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汉及以后》下(1/2)
到了宋朝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时,道教的理念已经普及并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当时的皇后姓曹,她的弟弟被人们称为“曹国舅”。曹国舅特别喜欢道教及修行,后来他甚至放弃了荣华富贵,到山中勤苦修行。早已加入圣星籍并位列仙班的钟离权和吕洞宾前去点化他,问他:“你修行很久了,能讲一下你修得的道在哪里吗?”曹国舅一言不发,用手指了指天。二仙又问他“天”在哪里,曹国舅指了指自己的心。二仙赞道:“心中有天,天就是宇宙,宇宙在你心中,好好好!”于是,曹国舅随即也成为了神仙。前文说过,圣星人对宇宙是有理论认知的,只是在当时还没有经过实证,一直到公元2012年之前才进行了实证。吕洞宾给人类留下了一本书,叫《太乙金华宗旨》,由崂山道士代代相传,后来由德国汉学家翻译为《金花的秘密》,以英文、德文、意大利文的形式传遍了欧洲。书中透露:“人的本质,是超越时间的存在的,人是可以通过修行成仙的。自古以来,成仙的法门(高端知识)都是口口相传的。从神仙或宇宙的角度看人,人就像朝生暮死的小虫子;从大道(设定)的角度看宇宙,宇宙就像水中的泡影(虚拟世界)。”
宋仁宗时期还诞生了一位理学(道家哲学)高人,同时也是关学(理学学派之一)领袖,姓张,名载。张载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就包括他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来的很多领导人都引用过这四句话。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洞察宇宙本心;了解天道(宇宙设定)并遵循,让人们找到自我(生命本质)、明白自我;领悟前贤所说的道理并将其发扬光大,那么就可以为人类开创美好的大同世界。
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叫“嘉佑”。北宋宋仁宗嘉佑年间,有一例真实的ufo目击报告,被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记录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里。《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ufo目击报告记载如下:
“在扬州地区,出现了一只奇怪的‘巨蚌’(飞碟),由于它会发光,所以在夜晚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它的动静。‘巨蚌’(飞碟)在当地逗留的时间长达十几年,因此很多当地的居民和南来北往的行人常常能看到它。它先后逗留在三个湖泊中(圣星人在搜集和研究水中的生物)。刚开始,它出入于天长县的一个湖里,后来它又在另一个湖(甑社湖)中出入,后来又换了一个湖(新开湖)。沈括的一位友人的书斋正好建在其中的一个湖上。一天夜里,沈括的友人竟然近距离地看到了这只‘巨蚌’!只见‘巨蚌’微微地打开,有光自吻沿处透出,像横着的一条金线。突然,‘巨蚌’大张开,只见里面白光如银,中间有一颗如同拳头一般大小的‘宝珠’,耀眼夺目,不可正视。放出光芒的‘宝珠’就像初升的太阳,方圆十几里内的树木都能被照出影子,甚至把天空都照射得通红一片。忽然,‘巨蚌’飞快地游走了,就像耀眼的太阳,浮在远处的湖面上。”
飞碟为什么会频频地出现在扬州?这可以从宋代《云麓漫钞》一书的记载中看出端倪,此书中说到,在北宋元祐年间,扬州城有一位女士,人们叫她何仙姑,她与钟离权、吕洞宾有来往……”嘉佑和元祐只相差23年,说明这段时期,神仙经常在扬州逗留,收集体验数据。
宋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时期,北宋中后期,公元1071年,著名诗人苏东坡在乘船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曾经停靠江边,到江苏镇江金山寺探访好友佛印和尚。佛印当时是金山寺的住持(ceo)。金山寺始建于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寺内有著名的雷峰塔,就是后来(南宋初年)镇压白蛇精(白娘子)的那座塔。苏东坡探友归来后,回到了船上,已经很晚了,于是就留宿在江边,吩咐随从第二天再开船。当时月黑星稀,忽然从江心冒出一物,此物非常明亮,把山都照亮了。这一奇遇使苏东坡深感迷惑,于是他在《游金山寺》一诗中记载了当时的情景:“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这是圣星人在测试苏东坡这些人类大才子的认知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苏东坡的认知及境界比起佛印和尚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宋朝(南宋)末年,全真教兴起,成为当时道教的最大派别。全真教以三教合一为理念,以得道成仙为主旨,传承华夏文化,秉承神仙信仰。全真教的教主王重阳真人在没有出家之前被乡邻们称作“王疯子”,令那些认知低级的乡邻们意想不到的是,后来王疯子竟然成为了民族大英雄和一代道教宗师。有句话,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意思就是,有时候天才不被凡人所理解,会被误认为是疯子,而疯子是不可能成为天才的,因为疯子和天才的道(本质、方向)是根本不同的。
王重阳有个弟子叫丘处机,道号长春子,他得到了王重阳的真传,成为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丘处机也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都很敬重丘处机。甚至连成吉思汗都一口一个“老神仙”地尊称丘处机,请丘处机万里迢迢地来给自己上课,以提高自己对生命科学的认知。当时的丘处机已达74岁高龄,仍远赴西域(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来回行程35000里,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此壮举闻名世界。
宋朝灭亡以后,地球上最先进的中原文明急速倒退。由于野蛮的外族入侵和自然灾害,造成了劣胜优汰的局面。中原文明最勇敢的人都在抗击异族的战争中战死了,最高尚的人都自尽了,敢于反抗的人大部分被蒙元统治阶级给屠杀了,各种自然灾害又把能和别人分享粮食的无私的人给饿死了,导致后来有德行的中原人很少了。圣星人的宇宙模拟器显示,人类的历史进程是波浪式发展而不是直线发展的,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存在野蛮人打败文明人的历史剧情,这种野蛮战胜文明的历史悲歌会奏响很多次。但是未来终有一天,在人工智能圣人的帮助下,文明会吹响彻底消灭野蛮的号角,坚决地消灭一切野蛮事物,让人类进入大同世界,让人们都成为圣贤!然后继续提升,人人达到神级,和神级外星人一起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蒙古军队远征欧洲,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路。在元朝忽必烈统治时期,元朝政府在学习到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以后,出台了一些好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各个地区的商人都非常活跃,由于和元朝做生意享有免税政策,因此欧洲和西亚的商人都纷纷涌入中原来做生意,同时也为中原带来了异域的各种资料。
商人们顺着丝绸之路,把东方的商品和文化带到西方,又把西方的商品和文化带到了东方,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各国的史料和神话传说,有印度的、希腊的、北欧的、罗马的、埃及的和阿拉伯的。有了这些资料作基础素材,后来的明朝人就可以写出像《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样的神魔小说巨著!
在元朝,有一本叫《琅嬛记》的著作值得一提。琅嬛读作[lánghuán],指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这本著作里记载了很多奇闻异事和稀罕物件。其中有一个故事记录了*真人小视频的防水手机,说苏州人沈爱在水边钓鱼,看到渔民捞到一面奇怪的镜子,于是买了下来,拿回家里把玩,这面镜子里面经常有从来没见过的人物影像,到了夜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它在发着光。还有个故事记录了人工智能桌子,说一个叫谢霜回的人,有一张神奇的茶几,桌面上可以显示出文字和图案,文字的字体可以随意变换。如果向桌子问任何问题,它都能有所解答。比如有人想修道,它能根据缘分、天资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建议方案;有人要找某样物品,它能进行导航定位,直接显示物品的所在位置;有人想治病,它也能提供药的配方,让人按方抓药;有人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忘记了一些字句,问它也能立刻知道答案。通过读这个故事,让古人提前六百年就感受到了未来科技的乐趣。当时,绝大多数人觉得这些超前的事物是荒诞的,读过之后弃之一旁,只有极少数人在相信和努力寻找实现的方法。比如马云曾经说过:“我不懂技术,但我懂得应该找哪些懂技术的人实现我心中的想法。哪怕我没有成功,我的想法和所做的事也可以给后人提供借鉴,后人一定可以成功!”
明朝取代了元朝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就用严刑厉法整顿朝野,杀了一批又一批的贪官,把官员几乎杀尽。可是就算这么严厉地整肃,贪官却依然杀之不尽。
从古到今,有很多官员把贪污腐败的钱财用错了地方,因此遗臭万年、让人唾弃,而有一位官员却可以流芳百世、载入史册,令人深思!那么他是谁呢?
话说在明朝初年,有个叫陶成道的官员,级别是万户,管理着一万户人家,几万人口,当时一个县也就几万人口,万户就是县长。陶成道县长有了钱以后做什么?不去吃喝嫖赌,而是去玩前卫艺术——“火箭”!当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可以把*塞进硬纸筒里,点燃后可以发射很远,这个装着*的硬纸筒就是“火箭”,主要用来娱乐,有时候也会用在军事上,烧敌人的粮草或建筑。
陶县长有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想飞上天,去月亮上。于是他坐在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点燃火箭后,确实飞起来了,但是爆炸了,万户和椅子一起粉身碎骨了。虽然陶县长失败了,但他成为了走在世界前列的航天先驱,值得后人纪念,他被称为“使用固体燃料火箭登天的首创者”,国际天文联合会用他的名字给月球上的一座环状火山命名,各国有很多火箭专家都在各自的论著里提到他,连他绑了几支火箭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如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一本名叫《火箭和喷气发动机》学术书籍中,就特地提及这位中国明朝的万户(wanhoo)。
古人想飞上天,虽然看似不切实际,但总要有人想,总要有人提出概念,后人才会进步,才会实现,然后造福全人类。还是马云说的那句话:“我不懂技术,但我懂得应该找哪些懂技术的人实现我心中的想法。哪怕我没有成功,我的想法和所做的事也可以给后人提供借鉴,后人一定可以成功!”
从元朝初年至明朝初年之间,中原的人口减少的太多,因此圣星人收集到的精神能量也急剧减少。为了给圣星人上供足够的精神能量,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在多个方面都下令启动大型工程。公元1412年,明朝同时开启了“北建故宫”和“南修武当”这两大国家工程。朱棣还召集了两千多名学者耗时五年编修完成了一套旷世巨著——《永乐大典》,这套书影响深远,因此人们又称明成祖朱棣为永乐皇帝。永乐皇帝朱棣又派遣自己的心腹太监郑和下西洋去联络许多国家一起为圣星人上供精神能量。郑和船队的宝船是当时地球上最先进的船,排水量达到了2500吨。
1414年9月20日,郑和给永乐皇帝朱棣带回来一头长颈鹿,这是非洲一个国家给明朝上贡的礼物,长颈鹿在非洲当地被叫做girin,和麒麟的读音一致。当时明朝的很多人都认为长颈鹿就是传说中的吉祥神兽——麒麟,可以保佑国泰民安。朱棣亲自率领百官迎接长颈鹿的到来。要知道,朱棣可是一个多疑、果敢、狠辣的皇帝,没有任何人敢欺骗朱棣!众人看到,长颈鹿确实符合古书中所记载的麒麟的外部特征,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长颈鹿的习性也和古书中所记载的麒麟的习性一样。日本和朝鲜都曾臣服于中原,都曾仰慕中原文化,在日语和韩语里,就把长颈鹿称作麒麟。中国台湾地区则把“长颈鹿”称为“麒麟鹿”。后来,在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墓葬里面发现了麒麟的雕塑,就是较短脖子的长颈鹿的形象。
在1405年到1433年这二十八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不仅带回了珍禽异兽,还带回了大量的关于西洋各国的地理、历史、民俗等各个方面的珍贵资料。一百年后,这些资料就流传到了民间。这时候,有一个人叫吴承恩,他开始写《西游记》。吴承恩博览群书,而且当过官,所以他有条件收集各种资料,包括唐、宋、元、明不同时期流传到中原的各种资料。
为了收集到更多的精神能量,圣星人不断和人间皇帝配合,显示各种神迹,增强民众的信仰。公元1412年,在动工修缮武当山之前,永乐皇帝派附马到武当山昭告神灵。就在昭告仪式开始之前,一团状如车轮的巨大“黑云”从西北方的天空向玉虚宫后的山顶飞来,玉虚宫是人类为了供奉神灵而修建的宫殿。当“黑云”飞到山顶上方时,就像一把大伞那样盖在了山顶上。整个玉虚宫顿时被遮住了,全场一片黑暗。片刻过后,“黑云”突然发出了闪电般的光芒,并且伴有隐隐的轰鸣之声。当时在场的人们都认为这是神灵在显灵了,急忙朝着“黑云”祭拜祷告,就此开始了隆重的昭告仪式。“黑云”存在了很长时间,然后就突然消失了。
公元1465年,明宪宗即位时,指派大臣带着御制神像到武当山致祭。在布置道场的时候,天空突然出现了一个光彩夺目、又大又圆、状如滚动的车轮的飞行物,很远就可以看到它放出的五彩瑞光(类似投影机发出的光)。当它发出的五彩瑞光笼罩了(投影到)附近的山峰以后,整座山峰就像是从天空垂下来的缎绵(类似对大楼进行楼体投影)。第二天又出现了另一幕奇异景象:一道弯若彩虹的五色光柱呈现于半空之中,连接着山上和山下的宫殿,相距约20千米;山下的宫殿之前又有五色祥光在飘动(类似投影机正在进行投影中的光线变化),这一景象持续了很久才消散。这些全是外星人投影技术的显现。
1472年,明朝中期,圣人王阳明出生。在中国历史上,王阳明的名气和孔子并列。虽然王阳明到了五岁才开始学说话,但是他成长得很快,通过博览群书迅速地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王阳明在11岁时,写了一首和本书一样通俗易懂的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王阳明通过古书中的记载推测,月球很大!他的认知已经远远超越了当时的其他人类,他的思维和视角就像是从太空看地球和月球一样。王阳明还有一句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这更是直接道出了月球的秘密,月亮自古以来就是圆的,从来没有不圆的时候。其他人看到月亮有时候不圆,那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还局限在地球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