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兵不厌诈(2/2)
等敌军一乱时,蒙古重骑兵就会近距离冲杀,往往都是成为蒙古重骑兵刀下亡魂,挨打的份居多。所以为何蒙古军队往往都能以少胜多,大致对阵的方式就是这一个基础,再加上阵式及战术的配合,往往敌军是很难对抗的。
实际上,蒙古人是利用了我国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战例的传统方式,分兵诱敌,集中优势兵力斩首。
严格意义上讲,像在欧洲当时的条顿骑士团这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士气高昂的古代职业军队不应该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会被蒙古人消灭的,但是速不台则是充分利用了欧洲骑士的骄傲、迷信,引诱骑士们自己打破阵型进入圈套——面对“魔鬼一般的鞑靼人”突然落荒而逃,虔诚的欧洲骑士们很容易相信是上帝显灵帮忙,我们的上帝救了我们,蒙古人才会落荒而逃,因而不顾一切地一脑袋扎进了蒙古第二次远征军的圈套。这个办法是蒙古军最为常用,也是习用的战术。利用骑兵的快速败退的效果,来麻痹敌人,往往沉不住气的敌将会追赶蒙古军,往往都会落入蒙古军预设的陷阱之中。
蒙古部队在每次作战之前,都会派大量的斥候骑兵出去侦察敌人情况,然后再作下一步的作战布署,这是一种很先进的做法,先了解敌人作最正确的反应,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谁先采取主动,往往在战争之前就己经注定谁要先胜了。
最典型的战役就是哲别在攻打花剌子模国中城堡时,因为久攻不下,无法持续前进。而哲别突然想到换一个方式,改用诈败的方式,于是,哲别在附近设伏了很多伏兵以及弓箭手在他们预设败退的路线之中,就等敌军落入这个陷阱之中。果然在哲别久攻不下后,突然,有一天哲别大规模部队往后撤退,敌人将领一看后,咦,跑了,快追,变倾尽主城之兵力出城追击,殊不知这只是哲别用的一个战术,全军中了伏兵的攻击,这种是典型的诈败范例之一。”
“有点意思,蒙古人看来把我们的孙子兵法吃的很透啊,是不是跟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有些类似呢?”张魁听完说道。
“也可以这么说,蒙古人还有一种战术,这种战术则是配合口袋战术的应用在大范围的平原作战时来使用的,讲述的是骑兵系作战方式,这也是相当聪明的作战方式,不得不承认成吉思汗的是个天才。我给你们画图,你们就明白了,”格日勒在纸上勾勒了起来。
“我们都知道西方的兵团一贯喜欢用摆方阵的队形来攻打敌人,这个绝对是他们的弊端,也是西方作战惯性吧,你们看,这是我画出来的两军对阵前的摆示。蒙古军主军往往是在前面吸引敌人用的,大家都知道蒙古军主帅往往有时候是冲在最前面的,这也是习以为见的。
以上两军对冲,蒙古骑兵都会把主帅放在最前面,先以主帅为前以作为诱饵,先是先行作战一阵子,然后开始败退,当然这是佯败而不是真的要败。因为蒙古给欧洲人的感觉都是战无不胜,若看到败逃,敌军一般都会想跟上去杀个落花流水,如果敌军追击蒙古主将,正好就中了蒙古阵形陷阱,等到了两翼军队围起来之后,蒙古部队会反过来冲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