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商周演义 > 第四十三回南王二次伐三山邓九公陈塘请将

第四十三回南王二次伐三山邓九公陈塘请将(1/2)

目录
好书推荐: 风铃怨系列一:怪校奇谈 重生之孤神传说 总裁爹地霸道宠 末世重生:女人,休想逃 林门娇 证道九霄 萌妻枕边宠:总裁,求个婚? 祸长安 福妻难求 大佬她好凶哦

第四十三回:

南王二次伐三山邓九公陈塘请将

韦休息了数月,脑部伤疤方好,但脑门上被石子砸中留下的那个三眼,却永远留在了他的脑门,气得他是咬牙切齿,到处打听,九公兵营中,这飞石将军是谁?

竟作此下三滥的手段,只会暗中偷袭,不是男人所为,下次遇着,定取他的首级。

呵呵,这本就不是男子,婵玉本就是女红妆,书写到这里,黑夜先生大笑之余,忽然想起了在这二千年后的大宋朝,水泊梁山上有一没羽剑张清,他也使的一手好石子,石无虚发,哈哈,他或为邓婵玉的嫡系传人。

看书的,此乃戏说,不必为此去追根寻源,误了书中精彩,这一会且还是平心静气,继续看下面的故事精彩。

且说南兵休息调整多天,又过了一阶段,再也无法耽搁,且三军调整的差不多了,元帅张山即请令南王再次征伐,鄂顺听说,当即准了,二殿下也就附和。

“好,张爱卿此去必能成功,祝你早一日送来好消息,送来那两奸贼的人头,报母后的血海深仇。”

在南王鄂顺的盛意招待下,二殿下整日是花天酒地,雄心壮志已多被磨却,镇殿将军方相看到了,也就不知鄂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看殿下平常并没有一点主张,征伐之事都依靠南王鄂顺和丞相马元、元帅张山等人。方相心里有了懊恼,唉,悔不该带二殿下到这里来,到这里来是投错了地方,元帅张山失利后,南国竟是无主战的战将了?修整了这么多天,依旧不能集齐兵马,如此耗下去,要到哪个时候才能使南兵进击朝歌?才能为国母报仇?

唉,他们这样办下去,究有什么好处,老南伯侯虽死,他们切身的利益难道没有受到冲突,竟是如此海带,我和殿下在这里该怎么办?殿下还小,对母亲的仇正因在气头,若是因此而耽搁,让朝歌那边奸贼当道,岂不是误了成汤江山的前程?

啊,我该怎么办呢?难道在这里和他们耗着,把机会都丢失了,啊,以后可就失去了机会。罢了,罢了,我不能就在这里耗着,不如到殿下那里看一看,看他那里的情况又是如何?或者还是换一个地方,另找他侯帮助。

各位,方相对南王鄂顺失望了,到这里来,有受骗上当的感觉,违背了他初送殿下前来的意愿,这时候他就想到了兄弟方弻,或是见一见大殿下,兄弟两个齐心,方能成就事业,各位,方相在南国虽然也是镇殿将军,但马元张山之流对他却是极少相看,无论多么重大的军事行动也不去通知他。

啊,上面这些话,用简洁的语言说,就是南王一伙把方相和二殿下都架空了,只是在利用他们,借助殿下的威名拉拢下面的小诸侯而已。

方相心中失落,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他顿生离别之心,在一日午后,他乃把言语试探于殿下。

“殿下,南王首战失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嘛?这次他休养多天也没见动静,如此下去,皇后娘娘的血海深仇,何时能报?又怎么来报?啊,国家分裂,佞臣当道,又如何能除?”

“方将军,行军打仗,血战沙场,这个事我也不知如何操持,既有南王和马丞相张元帅两位倾心,我们何不乐得清闲?”

彼时,二殿下在南王的安排下,正在一群少女中间逞英豪,玩少年间的游戏,十三四岁的人儿,对男女之情亦是朦朦胧胧,所以极其专心。

那些女子尊南王鄂顺旨意,务必逗殿下开心,一个个玩的手段竟是无所不用其极。

二殿下的心竟被她们所迷惑,把母亲的仇一时忘却了。

其时,二殿下就把路途中爬山涉水,千辛万苦时的场景忘了。

在路途中那些天,他吃的是山间野果,喝的是涧边溪水,累了,他伏在方将军背上,困了,他睡在方将军怀里,从朝歌出去后,几个月来他是衣不解,带不松。

如今这些往事,殿下只当是一场梦,再不愿去想了,啊,他本是富贵种,哪能吃那些苦头?若不是因为母亲死的惨,在哥哥的带动下和父王闹翻,要拿他们治罪,他怎么能挺住,

啊,那个苦呀,真不想再去回味了。到了南疆,这过的日子多舒服,呵呵,这样的日子才是他应该过的。

生活在众美女间,他好不呷意,好不快活,这样的生活,比起他在朝歌时都犹有过之,他还怎么会想到离开这里呢?因而,当方相苦劝殿下离开时,根本是不能再打动他,双方言语难免就大了些。

“殿下,这样一来,只怕你就丧失了志气。”

殿下白了方相一眼,脸色始有不耐。他心中这会就有点烦方相。

“方将军,你嚷什么?难道我这么大的人了,不知该如何去做,倒要你在这里指导?”

在这里,每个人对他都恭敬有加,不敢有任何语言冲撞,独方相你仗着救命之功,说话敢大声,不讲究礼节?

殿下恼了,想着对方相不理睬,忽又一想,方家兄弟都是这直性子,大嗓门,若不是如此,他们在父王的金殿上也不会反了。

嘿嘿,二殿下不是无情的人,想到了这些,他对方将军也就生了愧疚,谅解了,他乃好言劝慰。

“方将军,你莫急,此事着急不得,你放心,只要有我在这南国,你今后的荣华富贵,皆不可限量。”

方相苦笑。殿下对南王鄂顺抱着幻想,难道他还不醒悟,不明白南王的用心,罢了,罢了,我且去了,不在这里耗着。

于是,在一月明夜,方相不告而别。

各位,本部书里就不再提到他,当然,第三部里他还会出现在牧野。

镇殿将军走了,本也不是大事,多他少他都行,南王正要殿下安心,以便号令群侯。方相走了,他还很高兴。

“走就走罢,在这里不一心,也是难处,他走了,我今后更可以放心而为,不用担心谁再持反对意见。”

张山元帅休养了好几个月,再次发兵,这一次他可以说是势如破竹,直至三山关,如今,他又请了不少有道的高人,拿下此关已经是势在必得。

当然,发兵如此顺利,张山非常高兴,大军初到三水关时,守关主将马方和邓秀也曾竭力抵抗,求援邓九公,但被南军一阵猛攻,马方最后是战死城下,邓秀亦是受了重伤。这一次他伤的不轻,被大杵子杵了一下。

邓九公带着兵马出城,只迎来受伤的长子,心中自是慌乱,急忙退守到三山关,凭借山势险峻,高挂免战牌。

张山强攻不下三山关,倒也没有办法。休整上报南王不提。

且说邓九公迎得长子邓秀归来,见他血肉翻外,不禁倍感心酸,在战场上为将,生死已是置之度外,不是自己能掌握,邓秀虽是受了伤,能得一命归来却是不错。唉,上阵父子兵,难道我们父子的命运就该如此,血染沙场?

想到这里,九公就问儿子,“儿呀,对方增加了哪些强手?马总兵又死在谁的手里?”

邓秀伤痛在身,面对父亲的询问,他只能强忍痛楚回答。

那一日,张山领着兵马到了三水关,马方和邓秀见敌人甚是杂乱,就犯了轻敌大忌,主动开关迎击。两军在关下见面,马方见头阵,却是一光头大汉迎击,二人面对,马方道:“张元帅,带这样的兵你也敢来犯我边关?啊,你营中是不是没人了?却让一奴隶前来,这不是丢你脸吗?快回去吧,找一有名的上将前来。”

各位,马方说出这个话,其中有一道理,这里要说清楚,那时候,战俘为保性命,都自愿为奴,生子后亦是奴隶,其后,世世代代便都做了这一方诸侯的奴隶。但是,作为他的后世,必难甘愿就作奴隶,瞅着机会就会想着逃跑。

因而,凡是为奴的,各家主人多将其剃光毛发,烙上印记,或在脑门,或在顶部,这样,就使他们跑也没处跑,到哪里被逮着还是奴隶,况且,跑了再被逮着,还要遭来毒打。所以,他们的这个手段很残酷,致使大多的奴隶不敢再跑。

当然,也有侥幸逃脱的奴隶,躲在深山里不敢再现身,他们在那深山之中建起茅舍,彼时,奴隶社会已处过渡时期,奴隶渐渐转化一部分为平民,一部分人已经渐是自由身,那些逃在深山的人,也就渐渐的多了。

呵呵,他们后来竟是成了一派,以光头烙引为记,行走世间,初以乞讨为生,后来更得外来精华,练得百般变化,演为己用。

至多少年后,他们的后世竟演变成为中华第一大教派---佛教,哈哈,各位,这里又是戏说,又是戏说,不必追究根源,以为那时候只是奴隶社会就没了这等事来。各位,此皆是后话,诚信诚信,信则以此为是。追根的,莫以此为过,本书原本以戏说所集成,也就不多在此一处。

呵呵,闲话且住,且接着来看书中精彩。

光头大汉见马方言词尖刻,当然生气,也不多说话,即用头脑撞了过去。

马方不提防他这一招,手中刀尚没舞起来,就被撞伤倒地,手中的刀也就掉落了。

只一下就败了,真丢人,窝囊呀,马方羞惭了脸,他道,“暗中偷袭,小人行径?你倒是什么人?”

光头大汉道:“你老小子竟敢目中无人,叫你尝试我铁头张远的厉害。”

他又撞了过来,马方挣扎,与其搂打在一起,一个是铁头有神功,一个是通背镇三水,双方打有五六十回合,马方又被张远踹中几脚,竟是奄奄一息,张远身后又抢过来几个鬼模样的人物,乱刀结果了马方。

邓秀看到,大怒,他提马上前,挺枪便刺,张远被他枪尖察过,翻了一个跟头。

那边韦就说:“这是我的老对子,张大师把他让给我。”

他挥着杵上来,双方打有几十个回合,邓秀孤掌难敌,被杵扫中肩膀,拨马逃回本阵,元帅张山即挥兵冲了上来、、、、、、

、、、、、、

九公听邓秀如此一说,已是无语,后来的事情,他已参与,知晓甚是,当时,他再想带援兵压住阵脚,阻挡南军追兵,然而,张山大军已经趁势如泰山压顶,不能阻挡了。。

九公弃关而走,幸在来时,女儿婵玉对他说了一句话,方使全军能顺利退到三山关内。

“父亲,女儿今日体弱,不能前去,为防不测,请求父亲,由女儿在你们归来的路上作点布置。”

女孩子难免有气血不顺,身体不便的时候,所以,九公听婵玉的话,虽感有点儿秽气,但却没说出口,只是按她的意思,交了她三百亲兵。

各位,婵玉来事了,身体不好,没有参与救援哥哥,待父亲带着兵马走后,她却安排几百人,在去路上,寻最险要的地方布置了巨石。

张山率领大兵正追赶邓九公时,两边忽滚下许多巨石。

张山怕中埋伏,不敢前追,九公带着太鸾及其邓秀等人方从容脱身。

此一战,除折了三水关主马方,其他的损失并不是很大,邓九公清点了人马,心里稍安。

吓退南军,婵玉即来见父亲。

“父亲,南军虽是暂退,他日必来反扑,以我军现在的情形,只怕难抵,唉,虽说当今大王封你为平南元帅,却并无兵马追加来,我军这以后该怎么办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