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长寿秘方(1/2)
我们大家一边聊一边喝酒,已经快到深夜十二点了。
舅妈从屋里端着一个托盘朝我们走来。酒足了,饭没饱,我还真想吃点什么。
托盘摆放在餐桌上,上面有六个小碗,小碗里装的就是舅舅发明的长寿粥。
我们大家一人一碗。我崴了一勺放进嘴里,粥熬得很黏,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微甜、我又喝了一口,品出来了,里面一定有芝麻和核桃。
在别墅,王阿姨给我熬过一次莲子羹,我不喜欢莲子的味道,问王阿姨能不能给我熬一碗核桃粥,王阿姨遵命。
第二天,王阿姨给我端上一碗核桃粥。平心而论,王阿姨的确是下了功夫了,熬了一个多小时,核桃也没有熬烂糊,只能凑乎着喝了。
今天舅妈熬的核桃粥怎么会这么烂?黏黏的,稠稠的,太好喝了。
舅舅问我和鑫药:“味道怎么样?吃出都是什么食材了吗?”
“好喝,好喝。我觉得这里面有芝麻,核桃,还有……。”我连连夸赞。
其实我还想说粥里面有大米,但觉得大米太普通了,它哪儿有培养气血和舒筋活络的作用?
鑫药巴滋着嘴说:”有糯米,粳米和……“
还有什么,鑫药也猜不出来了。
“你们两个还不错,吃出来了四种。还有六种,我们就不告诉你们了。”郑董卖关子,“这十种食材将来就是那些偏远山区和我们公司签订了合同的农民主要的种植作物,他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我们公司会按照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但前提是质量必须过关。”
“凡是和我们公司签约的农民,我们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将坡地改造成梯田,也就是说能够使用我们公司生产的袖珍农机的梯田。“舅舅胸有成竹地说。
此时,我想到舅舅设计的沙盘模型。模型上梯田的周围都有辅路,难道那些小路就是专为行驶这些袖珍农机设计的?
“设备呢,我们无偿租赁给和我们签约的农民,租期为三至五年,期间无偿维修。”郑董说,“但村子的改造,无论是梯田还是房屋都不能盲目私搭乱建。得由公司委派下去的学员进行设计,制作沙盘。然后给设计好并制作完成的沙盘录像,将视频发回公司总部,由我们大家共同商讨是否通过?”
公司的学员?我想,郑董所指的应该就是长大后的杨文洁吧?
郑董接着说:“通过了,公司派遣公司下属的建筑公司去帮助建设。这个建筑公司曾经是荣光集团的下属企业,总经理和我是好朋友。信誉以及实力都没问题。村子建好了,公司开始运作旅游项目和餐饮娱乐项目。农民自己也可以搞搞农家乐什么,但不能耽误种田。”
“舅,郑叔,农村还能吸引游客?”鑫药傻乎乎地问。
“鑫药,你去过云南的元阳哈尼梯田吗?”郑董问鑫药。
鑫药摇头。
舅舅接着说,“那里的美犹如仙境一般。还有广西龙脊梯田,对了,鑫药,还有你们贵州的加榜梯田………个个美不胜收。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目前他们那里不单单是粮食年年丰收,旅游业搞得也是风生水起。古代人用原始农具都能把家乡建设的如此美丽,我们公司旗下的农村,有了我们的先进设备,难道还比不过古代人?“
“关键是农民愿不愿意干?”郑董动情地说,“山西的大寨梯田,过去也是穷山恶水,但经过当地农民肩挑和背扛,凭借着双手用铁锹和锄头就把家乡建设的如此富饶美丽,成为那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要改造的农村,形成不了像云南元阳哈尼梯田那么大的规模。我们的宗旨是希望当地农民富起来,帮助他们的家乡旧貌换新颜。还有让水土流失的节奏稍微放缓一些,给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些良田耕地。“
“等到那些偏远山区的山村都变得美丽了,他们再进城的心情就会改变。”舅舅又接着说,“就像普通人串门一样,你家这方面好,我家那方面好,大家相互串门各自取经。倘若让一个住在贫民窟的人去夏焱家的别墅串门,那心情还能好的起来吗?其实城市有城市的喧哗,乡村有乡村的恬静。城市有高楼大厦,乡村有新鲜的空气。农民来城市转转,感受一下气派,城里人到山村逛逛,寻找一丝惬意,城市好,山村也好,大家都好,何乐而不为?“
舅舅和郑董一唱一和,描绘着偏远山区美好的未来。
对于舅舅和郑董勾画的美好蓝图,我也向往,可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我的大脑开始慢慢地梳理舅舅和郑董要做的事情。
首先吸引山区的孩子到村子里参观,从中选拔优秀人才成为望田公司的学员,这是教育方面的;
其次开始研发农具和农机,这是机械方面的;有了先进的农具和农机,鼓励农民回乡种田,这是农业方面的;
农民种出粮食,他们回收后开始批量生产长寿粥,这又是商业方面的;长寿粥盈利,再拿出钱改造乡村,这是房地产方面的;
村子建好后,吸引游客,又步入了旅游行业;这期间还要让学员给村民普及医疗养生常识,这又是医疗方面的……。
舅舅和郑董创办的企业囊括了教育,医疗,农业,工业,建筑,经商,旅游……等多个领域。他们这是准备创办企业还是准备创建一个小社会?
郑董和舅舅都是没有读过大学的人,无知者无畏,还真是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干。
他们这些想法让某些自命不凡的专家们听后非笑掉大牙不可。贪多嚼不烂,以他们的学历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错了。
我将我的疑虑说给了舅舅和郑董:“舅,郑叔。你们改造的乡村包括面也忒杂乱了吧?”
“傻小子,这就是集团公司。”郑董拍着我的肩膀教育我,“集团公司就是在多个领域均可成立了相应的子公司。我和你舅舅的公司是母公司,这样,母子公司之间会因为’血缘’关系组成一个企业集团。将来生产农具和农机设备由和我们合作的子公司干,种田由和我们签订了合同的农民干,以此类推,我们要做的是协调各个领域之间的良性发展。……“
我痴痴地看着滔滔不绝的郑董,不相信这些话出自一个高中生之口。
说实话,我还真有点没听明白。集团公司?我连普通公司具体如何操作都一头雾水。
郑董看着愚钝未开的我,埋怨自己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唉,我文化不高,跟你说不清楚,你回去找几本书,好好看看,什么是集团公司?“
我感觉郑董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是我没听明白。我之所以摆出一副愚钝未开的傻样,是我突然觉得自己白活了这二十八年,什么都不懂,还想当作家?
“舅,郑叔。”鑫药插话,“这么庞大的企业,您说哪一个环节最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