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静待东风(1/2)
蓉妃贵妃前些日子本就劳累,加上夜不安寝,一直在病中,又因安国公之所事牵连,皇帝命她在宫中的灵清观抄经,身体自然越发的不好。卫太傅不禄的消息传到宫中,贵妃悲痛不已,心中郁结一病不起。好在有琼华琼英二人日日细心照料,好言安抚。
对于此事有人幸灾乐祸,笑讽其虽恭维侍奉,依然受到母家之过牵连,也有人心怀恻隐,惋惜其遭遇。蓉贵妃对此倒看得淡,身居高位难免身不由己,有情也好无情也罢,一己荣辱,并不是一个情字可说得明白的。自古以来,多少有情的遭后人诟病,而多少无情的倒令人心生敬佩之情,谁不是以自己的私心去评判他人,而其行事的初衷,世人又怎能揣测清楚呢。这日琼华与琼英才服侍贵妃吃了药睡下,绿菊悄悄进来,道:“公主,十殿下在宫外,说有话与两位公主说。”琼华看了看琼英,道:“你去罢,我在这里守着便是。”琼英点点头,道:“我去去便回。”
琼英出了玥华宫便看见霍珺站在门外,于是上前道:“这会子你跑来做甚?”霍珺将她拉到一旁,轻声道:“上次皇姐让我去查的事情有眉目了。”说罢从袍袖中拿出一张方子,道:“那个安神汤我细问过了,本没什么不妥,里面的东西多是安神助眠的,但蓉娘娘体虚,很多药物都不易服用,何况其中几味药又与蓉娘娘平日里吃的东西相克。”琼英道:“那蓉母妃多梦,睡眠不安是其所致?”霍珺摇摇头,道:“外面的郎中没替娘娘诊过脉,不敢妄言。无论送汤的人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总归是对娘娘不好。今后还是不要用了,饮食上也要多加小心才行。”琼英听罢点点头,道:“我知道了,之后他宫送来的东西我们都不用便是了。那些御医和煎药送药的内侍也要堤防些,饮食上更要小心。”霍珺点点头,琼英又道:“不如我去求了父皇,以后煎药、饮食都在玥华殿里,别假手于人的好。”霍珺思量片刻道:“这样也好。”
琼英又道:“安国公府现今又是何情形?我和姐姐不方便去看看,日日担心蓁妹妹的近况。”霍珺安慰道:“蓁姐姐倒好,她是个要强的性子,现在安国府上下都是她在打点。”琼英叹了一声,道:“就因为她性子要强,我才担心的紧。”霍珺压低声音道:“现在事情有了转机,皇姐放心便是。”琼英忙问其中细节,霍珺道:“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以后再细与皇姐说罢。”琼英点点头,道:“这便好了。你要是有机会出宫,一定要去探望蓁妹妹,也多打听着点消息。”霍珺点头道:“不用皇姐说,我也会尽心的。”琼英又叮嘱了几句,才放心让霍珺离开,自己则回玥华殿服侍贵妃。
卫蓁在卫太傅小敛之时向皇帝进言后,皇帝并未有明确的态度,随后又亲临了安国公大敛、殷奠等礼。而之后国公停殡、出葬、下棺等都以其所承最高规格,此乃皇帝的恩典,这自然使得不少人心中不安,加上卫蓁之前四处奔走也有不少人愿意相助。待安国公丧葬之礼毕后,皇帝先是斥责了穆明哲和彭风霖,又将此案交于他人审理。因此事牵扯到中书省、刑部及大理寺,这三处都不能再直接参与此案,于是皇帝特命侯玉与赵思泽协助宰相沈启一同调查此案。侯玉与赵思泽表面上看一直处于中立态度,但赵思泽乃是穆友声提拔上来的,只因卫骞的案子在利益与穆友声冲突不大,所以穆家一直没有明确动向,他只要揣测着穆家的心思斟酌着办也就是了。而侯玉在此事中,也是没什么好处可拿的,如今既然参与进来便也不得不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利益集团,不求高官厚禄也要求个平安。
而于此案来言,本就是三人成虎,现在如此大张旗鼓的追查此事倒使袁礼等人乱了方寸,于是张氏主动出首了辛姨娘后自戕,使得此案真正的幕后之人得以保全,也算保全了晔王及袁、彭两大家。此案牵扯之人,除了张氏已死,辛姨娘流放,笙儿被打死,其他人不过被贬官或令其告老还乡,算是了解了。声势浩大的国公一案,虽然有些虎头蛇尾,但朝堂之事一向如此,众官员也是见怪不怪了。众看官读到此处难免如鲠在喉,心中觉得不痛快,但要知道死灰尚可复燃,何况人心中之贪念?世间不平事虽多,终有了结的一日,只因时辰未到,能了结之人尚未行事罢了。此乃后话,但留到日后再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