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轻重缓急(1/2)
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却越来越感到迷茫。
小的时候,觉得等自己长大了,就可以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了。小的时候,家里穷,健民的愿望就是随时都能吃上干脆面,还有辣条,这也许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愿望,因为得不到所以渴望。
等随时都可以吃上零食的时候,却没有了当时的心情,人就像是一条狗,始终在追逐眼前的一块肉,却怎么也追不上。
社会前进的动力就是人们永不满足的一颗心,有人说那是野心,也有人说是追求,还有人说那是梦想。
梦想是一件很私人的东西,它只属于自己,没有实现的时候不要说出来,因为在自己看来价值千金,在别人眼里也许就像是路边的石头。
生活是做出来的,有人把事情分成轻重缓急四种。
学生在学校,最大的考验就是考试。
试卷发下来,浏览一遍,自己会的就答上,不会的就空着,模棱两可的就标出来。做完整张试卷,剩余时间检查自己会的,不会的根本不用花时间考虑。
对于学生来讲,自己会的就是最重要的,也是当务之急的。而不会的就是最轻的,最不用急的。
但是往往,学生把事情弄反了,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自己最没把握的事情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追根结底,还是思想的问题。
一个人有一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那就是坚持。
落魄的时候就像看书,老人说书上有黄金屋。有一本书讲的是犹太的智慧,其实看完之后,就是吃吃喝喝,家长里短,没有一夜暴富的秘诀。
一个人内心有一个信仰,坚持一天是普通人,坚持一年是中等人,坚持一辈子是人上人。
智慧不是看几本书,走几里路就能生出来的,是一件事儿磨阿磨阿,到了时候,量变引起的质变,看似是由外而生的,其实是从内产生的。
所有的事情儿都像太极一样,平缓前进的,就好比从地球的一头儿到另一头儿,看似是个急转弯,真正去走的时候,都是一步一步慢慢转变的。
自然,不论做人还是做事儿,只有做到自然,才能功成。
家长今天刚跟孩子沟通完了,明天就骂上了,就像佛学上说的,积攒了一星期的福业,一顿气就没了。老师今天刚鼓励了自己的学生要好好考,不要担心考试成绩的好坏。考试一结束,就单独找学生谈话,开家长会,说这个那个。学生头一学期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开学全都忘了。
孟母三迁为的就是能够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理想的环境,什么是理想的环境,就是身边的人和事儿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为什么一个越成功的家庭教育出孩子越厉害,除了物质条件的客观原因,更多的是一个环境对人的影响。
花大力气去找这么一个环境,不如自己去营造这样一个环境。
首先就是要从自身做起,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时间长了就会感染身边的人,久而久之,到哪里都是最好的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