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琅琊周王寺(1/2)
殴雪君听到这声雪君,满意于王奇山的识趣,嫣然一笑,如百花盛开。
“二百年前,申崔郑卢王五大世家于琅琊建周王寺,供奉周文王神像,并集合天下书籍,修万卷楼。设立琅琊文庙学宫,奉孔丘为至圣先师。此后,天下学问皆出于文庙学宫。琅琊周王寺,隐为诸侯、百姓之望。江左五国王室,即为彼时北方诸侯的后代。琅琊周王寺颁布《百家氏族谱系》的最新版本中,江左五国之南楚与南周可为侯国,余下三国为伯国。”
王奇山笑了:“公、侯、伯、子、男,南卫如此富庶才是伯国,怎么看也比南楚、南周两候国强点吧?上面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百姓至少还有个名义上的共主,周王室。如今的北地五大世家、三大公国与江南诸侯,氏族百姓,以琅琊周王寺供奉的,一个死人为望。那些文人雅士,英雄豪杰,不觉得荒唐可笑吗?”
那琅琊周王寺,很有点众诸侯之太上皇庭的意思。琅琊万卷楼,可说是“皇家”图书馆,都看不出什么猫腻。只有琅琊文庙学宫,莫非是个暴力组织?
有秦皇汉武的范例在前,如果五大世家仅凭学识、郡望、礼教就能扛起中原大地一片天的,那些出身王室勋贵、军阀、藩镇的枭雄们的雄心壮志,鬼谷传人的偷心窃国之策,莫非都被天狗吃了?
比如薛二的父亲金陵候,就很有一统江东的意思。
殴雪君不语沉思,王奇山心里一沉!果然有猫腻啊。
随即换个话题道:“雪君以为,五大世家为何能呼风唤雨?”
“雪君愚昧,不明白。”殴雪君凝神,清澈的目光中,透出一丝难得一见的锐审。
王奇山恍然,原来,这个女子真真是大有来历。那种锐审的感觉,他只从做了一辈子预审的老前辈那里,略微体验过,却再也难以忘怀。
只怕从昨晚到如今,都是逗自己玩儿呢。她能在这乱世中从容行走,不为各路诸侯豪强羁绊,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王奇山决定再试探一下,他一咬牙,问道:“雪君,知道慈航静斋吗?”
“那是什么?雪君的师君,未曾与言。”殴雪君似笑非笑地答道。
师君都出来了,王奇山决定老老实实做人,不玩什么花样了。
他两年前被招来侦破假币案时,曽数次听到过这个称呼,是对来自大昆山的世外高人的尊称。
殴雪君,不是来自白云观,就是有个来自大昆山的师父。
只是,殴雪君的表情、反应,看不出是否听说过“慈航静斋”这个专有名词,很是可疑啊。
“我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不多,说错了,雪君莫笑。我以为,琅琊周王寺制定的《百家氏族谱系》,为天下士族制定了门第的高低,为贵族世家排定了等级尊卑秩序,这或许就是他们钳制天下诸侯的工具之一。”
这次,轮到殴雪君玉手抚额,笑言:“奇山君,请说人话!师道尊严,古来有之,算不得什么。”
王奇山愣住了,“奇山君”这三个字,是警告吗?师道尊严……
王奇山苦笑着道:“实际上,我对这些东西也不是太懂,都是随便说来。不得不说,师道尊严,真是好东西。”
“这就是关键所在了。”殴雪君叹道;“教会天下每一人看书识字,何其难也。没有师道,何来学问?”
“在我们那里,这不是问题。”嘴上这么说,想到花花世界那边,建国后用了整整三十年、一代半人的时间,才大致完成全民基础教育系统的建设。王奇山有点心虚。
“在这里,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不只是语言与文字的问题,是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人,总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谁也不想做离群的孤狼。”殴雪君的手,不经意间从茶几上掠过。
那里,有一本硬皮封面的书籍,《论语》。
从“资源如何分配”到“孤狼”,两人相视一笑,似乎隔在他们之间一堵墙,忽然塌陷了。
聪颖的殴雪君,已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她提醒他,有些话不能乱说,尤其在儒雅楼这个敏感的地方。
书架只能隔绝无心的窥视,有心人,能很轻易地听到他们的交谈。
因了殴雪君,周围的数个格子都坐得满满的。
而王奇山,对殴雪君的来历,也多了几分忌惮:这个女神的见识与理解能力,至少与他这个来自花花世界的人在同一层次。
在花花世界的历史上,曾经在隋、唐时期呼风唤雨的五大世家,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在与皇权的碰撞中,失败了。
在这个世界,由于出现了某种特别的原因。士族阶层建立的琅琊周王寺与文庙学宫,实际上是知识文化领域的“自我封建运动”,更厉害的是他们祭出了师道尊严。
师道尊严这四个字,在他们的表述中,已经出脱礼教的范畴,有点宗教的味道了。
被他们奉为盛典的,是摆在殴雪君面的那本装帧精美的《论语》。
王奇山的优势,建立在现代社会对人类数千年文明历史的总结研究分析,对科技、政治、经济发展、历史事件与人性的深度剖析的基础上。
这也是他敢于冒犯女神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