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抛尸现场(二)(1/2)
第372章 抛尸现场(二)
“卑职说了,杜先生或许觉得卑职在推脱,实在上,青义河通运河,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往来的游船和客船都很多。而死者又是这样的死法,且一直无人认领。”
“所以卑职认为,是过路的客船上丢下来的,所以在京城没人认识她。”
杜九言问道:“单捕头可问过张山夫妻,他们的渔网是何时下水的?”
单德全一愣,这才对杜九言正言相看打量了一眼。他知道对面是讼师,所以才有所轻视,毕竟讼师专擅辩讼,查案件一直都是捕快的职责。
杜九言带着这么多人来查案子,还是一个他都没有查明白的案件。所以他认为,他们不过是走个过场,最终也肯定是毫无收获。
所以他抱着轻视和等着看戏的心态在和她说话。
但是,就这个问题,让他不由自主对这个年轻人多看了一眼。
能问出这个问题,可见她对查案有着一定的经验,不是滥竽充数做做样子。
“刚才遗漏了这一点。”单德全回道:“我问张山下渔网的时间,他是亥时左右下的网,第二日卯时正起网。只有这个时间,江面上的船最少。”
“第二天早上城门炮响的时候,我们已经到江边了。我起网,一上手就不对,感觉沉的很。”
他知道吴文钧早上堆在一起的案件是什么,所以他先让杜九言抽拿。
桂王一直坐在一边没有参与,神色平和地喝着茶。
青义河不算宽,两岸树木都是村庄,谈不上美景。
杜九言朝门口看去,果然看到申道儒带着十个人进来,看不出是讼师还是学生,但一个个显得很自信,精气神很不错。
“杜先生还想去宋记看看吗?”单德全问道。
“死者是被网缠住了吗?”杜九言问道。
张山摇头,“没有,她就躺在渔网里,手脚都没有被渔网缠住。”
“下网的时候天都黑了,天上的月亮也不亮。孩子他娘还打着灯笼呢。”
杜九言问道:“当时来往的船只多吗?”
张山尴尬地看着杜九言,“这实在是……我们仔细想想行吗?”
凶手抛的尸被打捞上来了,他就很有可能在岸边看的。
杜九言颔首,“劳驾单捕头带我们去找张山夫妻。”
“多谢,多谢!”申道儒说着,侧目看着门外。
“不相干。只是想让你们回忆的时候更加认真努力一点,然后我再给与一定的报酬,这是应该的。”她说着,和单德全颔首。“单捕头我们走吧。”
单德全道:“查船只要用的时间太多,据卑职所知,杜先生只有十天的时间吧?”
“王爷慢走!”申道儒一直送到门口,直接桂王和杜九言都离开了,他才转头和齐代青拱了拱手,道:“又要给大人您添麻烦了。”
“彼此彼此!”杜九言说着,道:“那您查,我们就先去河边走走,找找灵感。”
杜九言带着大家走了一遍,“这条河往上游是入运河,那么往下游呢?”
单德全看不出来年纪,按照他最大的姑娘十二岁的年纪推断,张山不过三十出头,可看他这张脸,说是五十杜九言也是相信的,苍老黝黑有些带头呆脑,并不灵活。
申道儒道:“杜先生慢走。”
“在呢,”大姑娘冲屋后扯了一嗓子,“爹,捕头大人来了。”
那么,如果真是路过船只将女子丢下来,那就只有可能是路过的赶路的客货船。
单德全摆手道:“不会,都是应该做的。”他心里头惊讶的很,因为杜九言不但办案手法老道,而且比他这个从业十几年的人考虑的都要周到。
“可有什么看热闹的人,让你记忆深刻?”杜九言道。
但因为是水上要道,来往的船只确实很多。
张家正屋拖着五间,四个女孩子在门口剥豆子,一个在晾晒衣服,还有一个年纪最小的姑娘正抱着个虎头虎脑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坐在门口吃米糊。
杜九言含笑道:“不敢!”
“不过也没有想到是人,我们夫妻两个人扯了半天,等车上来白一堆,真是吓坏了。”张山想到那天早上的情景还心有余悸,“我们拖上岸来,天已经大亮了,村里人都来收网了,他们看见了都让我报官,我就去衙门了。”
张山的女人生病,正躺在床上,她翻了个身体冲着外面,虚弱地道:“时间太长了,我记不起来了。”
这不奇怪,换做是谁都会这样,杜九言颔首道:“没关系,这两日你们夫妻可以细细聊一聊,若是能想到就去桂王府,随便找谁。”
杜九言颔首。
“多!因为村里人都围过来了,就引着许多路过的人也来看。”张山回忆当时的情景,“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
四月二十一日,是月底,月亮不会很亮,又已是亥时,这个时候不可能有画舫还在游玩。
她说着,就有货船从水面经过。
查船只的事,并没有写进卷宗里,如果她不问,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杜九言打量了一眼齐代青和单德全,不知道他们是有意隐瞒,还是真的疏漏。
齐代青道:“先生客气了。先生不管有什么需求,只管提,齐某一定协助。”
如果是前者,那这次办案她应该防着他们一些。
“我这几天好好想想,等想到了再告诉你们行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