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国公大丧(1/1)
卫骞生前为人谦逊,不喜奢华张杨,所以安国公府一直清雅恬静,可如今的接连变故,已无往日的雅致,被白色覆盖的府邸,看上去落寞又悲凉。门前的灯笼随着秋风摆动,满院的萧条,让人忘记这府邸曾经的风光。那些身着素服的仆妇小厮们,脸上满是麻木的表情,只有吴二、青儿、月云和若灵的脸上,总是挂着泪痕,他们是真心实意的想替自己的主人哭一场。平日里最活跃的辛姨娘,却异常的安静,不知她是心中感到愧疚还是害怕着什么。很多人认为她心中怀着恨意,恨卫骞,恨苏氏,恨卫蓁,甚至恨整个国公府,但卫蓁却并不这么认为,这不是因为她相信辛姨娘对自己父亲的感情,而是相信辛姨娘心中渴望的是地位与利益。卫蓁以为辛姨娘会大闹一场,或是做作的哭泣抱怨,但是她没有,她只是做出悲切的样子,安静的在她应该在的位置上做她应该做的事。
卫蓁本就觉得父亲的案子、父亲的不禄都十分蹊跷,辛姨娘的态度让她更加怀疑,并不是因为她对辛姨娘充满恶意,而是她相信,最难改变的便是本性。卫蓁细细想着整个事情,她要做些什么,可是府内事情已经令她焦头烂额,仔细思量后,她决定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父亲的挚友、门生,那些愿意帮助她的人。
卫蓁穿素服,以报丧之名诚恳的求见左丘捷、沈启和萧梦熊,他们是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利益上都会站在父亲这边的,卫蓁先是悲切的讲述自己与母亲的不易,又动情的描述自己对几位叔父的尊敬和他们与父亲之间的友情,几个人本就为挚友的离世而悲伤,再见到挚友的女公子,作为长辈没有不动容的。于是卫蓁说起忠武尉与文渊候在搜查时的粗暴与跋扈,她将父亲的不禄归结于这两个人,将他们有违圣意,将当朝太傅活活气死的嘴脸写得十分详细。三人的反应都出奇的一致,他们本就对此事感到愤慨,再听到卫蓁的描述便更加气愤。卫蓁又道:“小女本是个庸才,不懂得朝堂上的事务,只是因家中母亲病重,家中又无兄弟姐妹帮衬,所以不得已才来求助叔父。请叔父帮着拿个主意也好。”
拜见完三位父亲的挚友,她又找到钱冥和鲁鹤轩,这两个人是父亲最得意的门生,也是父亲最忠诚的拥护者,卫蓁不必去打什么感情牌,只需要将家中发生的事情细细说明,再讲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疑虑告诉二人,钱冥和鲁鹤轩都明白卫蓁的意思,都道:“老师蒙冤,做学生的还其清誉,乃是义不容辞。”卫骞再三道谢后才离开。
待这些事情办妥,卫蓁再回府打点丧礼事宜,因苏夫人伤心过度病倒,只得由卫蓁亲自安排小敛、大敛等事宜。待到小敛时,皇帝亲自前来吊唁,对于皇帝安礼制只需参加大敛即可,但因皇帝与太傅感情深厚,又念其肱骨,所以连小敛也前来吊唁,这引起那些卫骞对立的朝臣们的不少猜测,尤其是令彭风霖和袁礼心中有些不安。
卫蓁亲自门迎接圣驾,行礼道:“臣女跪迎君上。因家慈病中,行动不便,家中又无长兄,故由臣女以孝子之礼,拜谢君上。”皇帝见卫蓁形容憔悴,满脸泪痕,心中不免不忍,道:“起来罢。”卫蓁谢过后,请皇帝入府。
随后卫蓁到卫骞房中,小敛过后,卫蓁袒露左臂,以麻束发,号哭跳跃,苏夫人病得十分虚弱,无法自己行走,只得由月云等几个仆妇搀扶勉强站立,她无法跳跃只能号哭,又因太过悲伤哭得晕厥过去,仆妇们忙将她抬回房中休息。随后撤去障尸的幕帷,卫蓁与众人抬尸到堂上。
一切妥当,卫蓁下堂一一拜谢来吊的客人,拜谢霍玘时,卫蓁一抬头便对上霍玘的那双似潭的双眸,那眼中的悲伤并不比卫蓁少,他悲伤于老师的离世,也心痛于卫蓁丧父的悲痛,他不能说什么去安慰卫蓁,只能这样看着她,他相信卫蓁能读到他的内心。卫蓁确实感受到了霍玘的心,但她也无法与他说什么,只能这样默默的看着那眸子片刻,微微颔首,仅此而已。苏氏自然是不能亲自拜谢了,便由卫蓁代替苏氏再次拜谢宾客。之后卫蓁将左臂的袖子穿好,腰缠麻带,头戴麻经,再次号哭跳跃。来吊唁的宾客也都在冠上加麻续,腰束麻带,随卫蓁一同交替哭踊。
到此算是礼成,于是卫蓁再次来到皇帝面前,跪下道:“君上,臣女感念君上恩德。”皇帝先是一惊,随后道:“这是何意?”卫蓁道:“君上,父亲蒙冤,还请君上还父亲清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