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王室(1/2)
重耳看完奏章时,已近三更,看着平戎睡下了,带了个内侍往建章宫来。到了门口,重耳朝门人摆摆手,示意不要进去通报了,自己直接走了进去。几个宫女正准备将大殿内的油灯熄了,关闭宫门,忽见重耳来了,忙过来行礼。
重耳进了内寝,见殿内冷冷清清,只有燃烧着木炭的火盆内,发出毕毕剥剥地声音,案上一盏孤灯,怀蠃正坐在书案边,低头往竹简上写着什么,连重耳进来也没有知觉。
重耳轻咳数声,怀嬴方才惊觉有人,见是重耳,掷下笔,起身来行礼。重耳在书案边坐下,往火盆里添了两块木柴,道:“三月的天气,夫人还要用火盆么?”
怀嬴搓着手道:“时令上虽已过了春分,到底夜间还是有些寒凉。”
重耳见床榻上散乱地放着金钗和玉簪,几匣子打开的脂粉和胭脂,也零乱地摆放着,显然怀嬴刚刚等过重耳,见重耳迟迟不来,料想今晚是不会来了,又胡乱地卸了妆。
怀嬴脸上却只是一如既往寡淡的表情,语气平淡道:“主公怎么这么晚还过来,平戎妹妹刚生完小公子,主公理应多陪陪她。”
“寡人有几天没来了,过来看看夫人,你在写什么?”
重耳拿过书案上的竹简,见上面写的是一首诗,“……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
字体疏瘦,一钩一提都跌宕有致,深沉冷峻,全然不似出自女性之手。
重耳道:“此诗描写了周朝从开国之初到战胜商汤的一段情由,可谓气势恢宏,磅礴之气喷薄而出,是雅乐中最为大气的一首词,叙述的文王的母亲太任和武王之母太姒,是两位贤德的后妃,端懿诚庄。太任有娠之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敷言,所以才生下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文王治外,太任治内,国昌民安,成为后世的佳话。”
“主公说得极是,臣妾闲来无事,晚间又无睡意,写着打发时间而已。”
“夫人若是将太任和太姒的生平写成女训,让后宫诸女日常研习,到是一件美事。”
“主公提醒得是,臣妾也正有此意。”
两人默然坐了片刻,看着火盆内的炭火明明灭灭,一时无言。
怀嬴道:“主公这几日披阅奏章至深夜,可是政务繁忙?”
重耳想起今天狐偃和自己议论的事来,随口道,“今日寡人有一件事拿捏不定主意?”
“臣妾鲁钝,愿闻其详。”
“夫人也知道姬郑因姬带之乱,避难至郑国吧,舅父今日劝寡人出兵平定王室动乱,帮助姬郑回到洛邑,夫人觉得如何?”
“臣妾当日在秦国时,曾听君父向百里奚请教如何才能成为霸主,百里奚说,成为霸主需有霸主之信。君父问,何为霸主之信,百里奚回答,国人爱之,邻国亲之,天下信之,这就是霸主之信。君父又问,如何才能获取霸主之信?百里奚说,先修自身,然后修于国,最后成为天下先,才能成为天下霸主。”
见重耳频频点头,怀嬴又道:“主公流亡在外十九年,不正是修养自身的德行吗,主公大德既成,成为一国之君,然后修政于国,使晋国大治,如今周天子有难,正需要主公这样的国君出来维护大局,这是成为天下先的好时机,主公有什么可疑虑的?”
“夫人一番话,让寡人受益非浅,秦君是有道明君,夫人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是明训识理。”
第二日,重耳上朝,决定采纳狐偃的建议,出兵帮助姬郑平乱,众臣纷纷赞成。
重耳点起左右两军,任命卻縠为左军将,颠颉为左军佐,赵衰为右军将,魏犨为右军佐,一通检阅后,为众将士置酒饯行。晋军按照重耳的计划分兵两路,左军前往温地围攻姬带的叛军,右军到郑国迎接姬郑。
临行前,重耳接到奏报,姬郑向天下诸候广发贴子,让诸候国帮助自己驱逐姬带,可响应者寥寥无几,唯有秦国接到姬郑的信件后,决定帮助姬郑,秦任好让人带了军队前往洛邑平定叛乱,此时已率军赶至黄河边上。
狐偃进言道:“主公可还记得当初郑国和虢国共同出兵帮助王室平乱的事?当初两国打退了姬颓叛军,扶周惠王重新坐上天子之位,周惠王对两国国君大加赏赐,给了郑伯鎜剑,给了虢公酒爵,郑伯却觉得周惠王赏赐不公,厚此薄彼,从此对周惠王耿耿于怀,导致郑国和王室长期不和,所以此次咱们出兵勤王,不宜再让别国插手,以免再次引起纷争,不如请主公派人劝说秦君,请他退兵,此次平乱,靠咱们晋国一国之力足矣。”
重耳便派出胥臣,让其前往秦国军营劝其退兵。秦任好本是应了姬郑之请出兵,并没有做他想,见晋国已经出兵勤王,便依胥臣的建议,退兵回国去了。
赵衰和魏犨带领右军前往郑国,接到姬郑后,将姬郑送回洛邑,因姬带和隗后逃至温地,此时的洛邑城由周公和召公暂理国政,两人本就不满姬带所为,只因姬郑不在国中,不得已听从姬带等人号令,不过是左右观望而已,如今见晋国大军带着姬郑到了城下,哪里还敢抵挡,打开城门,将姬郑和赵衰一行迎进城去。
姬郑重新坐上王位,宣布大赦,除了姬带手下几个带头作乱的,所有人等一律不予追究罪责。
卻縠带领的左军则带兵围攻温邑,一连攻打了几日,姬带支持不住,派人向狄人告急,请求狄人出兵相助。不想重耳早就派人到狄,用了钱物贿赂狄人,狄人重利不重义,遂与重耳约定,不出一兵一卒相助姬带。
温邑城中的人本都是周朝的旧民,虽迫于姬带的命令,与晋军作战,听说姬郑已经在洛邑复位,根本无心作战,不待晋军全面攻城,姬带手下的将领们就打开城门投降。姬带带着隗后仓惶出逃,意欲奔逃到狄,却被晋军拿住了,押到了军营。
魏犨下令将两人乱箭射死,事毕后才来向卻縠禀报。卻縠不悦道:“魏将军未免太过鲁莽,这两人说起来毕竟是周天子的宗亲,你如何把他们都杀了,让我如何向周天子交待?”
魏犨道:“姬带犯上作乱,罪无可赦,若交给周天子,周天子必定要避讳杀弟之嫌,反不好下手,不如咱们就说姬带被乱箭射中而亡,替周天子了了这桩心事。”
卻縠也无话可说,将姬带和隗后的尸身带回洛邑,姬郑洒了两滴泪,命人厚葬了。
晋国因及时平定了动乱,一战而胜,消息传播到诸候各国,令天下大为震动。姬郑也因重耳平乱有功,请重耳到洛邑朝见受赏。
重耳临行之前,狐偃来见重耳,道:“主公此番立了不世之功,周天子召主公前去,必定重重赏赐,不知主公可想好了要什么赏赐?”
重耳道:“王室早已国库空虚,如今遭此一番大乱,更是不堪其弱,哪里有多余的钱财来行赏赐?”
“主公可别忘了,咱们此番出兵为的是向天下人证明道义两字,所以咱们要的不是周天子的钱物,要是周天子的威势。”
重耳不解,“舅父的意思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