都不识货,被店家“捡漏”。他们挣的都是辛苦钱,除了挑费,路费,一年剩不下几个,不赔就不错了。

店家眼光高,不看人,只看货,货不对路,全身名牌,也直接送客。货好的话,一身破烂,名家也会奉若上宾。平常时,不管收货卖货,眼力说话。但也会碰到一些“浑不吝”,这号人胆子贼大,什么都敢弄。古墓没本事挖,专挖附近的村墓,又没本事,又没出息。平民墓能有什么宝物,无非是铜钱,玉塞,寿衣,古玩商最厌恶这种人,但这些人脾气都很倔,死皮赖脸。古玩商哪敢收啊,不仅价值不高,煞气还极重,只能给些钱财打发走,东西不要,钱拿着喝酒,大爷您别再来了!

另一种麻烦,就是所谓的出土文物,尤其是青铜器。青铜,就是铜锡合金,春秋以前应用广泛,又称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为青铜器时代。按照国家规定,清朝以前的青铜器,不允许买卖,个人可以收藏,但不能交易。古玩商根本不敢买下来,谁买谁犯法,搞不好十年八年就得往监狱里过。当然有些老板也会收下来,将之上交,和上面搞好关系也很重要,这个大家都懂。

从1998年起,市场上真货是越来越少,假货越来越多。也不知道真货去了哪里?剩下一些卖“祖传之物”的人,基本上都是赝品。古玩商就到港澳台,或海外市场去“淘宝”,“持货”等待市场回暖。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大师之精品,经过时间的锤炼,终究会发出光芒。即便当时蒙尘,终会有散发光华的一日。

在古玩行业里,无论是明清瓷器,还是唐宋瓷器;无论现代书画,还是古代书画;无论明清玉器,还是高古玉器;无论文房四宝,还是竹木牙角;无论古玩杂项,还是珠宝首钢,行业内都有专门研究和鉴定的高人。每个人的专业知识经验,都是自己花钱,在市场买来的教训。有知识眼力,便有经济收益,这些识别真伪的要领,商人不会外传,收徒有先天条件和人品要求。学古玩需要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吃得了苦,有“三年打杂,十年入行”,乃至“择一业,终一生”的耐性。要自甘平凡,但知足常乐,无论行情好,还是不好,始终问心无愧,对得起天地祖宗,不必烧香拜佛。要敬畏古董,在看一只碗时,双手捧着,腰向下弯,像是在叩拜祖宗一样毕恭毕敬。在古玩店里,拿一件东西都不能就这么随手‘拿’,得‘捧’;递一样东西都不能就这么顺手‘递’,得‘过’,就像过河从桥上走一样,小心翼翼地从我这手‘过’到你的手上。

除非内部交流,或互相帮忙,鉴定也不会说真话,更不会估价。卖主说“鉴宝会专家定价多少”,商家会答,“专家用的是嘴,我们用的是钱,麻烦您出去时,帮我把门关上”。意思是市场不认可。“请问我这件藏品,值多少钱”,商家会回,“对不起,知道也不能告诉你”。意思是,如果说多了,你没卖上希望的价格,会觉得忽悠你。如果说便宜了,万一卖个好价钱,又觉得骗你。所以卖高卖低自己看着办。收藏者为了不花钱找个商家高手鉴定,假借卖古玩,看看商家对藏品的态度,如果不收买,便认为有可能是假货,如果问价收买,便认为是真品。其实商家一看藏品,就明白对方的来意和目地,所以仍然听不到实话。

在中国懂古董,基本上有两种:文物研究所,博物馆,在职公务员,及开店的古董商,拍卖会的鉴定员。文物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呆在学府馆所里全心全意解读古董信息,分析研究文化价值,社会意义的人,那些是真学霸,一步步走上来,为理想而高尚,为敬业而精微,并视金钱为粪土,值得尊敬。国家明确规定,在职期间,他们不得从事古董收藏,不得涉嫌古董交易,也是贫困的代名词。大家都知道,文物古迹不是“大学一般学科”,生僻,冷门,高难。看阴穴死人死物,胆小莫入,摸冥器,明器,祭器,衰弱莫进,保护砖瓦瓷陶,建筑物,坟墓碑柱,怕事莫来。考古这类学科,从本科开始,就是个神话奇迹的存在。只有极少数人愿意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去攻读,毕业后就业都转行了,留在文博行业的,那是真喜欢,为了研究学问,享受获得知识和文化的乐趣。

袁秋华是个闲不住的人,不断从香港买回古玩鉴别书籍充电。每周一、三、五的晚上,还去省博物馆里参加一个瓷器鉴定培训班,授课的是省,市博物馆的几个老先生,还有从外地聘请来的几位专家。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出现在东汉,只有青瓷和黑瓷两种。烧成陶器(700至今1000)、原始瓷器(1000至今1200)、瓷器(1200以上),三者之间有个最为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温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白瓷出现。如果釉里面铁的含量低于1%,烧出来就是白瓷;在1%在3%之间,就是青瓷;超过4%,那就是黑瓷。古时候,原料比例与温度都没有办法控制到恰到好处,因此釉色不稳定,有很强的随机性。

唐代,南方代表是来自浙江的越窑,北方的代表是来自河北的邢窑,所以也有“南越北邢”的说法。宋代,“汝、官、哥、钧”都是属于青瓷系的,而“定”是烧白瓷的。钧窑则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了一点儿铜,结果没想到,竟然烧出了渐变的紫红色,人们评价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汝窑之所以珍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其在北宋是仅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前后只烧造了20年左右,它用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般美妙,南宋时就有文献记载说汝窑在当时就十分难得。宋元明清以来,汝瓷都被皇宫深藏,视若珍宝,民间因此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青花山水画始于元代中晚期,当时的釉下青花工艺已非常成熟,其主要纹饰为松、竹、梅和鱼藻、花卉、云龙、飞凤、走兽、鸟禽等,但也绘有少量的戏曲人物故事图。在明代的青花绘画史中,“官本样”占主体地位。“官本样”即由宫廷制好的器型木模并画好的图样,交由制瓷工匠制作。万历民窑青花装饰图案,山水画追求意境,刻意反映人们内心活动和情感的需求,画面不但要“好看”,还要有“情趣”。在元、明、清之际,一些精美的青花瓷画,显然是文人画家与瓷窑工匠密切结合的产物。

瓷画以铁为着色剂,烧出来就是青色,铁含量的不同,也会随之形成不同的颜色;以铜为着色剂,则是红色;以钴为着色剂,就是蓝色,青花瓷就是用钴来画的。除了蓝色的青花,还整出了红色,叫釉里红。还整出了红蓝搭配,叫青花釉里红。

广彩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19世纪初,广彩开始仿照中国缎锦纹样作瓷器装饰,后用金水织地,发展为“织金地”且普遍用于各种瓷器,形成了近代广彩“织金彩瓷”的特点。

康熙珐琅彩、以小物件为主,像杯、碗、盘、碟、壶等,很少有瓶的存在,又被称为“洋彩”。珐琅彩是一种纯宫廷釉彩,制作流程是让景德镇先把器物烧好,但是先不“装修”,送到清宫里面的造办处,让宫廷技师绘画再烧制而成。

雍正粉彩特点是雅致、干净、小清新,用色调柔和淡雅,比例精细工整,瓷身上往往也是一些花鸟彩绘。在原本五彩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中西合并的全新釉彩——粉彩,这个彩既有中国颜料和中国技法,也有西方颜料和西方技法,是个混血儿。

乾隆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北京故宫博物馆的瓷器专家耿宝昌,讲课。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瓷器装饰技法的一种。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朱伯谦是南宋官窑、元代哥窑、宋元龙泉窑的专家。

民国时期,处于收藏主流品种的是艺术价值极高的宋代五大名窑,而不是艳俗之气浓郁的清代瓷器。宋瓷简洁的素色,雾面、不亮,却很美,没有一点花边、没一点火气,素净而沉稳,后世却难仿造。首先,它空灵悠远,寂静无声,静穆幽深。其次是厚重意浓,舒适幽雅,神采自然,风骨不拘。流溢美的功力,不是体能的力,是内在的、气韵的力。看着它,不会烦躁,不会不安,使人愤怒,令人心灵平和,静下心来慢慢体会,然后,若有所思,心有所悟,又有所得,身心为之健康,美好的事,就是这样。

古朴典雅,清雅俊秀,美在诗意。我个人觉得,极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先做乘法,再做除法,能够认识、掌握繁复的技能,极简只不过是把能省略的尽量省略,留下本真,朴素,纯色,足以抵得繁红满枝雀鸟闹,甚至比金镶玉嵌的容量更大,因为体现了独立孤傲、旷远放逸的襟怀,表现了空、虚、寂、静的禅意,心灵得大自在的意,尽在不言中、超越一切秩序的美,尽在瓷器外。仿佛做人,越简单、越难,越高级,但是经历了、到达了,便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达到不一样的人生。

大家五大名窑瓷器鉴定口诀,记住了:哥汝官钧胎色灰,官胎质密釉下垂;汝窑薄胎又裹足,钧胎重厚超汝官;胎薄体轻认定窑,竹刷芒口泪淌垂。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如何分辨汝窑呢,主要看形听声,口诀如下:胎薄釉薄色天青,釉中开片扣木声。撇口撇足肚如鼓,灰胎硅化芝麻钉。

钧窑,位于河南禹州市,高温釉中含有铜,钧窑常常带斑红:红斑蓝釉有过渡,蚯蚓走泥纹路行。蟹甲青斑胎泥细,高岭土久亿年成。

对定窑唐、宋釉的区别,口诀如下:唐定色灰宋发黄,宋时泪滴灰点唐。南宋生硬北唐轻,黑定无色暗点藏。

例如,一件出土文物,如果想鉴定,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上面泼凉水,然后闻是否有墓地的味道,埋的时间越久,土味越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校园:陶宝宝的掘金时代 一等俏农女 爆炸头条:宠妻冷少太霸道 误惹暗帝:惹火重生妻 重生2010:从贴吧神帖开始 BOSS不温柔:推倒小萌妻 误惹腹黑男:老婆再爱我一次 绝世天才幻术师 萌妻乖乖:回到古代嫁贤夫 混晓以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