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舌战群儒(1)(2/2)
见大家都皱着眉头不说话,彭禹苦笑着挠了挠脑袋,随机应变,见好就收:“各位领导,各位老前辈们;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只不过是,我这个人爱看书,看完书后呢。喜欢一个人瞎琢磨;我总觉得,咱们中华民族实在是太优秀了,我们每一位龙的子孙,都应该为这份灿烂与辉煌的文明感到自豪与骄傲。至于原因和深厚背景,让我们以后再慢慢地去总结、思考和探索吧?大家不要再围绕着这个话题说下去了,好吗?”
彭禹的话,引起了会场人们的善意笑声,大家的眉头舒展开来,气氛渐渐地趋于缓和。
“彭禹,现在有些人已经把你的作品,定位为通俗文学和通俗歌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虽然前一个问题没有人再纠缠了,也不敢再纠缠了,但是,仍然有人不想放过彭禹,又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新的疑问,他的动机是什么,没人能够知晓。
“存在即是合理。我认为,不管是纯文学还是高雅音乐,不管是通俗文学还是通俗歌曲,它们都是文学艺术的一份子,都是这棵茁壮成长的大树结出的丰硕果实;无论别人给它们起什么样的名字,都无所谓的,只要它们香甜可口,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就可以了。”彭禹还是个小孩子,就算有人这么别有用意的针对他,他也只能隐忍,不敢暴露丝毫的不耐烦。
大凡文人,都有一股令人头疼的天生的傲气和倔劲儿;就算在某些场合和背景下,也是难以克制的。也就是说,很多自以为是的人们,发言和提问从来不考虑后果和场地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不考虑是不是合适,更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颜面。
有关文人的这种怪脾气,彭禹曾经看到过一篇网文,不知道说的是真是假:
有一次,毛-泽-东-主席听说某文人家里珍藏着一本古帖,希望借来观赏,主人无奈之下,只好借给了主席。本来,大家约好了半个月后归还,可是,那人放心不下,没等到归还日期,就隔三差五的往中南海跑,赖在警卫室不走。主席听到风声后,哭笑不得,日期一到,就马上将古帖还给了对方。
大家想想看,那些臭文人们发起脾气来,连主席的面子都不给,怎么会在乎彭禹那小小的颜面呢?
对此,彭禹只能苦笑;并在心里准好准备,随时迎接他们的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