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章 大明皇家近卫军(2/2)
司马日月,从其取名看,就对大明情有独钟。
司马日月,在抗战时空开始不久,就作为银河企业集团专家库成员,得到了银河企业的项目资助;在强明任务开启之后,就有专人找到司马日月,与之签订保密协议后,请求其为明末出出主意。
当然这个主意,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是朱碧华等人拿不出主意,而是朱碧华集团更偏重于执行,对于理论或历史本身,并不在行。
而想要从理论上或知识上说服朱由检等人,也得司马日月这样的人出马。
“司马先生,我是朱由检,还请您能为大明指点迷津。”双方一见面,朱由检就有些迫不及待。
“朱先生客气了。迷津也好,坦途也罢。说一千道一万还在于我们自身。以今人看古人,都言古人愚昧无知,殊不知时也命也。所以这大明要想延续下去,还是得在一个‘命’这字上作文章。
我这话不是妄言,朱先生或许不知现代语境有一词曰‘革命’,粗鄙地讲,这革命就是杀头,但换个说法,为何又不能理解为‘诛心’?
说到底,大明的未来还是在于皇上本人,能否放下一些执念,也即是否敢于革自己的命!”司马日月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段话,到也真的符合朱碧华等人的设想。
安天军在大明的动作有多大,能够做到啥程度,与朱由检的关系太大了。如果朱由检不同意,或朱由检出了意外,极可能朱碧华等人会失去进入大明的机会。
但这话,却又不能由朱碧华等人来说明。
“司马先生的意思是,大明的未来在我的手上?”
“自然,朱先生你是皇上,一言九鼎,大明的未来不在你的手上,又会在谁的手上?”
“司马先生,现在因为安天军的介入,或许可以说大明的未来在我的手上。可是,如果没有安天军,大明会有未来吗?”
“没有安天军,历史不是已经证明过了吗?”司马日月反问。
“先生所说的革命,是不是要把读书人全部杀头?”朱由检问道。
“呵呵,朱先生,这你就理解错了。我们所讲的革命,杀头不过是最后的行为。革命最富有价值的含义,不是他者革我命,也不是我革他者命,而是革旧思想、旧习惯、旧制度之命。想来这个问题,朱碧华他们已经同皇上谈过了。”
“还请司马先生指点。”见一个说得颇有深度的教授,朱由检怎么可能轻易放手。
“其实非常简单,不过‘破立’二字罢了,哪些该破,哪些该立?哪些该破后立,哪些该立中破?虽然较为考验人的功夫,但也不难做出正确选择。”
虽然司马日月可以谈得很深,但朱由检却难以理解到那个程度。不过朱由检却决定,此后要定期到天上人间国,听取司马日月等先生的指教。
司马日月所说,与朱碧华等人平时指点,内容基本一致。说到底就是要不断加强一个意识,大明如何,取决于崇祯如何。只要崇祯意愿改变现状的意愿强烈,那一切都很好办。
而此后的变革也证明了穿梭者初期所做的这些努力,是多么的重要。
三月十一日,崇祯皇帝在早朝上现场发布圣旨:
成立“大明皇家近卫军”,大明皇家近卫军直属皇帝领导与管辖,不受其他任何人节制;在皇帝不能履职或新皇未就任时,由大明皇家近卫军总司令、总教官会同内阁共同管理该军事机构,直到皇帝或新皇到任履职为止。
任命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大明皇家近卫军总司令;
任命海外天上人间国安天军司令朱碧华为大明皇家近卫军总教官。
钦此!
朱碧华?谁是朱碧华?这朱碧华是哪里来的?
崇祯的任命,顿时扰乱了朝堂形势。
此外,这个大明皇家近卫军,到底是官从几品,也没个说明。但以周遇吉为总司令看,这再怎么说也相当于九边总兵官,再怎么说也是正二品吧。
“皇上,不可啊。在京城之内,有五军都督府,还有九门提督,更有御林军、神机营等,不能再编制新兵啊!”有官员大声反对道。
“诸位臣工,反对无效!”朱由检看着大殿中数百人说道,“你们没听清楚啊,这支军队,名叫大明皇家近卫军。也就是说,它是朕成立的用以保护朕及皇室安全的一支完全由皇帝支配的军队,你们反对什么呢?难道,朕作为一国之主,还没资格建立一支护卫自己且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
“可是,皇上,这军饷怎么办啊?”户部尚书倪元璐说道。
“呵呵,倪爱卿,这军饷之事,就不劳你操心了,将由朕的内帑支付。”崇祯皇帝说道。
“皇上,这样还是不行啊!你的内帑,不是要用来赈灾救济么?大明各地之饥民,还嗷嗷待哺啊!如果皇上您用内帑来练兵,这有损皇上的英名啊!”
内阁首辅魏藻德大声说道。
“魏首辅,你说朕是英明呢还是英明呢?在你看来,朕如果有了近卫军,肯定就不英明了;朕如果有了自己的想法,肯定也不英明了,是不是这样的啊?
在你们看来,最好的皇帝就是成为你们手中的提线木偶的皇帝!否则,哪怕皇帝想有一点任何正当需要,在你们眼里都是如此的大逆不道?魏藻德,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呢?”
崇祯皇帝一席话,再次把大殿中数十个大臣给打懵了。这个朱由检,怎么变得如此尖酸刻薄啊?
对了,那啥朱碧华,皇上是不是受了那啥天上人间国朱碧华的蛊惑呢?
“好啦,诸位臣工,散了吧。”朱由检挥了挥手,自顾自地离开了太和殿。
“退朝——”王承恩大吼一声后,也跟着朱由检离开了大殿。
其实,朱由检表现得如此“无礼”,正是崇祯皇帝的策略之一。
如果说,赞同朱碧华等人成立“大明皇家产业孵化园”只是兴趣之举或试验之举,那么今天朱由检决定成立“大明皇家近卫军”则是他开始强化自己的第一步。
根据后世的研究,崇祯帝一朝,几乎每天早朝,从不缺席,其勤政的程度比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崇祯帝的“权力”又是最小的。刚开始掌权之时,魏忠贤一伙几乎要把皇帝架空;可将九千岁灭了之后,慢慢地东林党又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总之哪怕崇祯足够勤勉,也没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
反而是那些大臣,无论是在位的大臣或是被罢免的大臣,日子过得比皇帝要舒坦得多。
“枪杆子里面出zhèng quán!”这或许是朱由检在安天军的指点下,想明白的第一个道理。于是,周遇吉便真的成了那个一遇风云便化龙的家伙。
大明皇家近卫军,按照现代军事组织编制而成。
暂编一师二旅四团,外加近卫军直属为炮兵团、辎重团、警卫营等。总兵力12000人左右。
基本装备组成,拟按pla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水平进行组建。qiāng zhi,以56式半自动bu qiāng为主,精锐可持56式突击bu qiāng。班排可用56式班用轻ji qiāng。
火炮则基本采用迫击炮。此时在陆地上,没有谁的火炮敢与现代时空的迫击炮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