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黎巴嫩人的便利店(1/2)
一日,吃过晚饭,打开电脑,到网上搜寻便利店。一条广告吸进了我的注意“便利店,在南岸地铁站附近的大型购物中心内,营业时间早上九点到晚上六点,安全,漂亮,工作时间短,利润高。”还附有一张便利店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这个便利店是我看到的便利店中装修最漂亮的一个。
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便利店么,安全,工作时间短,工作环境好。这恰巧是张林的店所不具备的优势。
我拿起电话,按照广告上电话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个男人,他说法语我听不懂,我用英语问他广告上登的那个店的情况,他英语很有限,搜肠刮肚地对我说了半天,我也没搞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只听得最后他说:“你等着,我让我儿子给你回电话。”
我放下电话,心中暗喜,这个人不会说英语,看来不会有中国人找他,没有中国人竞争,也许我能捡个便宜货。
一会儿,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电话那边传来流利的带着美国味儿的英语:“你好,我是沙巴斯的儿子,我父亲让我给你打电话,他英语不好,让我当翻译。”
我把我想了解的事情跟沙巴斯的儿子说了,他儿子把我的意思转给他父亲,他们嘀咕了一会儿,电话那边又传来了儿子的声音:“我父亲让你明天早上九点,到南岸的地铁终点站等他,他带你去看那个便利店。”
第二天一大早七点多,我就赶去坐地铁。七点半到八点半是早高峰,上班的人很多,车厢里很挤。我倒了三遍车,才到南岸地铁终点站。
出了站台,来到约定好的公共电话亭边,我看了看表,离九点还有十分钟。我四处张望着。天空此时下起了小雨,阴冷阴冷的。沙巴斯让我在电话亭边等他,他会开车来接我。
地铁站出口是一个小广场,只有一条路通这个广场。广场的路口有停牌,进来的车在路口都要停车。路口离我不远,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辆进来的车,看有没有人向我这儿看。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已经是九点半了,还没有人影。我心里开始着急,是不是听错了是不是不来了?我掏出手机给他打电话,手机欠费。打公用电话,需要一元硬币,或者四个两毛五的硬币,我翻遍了全身,也没找到硬币。我拿出一张十元纸币,看能不能跟路人换硬币。
雨越来越大,进出的路人都行色匆匆,我下了几次决心都不好意思开口。我正急着,一个金发女士来电话亭打电话,她掏出钱包找硬币,我赶忙走过去,拿着十元加币问她能不能帮我换成零钱,我要打电话。那女士很理解地冲我笑了一下,从钱包里拿出一元硬币给我,她说她凑不够十元零钱跟我换,这一元加币就送给我了。我谢过那女士,把硬币投进了电话机,铃声响了半天,才传来沙巴斯的声音:“你是晓舟么?对不起,等我两分钟。”刚说了这一句他就挂上了电话。
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不管等几分钟,他能来就好。
快十点了,一辆银灰色的老款丰田轿车停在我面前。司机倾过身子向我招手,我赶快打开车门钻进车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
“你好,晓舟,我是沙巴斯,”他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我跟他打了招呼,趁他开车,把他上下打量一番。
沙巴斯剃了个寸头,以前应该是金发,现在已经发灰了;脸上的皱纹很多,很深,皮很厚实;看来个子不高,很壮实,天这么冷,他还穿着短袖t恤,胳膊上的肌肉隆起,还长着金色的汗毛。
“你很强壮呀!”我情不自禁地赞叹。
“我是拳击师。”
“你不是经纪么,怎么是拳击师?”我不解地问。
他叽里呱啦地用法语给我解释,我什么也没听懂。见我很困惑,他拿起手机打电话,电话接通了,他讲了几句,然后把电话递给我。
我接过电话,传来他儿子的声音,他儿子跟我解释说:他父亲以前是拳击师,现在老了,不能打了,他开始学做经纪人。我说我明白了,把电话还给沙巴斯。
“你明白了?”沙巴斯问我。
“明白了。”
沙巴斯高兴地关上电话。
他对我说他读书不多,他儿子读书多,明年就要从麦吉尔大学毕业了。他反复夸我英语好,让我教他英语。
南岸地铁站离与那家百货中心不远,车很快就到了。
沙巴斯把车在百货中心的停车场停好,下车,带我走进百货中心。
走进百货中心,迎面是一个很大的美食广场,四周是各种美食摊位,中间摆了几十张桌子,很多人在吃饭,聊天,喝咖啡。
我们进门,走左手边,大约走了二十几步,看到一个摊位,上方挂着很大黄色灯箱,上面写着法文“depanneur”便利店的字样。
来到便利店门口,沙巴斯跟店主人打招呼,让我先在门口等一下。
店主人,大约有四十几岁,有一米八以上,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头发微卷,长的有点像法国影星阿兰德龙。沙巴斯和他嘀嘀咕咕,他不时地抬头向我这边看。
我站在店门口仔细地审视着便利店。
门口右手边摆放着一台自助咖啡机,咖啡机旁是调咖啡的柜台,那里放着咖啡杯、勺子、糖、奶。有几个客人在那儿调咖啡。再往前是收银台,店主正站在那儿与沙巴斯讲着。收银台后面靠墙是一面四层的烟柜,烟柜的每一层都有拉门,拉门贴有标签,标明里面的烟的牌子。烟柜前是一个很大的玻璃柜台,柜台里面有各种糖果、饼干、罐头、罐装饮料。
店铺最里面和门相对的地方放着一个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杂志。书柜的前面还有一个报纸的架子。书柜旁边有扇门,门后面应该是冷房了。
店铺的左手边靠门口处,摆放着一个制作精美的木质雪茄柜,柜子上下两层,四面都有带锁的玻璃门。透过玻璃门,可以欣赏到里面各种牌子精制雪茄烟。雪茄柜再往前是酒柜,酒柜非常大,一直延伸到书柜那面墙。酒柜里摆满了各种品牌的红酒、威士忌、伏特加。
店内所有的柜子都是深红色,镶着铜边。店内灯光调得略微发暗,给人一种高雅舒适的感觉。店内的客人虽然不多,但总有人进来买东西。店主很有风度地接待每一位客人,还不时地与客人开几句玩笑,看来这些都是些老顾客了。
沙巴斯看来已经与店主谈妥,他从里面走过来,把我带进柜台,介绍给店主。
店主很热情地跟我握手问候。沙巴斯让我们俩单独谈,他退到柜台外等着。
店主给我简单地介绍了店的情况:该店每年营业额三十万加币,毛利率百分之三十,一年费用三万,纯利有六万。早上九点和百货商店一同开门上班,晚上六点随百货商店一起关门。顾客很好,主要是来这里会朋友的退休老人。特别是咖啡卖得好。
说到咖啡,他神秘地凑近我,悄声地让我猜一杯咖啡能挣多少钱?他告诉我,一杯咖啡的成本不会超过两毛钱,他卖两块钱。他还把计算器递给我,让我算一算一杯咖啡的毛利是多少。接着,他拉着我走到雪茄烟柜前,掏出一串钥匙,打开雪茄柜,拿出一支雪茄让我闻闻,然后指着雪茄下面的价钱让我看,这只雪茄卖三十加币,然后他凑近我耳边告诉我这只雪茄的进货价还不到十块加币。
“那你为什么卖这个店呢?”我打断了显得颇为兴奋的店主,不解地问。
店主一愣,富有表情的脸僵了片刻,但马上回过神来:“我太太病了。”
“据我刚才观察,这个店你一个人做足够了,”我追问道。
“对,对,这个店最适合一个人做了。你买了这个店,我保证你轻松赚钱。”
“那你为什么卖?”我还是追问这个老问题。
他告诉我卖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家住的离这个店太远,每天要开大约一个小时的车才能到店里。
这时,沙巴斯走过来,问我谈的怎么样了?告诉我老在店里对店主不好,顾客会以为他要卖店,这样会影响生意的。正好这时有客人来买东西,店主跑过去招呼顾客,我们就此告辞。
在和沙巴斯分手前,我问他店主原来是哪国人?沙巴斯告诉我店主应该是从黎巴嫩移民过来的。
回到家中,我躺在床上把这个店又想了一遍,感觉还不错。干起来不算累,又安全。如果买下来,雁一个人干就可以了,我还可以去另找一份工作。但心里总有一丝异样的感觉,现在便利店被炒的这么热,为什么这个店卖的这么便宜?三万五千加币的价钱,表哥他们十年前买店的标准是买店的价钱大约是该店十个月的纯利,按照这个利润标准,这个店至少要卖五六万。想到这儿,我拿起电话,拨了表哥家的号码。
表哥表嫂都在,我在电话里简略地跟他们介绍了一下这个新店的情况。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我邀请他们明天去帮我看一看,他们说可以。我把店的地址告诉表哥,表哥说明天早上九点半在那个百货商店门口集合。
给表哥挂完电话,我又给沙巴斯打电话。我跟他约好明天十点去那个百货商店签合同,合同签完后,我就会到店里跟踪考察一周。
第二天早上十点半,我和表哥表嫂准时在百货商店门口集合。我带表哥表嫂来到便利店门前。便利店已经开门,店主认出了我。我走过去,告诉他我带我大哥和大嫂来帮我看看,大哥大嫂有十四年在本地开便利店的经验。店主听罢,神情中有些紧张,抬起头,冲着站在店门口的表哥表嫂微微点了点头。
看表哥表嫂还站在门口,我走过去请他们进来看看。表哥望了望表嫂,此时表嫂正凝神审视着便利店,眉头微蹙。一会儿,表嫂回过神来,跟我们说:“咱们到商店的其它地方走走,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店。”
我们在百货商店里走了一圈,发现里面还有另外两家同样的便利店。看完以后,我和表哥表嫂又回到这个黎巴嫩人的便利店门口。表哥表嫂认为,在这么大的百货商店内部有三个便利店,分布还算合理。但这个店与他们以前的便利店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以前的店主要是靠卖烟和啤酒,而这个店,估计烟酒的销售量不会很多。因为政府规定,在公共场所不许抽烟饮酒。而这个百货商店距离居民区比较远,到这里来买烟酒的人不会有多少。如果烟和酒这两项不行,那么他的主要进项就是饮料咖啡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店就是一个饮品店。它靠着这个美食中心,估计饮料咖啡卖的应该还不错。如果光靠饮料,年营业额很难达到店主说的三十万加币。最后表嫂让表哥进去问问店主,看看他怎么回答。
听了表嫂的意思,表哥马上抖擞精神,带着他特有的孩童般的笑容走向店主:“你好!”
“你好。”店主眯缝着眼看着表哥,一副迎战的神态。
“我表弟想买你的店,我来帮他看看。”
黎巴嫩人点点头,没回话,他看着表哥,等待表哥提问题。
“你这个店一年的营业额大约有多少?”表哥问。
“我不能回答你。”黎巴嫩人简短地回答。
“为什么不能说?”
“你会把你的营业额随便告诉别人么?”黎巴嫩人反问道。
“怎么是随便?我们是要买你店的。”
“你要买店,你可以和我的经纪签合同。合同签订之后,经纪会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资料。”
表哥被搞得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悻悻地走到一边看着店里的商品。
呆了一会儿,黎巴嫩人从柜台里走了出来,走到表哥身后,拍了拍表哥的肩膀,示意表哥跟他过去。他们来到咖啡机跟前,黎巴嫩人看着表哥,指着咖啡机说:“你知道咖啡的利润是多少么?”
“我当然知道了,我以前的店里也有咖啡。关键是你一天能卖多少?”表哥没好气儿地说。
黎巴嫩人听表哥这么说,转过身,指着美食城里的食客:“这里可以容纳上百人吃饭吧?他们都到我店里买咖啡。”
“就算他们买咖啡会上你店里,也不等于他们每个人每天都喝咖啡。”
没等店主说话,表哥接着说:“就算总有人买咖啡,你一天能卖多少钱?假设你平均每十分钟卖一杯咖啡,一天算八小时,一天可以卖出四十八杯咖啡,每杯咖啡两块钱,一年也就三万五千加币的营业额。”
“你知道我一杯咖啡挣多少钱么?我一杯咖啡的成本就是两毛钱,我一杯挣一块八毛钱。你算算我光咖啡一年的毛利就有差不多三万加币。”黎巴嫩人有点急了。
“你光算咖啡成本,你的杯子、勺子、奶、糖,这些不要钱?根据我的经验,这些少说也得加两毛钱。”表哥步步紧逼。
“那些东西没多少钱。刚才只算了咖啡,还有水呢?水的利润你干过就不用我说了,”他和表哥相视一笑,走到卖水的柜台,指着瓶装水说:“这些水,我整箱进货平均两毛钱一瓶,在店里我卖两块一瓶,你说我赚多少?”
“水确实很赚钱。”表哥冲店主笑了笑,表示赞同。
这时,沙巴斯来了。我把他介绍给表哥表嫂。表哥表嫂准备离开。我问表哥表嫂对这个店的印象怎么样。他们认为,这个店的利润率应该不错,关键是要看营业额,还有就是便利店跟这个百货商店的店铺租约。说完表哥表嫂就先回去了。
送表哥表嫂离开后,我和沙巴斯找了一张桌子,开始起草合同。
沙巴斯拿出了标准合同文本让我签字,我说我要加几条:第一,合同签订后,允许我盯一周的店。如果盯店的结果不理想,合同作废;第二,合同签订后,卖方应该立即向买方提供每天的营业记录,每年的报税记录,供买方审核;第三,合同签订后,卖方必须立即向买方提供与百货商店的店铺租赁合同,供买方审核。
我本以为这个合同应该比较简单,很快就会完成。没成想,沙巴斯的英语太差,写几个字就要给他儿子打电话,他儿子在电话里说一句,他写一句,很多单词要他儿子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教他如何拼。我在旁边都为他着急,我说我来写,他不让,说这是他的职责,我是他的客户,他不能让我写。他让我出去抽支烟,休息休息。
我看他执意要练一练,也就随他了。我来到商店大门口,点上一支烟抽了起来。抽完一只烟,进到商店里,往沙巴斯的方向一看,他还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地写着。看到这个情景,我又走到商店门口,点上另一支烟。抽完第二支烟,我回到店内,看到沙巴斯已经抬起头,双手端着合同看,看来是写完了。我走过去,笑着问沙巴斯:“完成了?”
“没有!”沙巴斯沮丧地说。
我拿起合同一看,合同里就那么几行,错别字连篇,很多地方被他涂得乱七八糟。
“还有备用合同么?”我着急地问他。
“没有,我就带了这一份。”
“那怎么办?”
“你跟我回我办公室吧?”他望着我不好意思地说。
我不想白跑一趟,只好同意。接着我让他去问店主要租赁合同、报税单、营业记录。沙巴斯说好,他让我等着,自己过去找店主。
不一会儿,他满脸是笑地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
“拿到了?”我问。
“拿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