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章 土地,农垦,大顺军(2/2)
当然大明的农民与后世的农民也有区别,后世的农民再怎么说也读过小学初中,他们会的技能更多。
总之,在关于大明土地与农业这一块,朱碧华是想闯出一条新路来。如果真的再回到过去那种纯小农经济状态,穿梭众们也不愿意。
不过在思考到最后,又吸收了很多现代农场经验,朱碧华还是鼓励朱由检“大明国有土地经营公司{又名:大明农垦集团}”。
成立公司容易,主要是经营问题,以及如何赢利。
所以大明农垦集团肯定不能像小农经济或后世吃大锅饭企业那种管理模式。
大明农垦集团,在经营模式上属于甲方,它的所有经营活动都会打包或销售,或租赁,或承包给相关的企业者。
如果不是考虑到100个穿梭的名额实在太珍贵,朱碧华都想从现代时空引进现代农民了。相信现代农民拿到大明这种无任何化学污染的土地,绝对可以玩出一些花样来。
所以最终的意义回到原初的问题:如何解决农民的生存。
农民,可以在大明农垦集团去租赁土地耕种,或租赁草场养牛养羊,或承包水面湿地养鱼等。
农垦集团只按照实际产量的30%收取地租即可,除此之外,农民只负担种子、肥料、劳动力支出,不再承担税赋等负担。
而农民除了这个30%不再负担其他的情形,在大明甚至在新种花家立国之前,都是负担最轻的一种情形,甚至比自耕农的负担还轻。
当然明末此时处于小冰河时期,气候有些反常,北方普遍干旱。
但这个问题,对于农垦集团来讲,百分百是没有问题的。开渠引水,打井提水,总之有现代理念与技术,压根不要担心。
而些问题,不正是农垦集团的工作么。
……
大明时空,太原。
最近一段时间李自成的心情非常不好。
原来半个月前,那个在天上打得他们找不着北的“飞天龙舟”又飞临了太原上空,李自成得到报告正想大骂“尼玛太欺负人了吧”,结果飞天龙舟就慢慢地下降,停在晋王祠前的空地上,同时那个飞天龙舟还传来嗓音特别粗大的声音:
“闯王阁下,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样称呼你,以示对你的过往成就的尊重。今天此来,给你们送来了一些文字资料,你们可以看看,当然,你们信也好不信也好,都不要紧。一个月后,我将再次来太原,与你们谈判。那时将决定你们的前途与生死!”
那个声音说完后,当即掀出几个包袱。
不用说,那是一套《明史》,以及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军的相关资料。尽管后世因为某种原因对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拔得有些高,不过在基本事实层面也没什么。
除此之外,朱碧华也把那套写得非常华丽的长篇小说《李自成》重新排版为繁体字版,送给了小说的主角。
大顺军官兵虽然大多数是文盲,但李自成及主要助手也是识字之人,要不然根本不可能爬到如此高位。
由于最初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李自成很大方地让所有人都来看这些资料。看一看大明皇帝又要出啥妖蛾子了。
如果有后悔药,李自成绝对会卖一瓶吃。
那啥叫飞天龙舟丢下来的东西,是一种比毒药还毒的东西。
资料里讲了大顺军的丰功伟绩,拿下了宁武关,拿下了向北的一路关卡,三月中旬就可打到京师,三月十八就攻破京城。
北京城内的崇祯皇帝上吊zi shā等等,这是多么美好的伟业啊!
可惜,事业在此急转直下。
自己要称帝,刘宗敏及兄弟伙竟然不同意。
有人抓了吴三桂家父亲以及陈圆圆,引发吴三桂投降满清,使得整个汉人江山有如雪崩似的,竟然成了满清的江山。
至于自己等人,在山海关一片石决战失败,一溃不可收拾,不到一年时间竟然身死九宫山!
如果这样,这反造得,尼玛真是窝囊废啊!
如果说李自成看到了非常悲观的未来,那么刘宗敏与牛金星两人,就有如大敌来临一般。
按照这些文字讲的,他刘宗敏就是大顺军失败的最大的罪人。他不该贪色,扣留了陈圆圆。
至于牛金星,则是杀害李岩的罪魁祸首。牛金星会杀李岩么?答案在他的心里呢。只是现在,他不但杀不成李岩,甚至还可能性命不保。
除此之外,有几个家伙到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更好的名声,包括高一功、李过、李来亨等。想想他们后来还抗清几十年,也真是令人佩服。
刘宗敏与牛金星两人,不得不找到李自成,请求“宽恕”。
“宽恕个毛啊,哪怕我们打进了北京城,可这最后,还是成了民族之罪人!”李自成的心情绝对不比两人更好。
至于这“民族之罪人”,也不是乱说,而是后世有研究者如此认为。如果不是大顺军攻破了北京城,满清就暂时入不了关。
可李自成内心里却觉得,后世这些材料,对他的研究是很准确的,譬如他哪怕打进了北京城,可也只想当一个“西北王”,所以历史在这里,也表示了遗憾。崇祯这人,实在是太轻生了。
眼看着手下兄弟们思想愈来愈乱,李自成只好把大家找来一起议事。参与的人除高一功、李岩两人不在场外,计有刘宗敏、李过、田见秀、刘芳亮、党守素、袁宗第、李来亨、郝摇旗、刘体纯、左光先。除了李来亨因辈份是李自成的“孙子”辈外,其他人真的是李自成手下一级大将。除此之外,参加会议的还有宋献策和牛金星。
“明人送来的那些文字,想必大家都看过了。大家说说,有啥想法啊?”李自成主持会议。
“大哥,有啥想法?按历史上讲,我也是死在抗清路上的,我于历史也有功!”最先表态的自然是刘宗敏。
“我就是想不明白,明人怎么知道此后才发生的事?难道,他们能未卜先知?”刘芳亮道。
“义父,我们啥想法?我觉得只有一点,如果朝廷不给我们活路,我们便唯有战死了事!我们不可能在朝廷要杀我们的头,而我们还要放下武器!”李过作为李自成的义子,在大顺军中地位特殊,而且其人也特别能战。
“对,李过说得对。宁愿战斗而亡,也不愿被朝廷处死!”郝摇旗也说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