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公堂推断(一)(1/2)
第821章 公堂推断(一)
府衙的大门是开着的,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连伯早早就来占了个位置。
他一来,顿时有人跟从,小声问道:“连伯,这是又开堂了吗?我刚才好像看到郑主在里面呢。”
“这次审的是郑三爷失踪的案子。”
“那被告是谁啊?”
连伯道:“被告是梁二公子的妻弟,梁氏的人。”
两者身份,顿时引起众人极大的兴趣,有人低声道:“这算是两家打官司吗?”
“算是吧。”连伯道,“一会儿认真听,不要乱说话。”
大家都跟着点头。
“连伯,连伯,这样听不会有问题吧,贵人们会不会不高兴?”
“啊!”杜九言惊喜不已,冲着郑文海竖起个大拇指,道,“不愧是郑主,您见多识广,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了。”
郑文海颔首,道:“那就让郑瑜告!”
“但是,如果是管凡做的,那么他就一定要有同谋,因为在七月二十一以前,他一直在崇安,并不在升龙。而郑文银却是二十日中午进了升龙城后,才失踪的。”
“如果十六那天去取钱的就不是郑文银,其后所有人看到的郑文银,都是由凶手假扮的呢?”杜九言道。
杜九言道:“可是,有好几个人看到郑文银了,并表示,那个人就是郑文银!”
杜九言说着看了一眼书记员。
“拜见家主,拜见杜先生,拜见刘大人!”郑瑜一一行礼。
郑文海也不相信,郑文银对他的忠心他还是相信的。
郑文海颔首:“杜先生让你做原告,你就做原告吧。”
他实在等不及,杜九言要怎么辩这个案子!反正他丑话放在前面了,要是杜九言偏袒管凡而做假的话,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妥协的。
“没有别的?”
杜九言颔首道:“这样的怀疑,也算是有理有据!”
“有个问题,”郑文海道,“会不会取钱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是郑文银?”
郑文海就看着杜九言,道:“杜先生,开始吧。”
“你说。”杜九言忽然指着书记员问道。
刘永利白了他一眼,接着和杜九言道:“你接着说。”
她并不是在乎听众多少。
书记员感受杜九言的视线,立刻拿着记录证词的卷宗,上前来让差役签字画押。
“在七月十七的崇安,十九的交安,他用同样的方法,将余下的银子,兑换成银票!”
杜九言看向郑文海,扬眉道:“郑主,您看您要做原告,还是请郑文银的儿子郑瑜来做原告呢?”
郑文海嘴角抖了抖。
“如何说,有区别吗?”郑文海还真是不懂。
“并且,在二十那日在崇安城门外,管凡曾和郑文银碰到过,当时两人还聊了两句。”杜九言说着,看着管凡,“当时你们说了什么?”
差役上堂来,磕头行礼。杜九言问道:“那日,你清楚地看到郑文银进城了?具体是什么时间,你可记得?”
郑瑜跟着点头。
“顺利领取军饷银票的郑文银,在当天下午,就在升龙的郑氏钱庄,兑换了一百万两的银票。他一个人,用马拉的板车,用了四次,将银子运到一个空置的院子里。”
“他儿子告,就有两个名目,杀人、抢劫。您告当然也可以,当然他儿子做原告,在情理上,更通顺一些。”
“其后,他找到黑市,将这一百万银子卖了,重新换成别家钱庄的五十万两银票。”
“应该是从郑文银到升龙,领到军饷的银票就开始了。”杜九言看向郑文海,“郑主,当日您是什么时辰给他军饷的?”
郑瑜脸色一变,摆着手道:“不、不可能,我父亲对家主忠心耿耿。”
“为什么能确定他是在二十一中午才失踪的?”郑文海问道。
“可是,管凡有什么厉害的手段,威胁到一向严肃稳重的郑文银呢?”杜九言问道。
“不过本官记得,郑氏抓、告管凡时,说的是管凡在那天遇到郑文银后,才见财起意,对他动了杀心,可是如此?”刘永利看向郑文海和郑瑜。
“原告是谁?”刘永利问道。
“几间钱庄的伙计,都能证明,当时去兑换的银两的人,就是郑文银!”
他作为家主,要是一会儿和管凡在大庭广众吵起来,就太失脸面了。
“不会的,上次我们不也偷偷听了,贵人们不会生气的。”
郑文海回道:“午时过后。”
“下午申时不到的时候,当时郑三爷骑着一匹棕色的马,我还给他磕头了。”差役回道,“郑三爷还和我笑了,他平常都一脸严肃不苟言笑,这天却冲着我笑了,所以我记得很清楚。”
刘永利颔首,道:“传!”
“当时没有查明查清,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郑瑜也不是非常的清楚,朝郑文海看了一眼,见对方没有反对,他接着道,“很有可能,管凡就真的有同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