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群雄系列介绍(2/2)
袁术部将,袁术在淮南称帝而遭到曹操攻击时,梁刚在寿春(今江苏省扬州)被曹操活捉、斩杀。
陈纪
丹杨人氏,袁术手下的一名上将,曾任九江太守。
张勋
袁术手下的一名部将,曾任大将军之职。
桥蕤
袁术手下的一名上将。袁术在淮南称帝而遭到曹操攻击时,桥蕤被夏侯斩杀于寿春(今江苏省扬州)。
吕布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进包头市西北)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十三年(公元198年)。
吕布谙熟弓马骑射,膂力过人,号称“飞将”。初为丁原主薄之职,深得丁原厚爱。董卓入京祸乱时诱使吕布杀死丁原,并任命为骑都尉、升任中郎将、封侯都亭侯,吕布与董卓誓为父子并贴身护卫。后来王允设计使吕布杀死董卓并封为温侯,享受三公礼仪,不久在李榷攻打长安时投奔袁绍。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在钜野被曹操击败而投奔刘备,后居刘备之上,自称徐州刺史。吕布在与袁术结盟时被部下陈挑拨破裂而投曹操,出任左将军之职。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背叛曹操帮助袁术击败刘备及曹操援军,之后被曹操活捉欲复降曹操,却被刘备以丁原和董卓的教训劝曹操将吕布勒死在下邳城白门楼。
纪灵
初为袁术大将。刘备为摆脱曹操控制而攻打徐州时,纪灵被张飞杀死。
韩遂
字文约。曾经谏议何进铲除宦官,因何进不听而回到西凉。光和末年韩遂等人造反,后归顺汉朝,出任镇西将军、并州刺史、西凉太守。曹操诱杀马腾之后,韩遂与马超进攻曹操。马超中曹操离间计,迫使韩遂与马超交战。韩遂被曹操封为西凉侯,后来被部下杀死。
张横
韩遂部将。曹操诱杀马腾之后,韩遂与马超共同攻打曹操,张横战死。
程银
韩遂部将。曹操诱杀马腾之后,韩遂与马超共同攻打曹操,程银战死。
成宜
韩遂部将。曹操诱杀马腾之后,韩遂与马超共同攻打曹操,成宜被夏侯所杀。
张鲁
字公祺,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人。生卒年不详。
张鲁初从刘蔫为督义司马,曾领兵进攻汉中。刘蔫死后,张鲁自立并以“五斗米教”教化民众。汉朝无力征伐张鲁,便任命他为镇民中郎将。
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张鲁。张鲁投降曹操并任镇南将军,封阆中侯。死后谥号原侯。
杨任
张鲁大将。曹操征伐张鲁时,杨任被夏侯渊斩杀。
杨昂
张鲁大将。曹操征伐张鲁时,杨昂被张斩杀。
张卫
张鲁的弟弟。曹操征伐张鲁时,张卫被许褚斩杀。
陶谦
字恭祖,丹杨县(今安徽马鞍山市)人。生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死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陶谦少时好学,曾经担任卢州县令、幽州刺史、议郎等职并作为车骑将军张温的军师,讨伐韩遂。
黄巾军起义时,陶谦出任徐州刺史,攻打黄巾军。董卓叛乱时,因陶谦偷偷给天子进贡而被封为安东将军、徐州牧、溧阳侯。当时徐州人口繁盛,谷米丰足,陶谦却远贤士亲近小人,使徐州日渐混乱。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和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陶谦两次被曹操打败,后来病死。
张
原为黄巾军将领,后来成为陶谦部将。曹操在兖州征伐黄巾军时欲接其父曹嵩,陶谦欲借机讨好曹操,便派遣张护送。张杀死曹嵩全家并劫持财物之后逃遁。
陈登
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生卒年不详。
陈登颇有文才,出任东阳县令,有德政,陶谦上表委任其为典校尉。曾经向曹操提出消灭吕布的计策,被曹操任命为广陵太守,又因配合曹操消灭吕布有功而任伏波将军。曾经因打败孙策而任东城太守。死时三十九岁。陈登名重天下,深受刘备、刘表推崇。
陈宫
初为中牟县令。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并出逃时,陈宫拿获曹操并与曹操同行。后因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而离开曹操,赴东郡任从事。曹操攻打陶谦时,陈宫劝说失败便去投奔张邈。后随吕布与曹操交战,吕布兵败下邳时,陈宫拒绝投降曹操而死。
孔融
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元嘉二年(公元153年),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有异才。汉献帝继位之后出任北军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在位六年,修城池,立学校,荐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入京都为将作大匠,少府、大中大夫。
孔融善诗文,性好宾客,评议时政则言辞激烈,是“建安七子”之一。后因触怒曹操,被曹操杀死。
刘勋
字子台,曾任庐江太守,征虏将军。袁术死后投降曹操,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被孙策打败。
华歆
字子鱼,平原郡高唐(今山东禹城)人。生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死于太和五年(公元231年)。
华歆初为地方小吏。何进入朝时召华歆入京任尚书郎。孙策占据江东时对华歆亦器重。后来曹操通过天子征召华歆,被封为议郎,升任尚书。曹操建立魏国时,华歆任御史大夫,曹丕继位时封他为相国、安乐乡侯。曹丕称帝时,任命华歆为司徒。魏明帝继位,封华歆为博平侯,曾经谏议魏明帝着重治理国家,使魏明帝撤回伐蜀军队。华歆死后谥号敬侯。
管亥
黄巾军部将,因在北海攻打孔融,被前来救援的关羽杀死。
刘琮
刘表之子。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投降曹操。曹操曾经许诺封刘琮为荆州刺史,后来却派遣于禁将其杀死。
刘琦
刘表之子,曾任江夏太守。在刘表死后跟随刘备,任荆州刺史,后来病死。
蔡瑁
初为刘表部将,刘琮投降之后,曹操封其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赤壁之战时,周瑜设反间计使曹操杀死蔡瑁。
张允
初为刘表部将,刘琮投降之后,曹操封其为助顺侯,水军副都督。赤壁之战时,周瑜设反间计使曹操杀死张允。
文聘
字仲业,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生卒年不详。
文聘是刘表的大将。曹操攻伐荆州时,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文聘随之投降并受到曹操厚待。曹操占领荆州之后,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负责边防,封关内侯。因对东吴作战有功而升任后将军,封为新野侯。
文聘在江夏任职几十年,威信甚高。死后谥号壮侯。
诸葛诞
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生年不详,卒年甘露三年(公元258年)。
诸葛诞与诸葛亮同宗,初为尚书郎、荥阳县令。后来入朝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因魏明帝恶其沽名钓誉而罢官。曹芳继位之后复职,诸葛诞又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因讨伐毋丘佥等人叛乱而升任镇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朝廷为削弱其兵权而召入朝为司空,诸葛诞起兵反叛并投降吴国,在吴国出任左都护、大司徒、骠骑将军,封寿春侯,后被司马昭杀死。
蒋班
初为诸葛诞手下谋士,因谏议诸葛诞而被其怀疑,遂投降司马昭。
焦彝
初为诸葛诞手下谋士,因谏议诸葛诞而被其怀疑,遂投降司马昭。
金旋
字元机,京兆人氏(今西安市)。历任黄门郎,汉阳太守,议郎,中郎将,武陵太守等职。在刘备攻打武陵时,金旋因拒降而被其手下从事巩志杀死。
刘度
零陵太守。在刘备攻打零陵时投降,继续担任零陵太守。
巩志
武陵太守金旋的从事。在刘备攻打武陵时,巩志谏议金旋投降,遭到拒绝之后便杀死金旋。巩志投降刘备之后出任武陵太守。
韩玄
长沙太守,平生性急,轻于杀戮。在刘备攻打长沙时,韩玄怀疑部将黄忠欲投降而下令杀之。魏延劝止不住便将韩玄杀死。
刘贤
零陵太守刘度之子。在刘备攻打零陵时被俘,获释之后劝其父投降刘备。
邢道荣
零陵太守刘度手下将军。在刘备攻打零陵时被,邢道荣被赵云杀死。
赵范
桂阳太守,在刘备攻打桂阳时投降,投降后继续担任桂阳太守。
马岱
字号无,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生卒年不详。
马岱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腾之侄。曾经跟随马腾攻打曹操,兵败之后化妆成商人逃回西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岱跟随马超攻打曹操,兵败逃往陇西。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马岱跟随马超投奔张鲁,翌年随马超投降刘备。
马岱再蜀军中经历多次战役,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魏延造反被马岱除掉,马岱代替魏延职务,任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庞德
字令明,南安郡(今甘肃陇西)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庞德少时为郡吏,随马腾攻打羌族,因功升任校尉。建安年间屡立战功而升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归马超。曹操打败马超之后,庞德归降曹操并任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攻打关羽时兵败被俘,因拒降被杀。曹丕继位之后,追封庞德为壮侯。
陈应
桂阳太守赵范手下部将。在刘备攻打桂阳时,陈应被赵云杀死。
鲍隆
桂阳太守赵范手下部将。在刘备攻打桂阳时,鲍隆被赵云杀死。
刘璋
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刘璋是西汉景帝后裔,刘蔫之子。刘璋起初跟随汉献帝,任奉车都尉,在刘蔫生病时回到益州。刘蔫死后,刘璋任益州刺史,却因缺少明断,听信谗言而使部下四散。曹操攻打荆州时,刘璋讨好曹操,被封为振威将军,此后派遣张松去见曹操。张松因未被曹操录用而诋毁曹操,于是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而不顾部属反对,欲结交刘备,请刘备攻打张鲁,结果刘备占领成都并将其遣送至南郡。孙权占领荆州之后任命刘璋为益州刺史。
吕
字季阳,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人。生年不详,卒年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
吕历任典曹校尉、新都县令、绵竹县令、巴西郡太守、汉中郡太守、蜀郡太守、尚书、尚书令等职。在为官时体恤百姓,清廉俭朴,政绩卓著,而且办事从不拖沓。但是入朝之后因为爱使用文俗吏,而使名声受损。
霍峻
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县)人。生卒年不详。
霍峻先从刘表,刘表死后归附刘备并忠心耿耿。在与张鲁和刘璋作战时,表现出色。刘备特意为他开设梓潼郡,任命霍峻为太守,兼任裨将军。霍峻去世之后,刘备曾亲率百官吊唁并留宿其墓地。
杨怀
刘璋手下部将,曾任白水都督。刘备入西川时,杨怀奉刘璋命镇守涪城,被刘备设计诱杀。
高沛
刘璋手下部将。刘备入西川时,高沛奉刘璋命与杨怀镇守涪城,被刘备设计诱杀。
张任
刘璋手下部将。镇守雒城时被攻打刘璋的刘备活捉,因拒降而死。
吴懿
刘璋手下部将。刘备入西川并攻打雒城时,吴懿投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吴懿与魏军作战时战死。
吴兰
刘璋手下部将。刘备入西川并攻打雒城时,吴兰投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吴兰与魏军作战时战死。
雷铜
刘璋手下部将。刘备入西川并攻打雒城时,雷铜投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雷铜与魏军作战时战死。
刘繇
字正礼,东莱郡牟平县(今山东福山)人。生卒年不详。
刘繇十九岁举孝廉,任下邑县令,后因郡太守托他安排自己的亲属而弃官离开。
刘繇避乱到淮浦县,朝廷任命他为扬州刺史。袁术称帝时,刘繇率军抵抗袁术,后被孙策打败,逃往豫章,不久病死。
张英
刘繇部将。孙策攻打刘繇时,张英被孙策部将陈武杀死。
陈横
刘繇部将。孙策攻打刘繇时,陈横被孙策部将蒋钦杀死。
薛礼
刘繇部将。孙策攻打刘繇时,薛礼死于乱军之中。
严白虎
原系匪盗,占据吴郡并自称“东吴德王”。孙策攻打吴郡时,严白虎战败逃走,后被董袭杀死。
严舆
严白虎的弟弟。孙策攻打吴郡时,严舆与孙策谈判失败,被孙策杀死。
王朗
字景兴,东海郡(今山东郯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二年(公元228年)。
王朗精通经学,初为郎中,被陶谦举为茂才,朝廷任命王朗为会稽太守。曹操征召王朗,封为谏议大夫,历任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等职。魏文帝继位,王朗升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后任司空,晋封乐平乡侯。魏明帝继位,晋封王朗为兰陵侯,死后谥号成侯。
王朗著有《易》,《春秋》,《孝经》,《周官》注释作品,流传于世。
周昕
严白虎的部将。孙策攻打吴郡时,周昕被孙策杀死。
虞翻
字仲翔,会稽郡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
虞翻初为王朗手下功曹。孙策打败王朗之后,礼遇虞翻并任命其富春县令。虞翻曾经被朝廷任命为侍御史,后来拒绝曹操的邀请,而去东吴出任骑都尉。
虞翻禀性不合俗,常遭诽谤并因直言进谏而被孙权流放到丹杨郡泾县和交州。虞翻勤于讲学,曾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解,流传于后世。
黄祖
刘表部将,曾经担任江夏太守并设计杀死孙坚。在孙权为报仇而攻打刘表时,黄祖被昔日部将甘宁杀死。
苏飞
刘表部将。在孙权为报仇而攻打刘表时,苏飞被吴将潘璋擒获,后被甘宁保释活命。
陈就
刘表部将。在孙权为报仇而攻打刘表时,陈就被吴将吕蒙杀死。
邓龙
刘表部将。在孙权为报仇而攻打刘表时,邓龙被吴将甘宁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