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七章 改革(二)(2/2)
“玉幡竿”孟康的船造局,负责明义军船舶、船务等工作
“铁笛仙”马麟的宣传部,编撰各种新颖的舞台剧,宣传梁山的光辉形象;
“母大虫”顾大嫂的妇联,专门负责为妇女、儿童伸张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等事项;
孟觉的研发部,召集各种能工巧匠,组织研发各种新发明。
糜忠、“金钱豹子”汤隆的匠作部,负责各种武器、、装甲、攻城等器械的制作;
“玉臂匠”金大坚造作部,各种兵符、印鉴的制作及防伪工作;
“紫髯伯”皇甫端的农牧部,负责明义军的农业、畜牧业、渔业的发展和规划;
“神医”安道全的卫生部,负责明义军医疗、卫生等事务;
……
等等,这些部门比较重要,但又不足以单独划出,就把他们都划归到六部管辖,实质上却是单独运营,这些部门的主管在六部都挂副部职位。
六部以下,由于人手不足,梁山政务系统中还有许多职位没有划分出来,暂由政务丞和六部之人兼任,等以后梁山地盘扩大,再行添加人手。
随后便是各地方分别任命有的区域行政主管,梁山、镇海城(蓬莱岛)、抱犊寨(河东)各设县令一名,主要负责当地势力范围内的政务系统,下设分管部门主管多名。
政务方面讨论完,便是军事系统方面。
花荣把军队最高军事指挥系统称为军机处,军机处主要负责军事决策、军队调动……等重大军事指挥行动,凡是需要调动军队的事情,都必须通过军机处的决议。
陈箍桶、“梅大郎”梅展两人率先进入军机处。
花荣还把后世政委、参谋的概念加入了军队系统当中,但是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实在是短缺,政务系统都不够用,那几个懂军事更是政务系统宝贝疙瘩。
陈箍桶回来之前,有几个懂军事的文人,都被闻焕章塞到了重要岗位上,死死捂着不愿放人,最终陈箍桶强抓了几个过来,这几人里面最受看重的有两人。
第一个是从女真人手里换回来的俘虏康公弼。
康公弼文韬武略皆是上上之选,在辽国做过州军事判官,做过枢府令,做过县令,监过州府钱粮杂役,每个职位都做的非常出色,绝对是一个军政经验极其丰富的大才,在达鲁古城一战中,被完颜部落俘虏。
这人本是闻焕章钦定的吏部部长,却被陈箍桶强挖过来,闻焕章只能自己顶上去。
康公弼作为陈箍桶的副手,协助陈箍桶、梅展两人,共同把明义军的军机处架构组建起来。
第二个被看重的是登州牢房中救出来的“孙佛儿”孙定。
孙定在开封府做了多年牢狱孔目,对于各项刑法律规烂熟于心,更难得的是,此人出淤泥而不染,不畏权贵,正直而懂变通(高俅手下保林冲性命),正是军队督战紧缺的人才,同样被陈箍桶挖了过来,在军中抓起军法、督战之事。
其余几人虽对军事方面不如两人精通,但也都粗通,培养一番,下放到军队中,主抓军队生活、军纪还是没问题的。
军机处以下便是各兵团的主要长官。
兵团团长,称为统领,负责军队的训练作战等军事行动。
兵团政委主管军队日常生活、后勤、思想等工作。
参谋相当于幕僚。
至于军衔系统,花荣并没有使用宋朝的武官官衔,宋朝的武官如:承信郎、保义郎、武义郎……等等等等,什么什么郎、什么大夫的,从上到下有五十多个,每一个郎都对应一个品阶,让人一听就头晕,根本就记不住哪个郎是从七品,哪个郎还是七品,哪个郎正九品,哪个郎是从八品……
虽然这些官衔的名字听起来比较高大上,但是太过绕口了,让新人记这些一字之差,错千万里的官衔,绝对是个脑力活儿。
花荣脑海中有着后世成熟的军衔体质,简单易懂,直接就把几十种一听就晕的郎,给抛弃了。
将校尉士兵五个阶段,简单易记,相比那些花里胡哨的称谓,将校尉士兵更符合军人简单、硬朗的作风。
一连几天的大会小会,终于把整个改革的事项理顺清楚,明义军这个麻雀虽小,但是已经五脏俱全。
有了这次的改革,明义军以前靠个人义气维持忠诚度的体系,将会慢慢褪去,有功赏,有过罚的严谨体系,让明义军像是一块不断被锻打的铁锭一般,去除杂质,更好地融为一个整体,让明义军这艘战车越走越强,直到不惧任何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