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所谓长远(二)(2/2)
……
有人就呼啦啦地跑下来,一边抢桌子,一边道:“杜先生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她策马往府衙去,报了来路守门的差役很惊讶地打量了她好几眼,迅速进去通禀,过了一会儿就跑了出来,道:“杜先生,大人在班房里等您。”
人后,小萝卜拉着跛子低声道:“我也出名了。”
“往后,只要杜先生您来我们馆子里吃饭,都算我们的。”
“杜先生,小萝卜可怜啊,他没有娘,这么小的孩子没个女人照料,怎么行呢。”
程公复看过递给刘公宰,他回道:“论起来,也是剑走偏锋。但无奈,如今天下人倒不看重真正的底蕴和实力,而是只顾她这场辩讼是不是痛快。”
“不敢,不敢。”小伙计麻溜地出去做事,周肖噗嗤一笑,道:“如此看来,这一路我们很有可能,吃饭不用钱了。”
“有劳了。”杜九言进去,吴典寅起身迎了她一步,道:“杜先生这么快就回来了,还以为要等到年中呢。”
“那你别急,多和吴大人走动。”周肖道:“吴大人在京城或许微不足道,但在宝庆府,还是能护着咱们一二的。”
杜九言颔首,“贺成吃了亏,述职是不成了。我觉得他可能会胡乱攀咬,既然我知道,那当然要给吴大人通个气。”
杜九言和小萝卜道:“你爹我,居然也有人来求墨宝。”
“成名还远,也就给儿子攒点好人缘,将来儿媳易进门啊。”杜九言道。
小萝卜皱着鼻子,“跛子叔嫉妒我。”
杜九言似笑非笑道:“这么说,我成了你人情了?”
跛子盯着杜九言长长的叹了口气。
晚上,夜宿客栈,小萝卜一进门就喊道:“杜九言爹,小萝卜我饿了。”
如若再折腾得罪不该得罪的一班人,将来这个行当会不会再变回下九流,也未可知。
杜九言就盯着门口,伙计笑嘻嘻地推门进来,周肖就去默默将门关上,并站在了门口。
人群这才依依不舍地往外退,等人都走了,宋吉艺啪地关了门,道:“好、好、好可怕。”
“是啊,我爹是杜九言,我是小萝卜。”小萝卜捏了捏自己的脸,扯了扯朝天辫,“像不像白白的萝卜呢?”
程公复点头,道:“燕京之所以会稳,是因为他们深谙门道,所以多年来他们稳稳当当不急不躁,才让人觉得他们底蕴厚重。”
“所以,此人虽有才,却少了远见,不久将来必定会吃亏。”付怀瑾道。
“人怕出名猪怕壮!”跛子道。
“行了行了。”窦荣兴和钱道安几个人看不下去了,“各位,各位。杜先生赶了一上午的路,饥寒交迫,就让她先吃饭,行吗。”
“洗衣做饭,也有人帮忙,实在不敢劳烦。”
这些他都不关心,京中的大人们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也不是他一个外放的知府能干涉的。
杜九言拱手行礼,道:“京城再好,也不如宝庆府啊。由大人治下,学生睡觉都想甜。”
薛然说着,心里头堵着一口气,这场官司居然真让她达成了。
“还没吃饭啊,那您快吃,我们在楼下等您。”
“绝对不是,绝对不是。”伙计解释道:“今儿我做主,先生今天这一顿饭,随便您吃什么,都是咱们请。”
宋吉艺摇头,“狠、狠!”
“知道了,知道了。”伙计笑呵呵地道。
“我做家务很麻利的,饭也做的很不错,我……我去您家做个丫鬟也是可以的。”
“杜先生谦虚了,您说的句句都在点子上,可见你这政事,还是很有天赋的。”吴典寅面上笑着,但心里却是凉飕飕的,杜九言说贺成递交的卷宗里掉了一封李执的信,钱侍郎夸赞了,又说贺成和大理寺的吴大人一起去御书房告钱侍郎。
“真正的哗众取宠,不过如此。”
“都说杜九言能言善道,幽默风趣。上次办公事还不曾领略,今天算是见识到了。”吴典寅请她坐,道:“马玉娘的案子,本官已经知道了,恭喜杜先生,一战成名。”
但是,这不妨碍他期待。
小萝卜一下子跳起来,“可以省好多银子哦。”
“如果只求痛快,那任何讼师都能做到。”
客栈的东家摆着手,“不亏,不亏。杜先生现在的名气那么大,怎么都不会亏的。”
二月二十,宝庆府在望,杜九言道:“你们先出城在城门外等我一会儿,我去府衙拜见吴大人后就出来找你们。”
吴典寅摆手,“堂堂杜九言,本官就是想不喜欢也不行啊。”
小萝卜点着头,摸了摸小包袱妥妥当当的银票,笑嘻嘻地道:“爹啊,我有分寸的。”
薛然反驳道:“什么象征和意义?不过是挑起事端而已,什么女子和男子一样,什么生命平等,她提倡这些理论,不过是知道百姓喜欢听这些而已。”
但他觉得,这卷宗里掉出来的信,贺成很有可能会扯到他的身上来。
“我的字不好看,”杜九言尴尬地道:“东家您这大价钱,会亏的。”
“是,杜先生。”伙计道:“我再给你们拿一坛酒上来,这是我们东家自己酿的,特别的好喝。”
“是因为贺成?”钱道安问道。
“真热情啊。”小萝卜趴在车头叹道:“怎么前面都没有遇到这样的呢?”
杜九言道:“那就多谢了。”
伙计嗷嗷叫。
看来,他要仔细打听运作一下才好,否则哪天丢官丢命,他都还是糊涂鬼。
“却不知道,讼师这一行不是她杜九言一人,如她这样为了一己之名而三番五次强出风头,只会将路越走越窄。”程公复叹气,道:“这年轻人,未进府学,确实差了一些。”
“杜先生先回邵阳,改日本官去邵阳,再寻杜先生说话。”吴典寅亲自送她到门口杜九言拱手出了府衙。
吴典寅站在门口,眉头微拧,面色沉沉,回道书房便给京城去了信。
杜九言在门口取了马,刚在街上走了几步,就听到有人激动地喊道:“杜先生,您回来了!”
价值取向的不同。有人觉得这是天下讼师的大局,先让讼师一行不会再掉到下九流,再去谈讼师的职责。有人坚持,即便掉到下九流,那也要辩好手中的官司。
嘎嘎,感觉这个问题很高深,不能再深聊了,会暴露我没文化的真面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